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十九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目录1234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及理论的演变•引例:2014年10月29日,美联储主席耶伦发表公告,宣布停止运行6年之久的货币量化宽松政策,即人们常说的QE。•影响: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欧元区及新兴经济体受影响•美联储加息一再推迟••=24140042•引申阅读:美联储与QE•美联储(FederalReserveSystem,Fed)全称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是美国的中央银行体系。1913年成立。•美联储由在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和分布美国各地区的12个联邦储备银行组成。•美联储是私有制的银行,他的实际控制人是几个跨国的银行家。•位于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局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部分,但12家联邦储备银行不属于联邦政府机构,而是非营利性私营组织。•美联储艾伦·格林斯潘(AlanGreenspan)前美联储主席1987/08/11——2006/1/31珍妮特·耶伦(JanetLouiseYellen)2014/2/1至今本·伯南克(BenShalomBernanke)2006/2/1-2014/1/31•QE:QuantitativeEasing的缩写,即量化宽松。•QE1:(2008年11月-2010年4月)•QE2:(2010年11月-2011年6月)•QE3:(2012年9月-2014年10月)美联储从QE1、QE2、OT(扭转操作)到QE3的进程1/经济政策目标四大目标:充分就业价格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经济政策: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对经济活动进行的有意识的经济干预。•定义: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处于受雇佣或自我雇佣的状态就被称为充分就业。通常以失业率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充分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也就是充分就业情况下的失业率。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奥肯定律:GDP每增加2%,失业率大约下降1%。失业•指价格总水平稳定。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示价格水平的变化。•CPI、PPI和GDP折算指数。•价格稳定CPI(ConsumerPriceIndex)构成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四四大目标的内在矛盾•充分就业不利于物价稳定。•充分就业有利于经济增长,却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居民有钱后购买外国商品,会形成逆差压力。•经济增长不利于物价稳定。终极目标•将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保持在社会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经济要适度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国际收支则既无逆差也无顺差。我国宏观调控实践:定向降准•自2014年4月25日起下调县域农村商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下调县域农合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从2014年6月16日起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不含2014年4月25日已下调过准备金率的机构)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外,还下调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2014年今年9月,央行创设了中期借贷便利(Medium-termLendingFacility,MLF)。•9月和10月,央行通过MLF向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较大规模的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分别投放基础货币5000亿元和2695亿元,期限均为3个月,利率为3.5%,在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发挥中期政策利率的作用,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贷款利率和社会融资成本,支持实体经济增长。•2015年8月26日降准降息央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2015年10月24日降准降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结构性减税•2008年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2009年增值税转型、•2011年增加个税工资薪金免征额•2012年“营改增”•对中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增加资源、财产税负•李克强经济学2/财政政策一、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政府支出(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政府转移支付: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2/财政政策•政府收入——税收和公债•税收:国家的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财政收入手段。以税负能否转嫁为标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间接税:可以转嫁,如消费税,关税。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间接税体现效率影响公平。如商品税,对商品劳务征税。•直接税:对收入,财产征税不可转嫁,是收入的再分配,影响收入,即消费者对社会财富的占有份额。直接税体现公平影响效果。所得税,以纳税人的净所得纯收益/纯收入为课税对象。•以何种税制为主体,会影响财政,我国长期以间接税为主体,拉大贫富差距。2/财政政策•公债:指国家为了筹措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一般把中央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中央政府债券,或国家债券,简称国债,而把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称为地方政府债券,简称地方债。•公债作为债券体系中的一个品种,与其他债券相比,特点:安全性高;流通性强;收益稳定;免税待遇。•短期债(1年内)、中期债(1-5年)、长期债(5年以上)2/财政政策•二、自动(内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自动稳定器:财政政策本身具有的一种自动调节经济、减少经济波动的机制,它能够在经济繁荣时自动抑制通货膨胀,在经济萧条时自动减轻其程度,而不需要政府专门制定政策以调节经济。•财政政策中的内在稳定器机制是调节经济波动的第一道防线,对于轻微的经济波动是有一定效果的,但对于较大的经济波动则效果不大。2/财政政策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体现:•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护制度2/财政政策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经济衰退时,国民产出水平下降,个人收入下降,在税率不变时,政府税收会自动减少,留给人们可支配收入会自动少减少一些,从而使得消费和需求也自动少下降。•累进所得税下,经济衰退使得纳税人的收入自动进入较低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下降的幅度会超过收入下降的幅度,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反之,经济繁荣时,税收随着个人收入增加而增加;累进税率使得政府税收幅度超过收入增长幅度。2/财政政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主要包括政府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经济衰退时,失业增加,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增加,社会转移支付增加,可以抑制可支配收入的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的下降。•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等福利支出自然减少,从而抑制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2/财政政策农产品价格维护制度•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2/财政政策•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所产生的效果都比一般自发性支出所能产生的效果要小,即自动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因此,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必须审时度势,斟酌使用、权衡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即是斟酌使用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具体应用:逆经济风向,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即补偿性财政政策。2/财政政策三、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水平,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就是功能财政。这是凯恩斯主义者的思想。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这是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具体体现。•预算赤字:政府财政支出收入的差额。减税和扩大支出所造成。当国民收入低于充分就业的收入水平时,政府有义务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增加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所形成。2/财政政策•功能财政思想是对财政平衡预算思想的否定。•年度平衡预算;1930以前;衰退时,收入减少,为了平衡支出,必须增加收入,会加深衰退。反之,过热时通货膨胀,税收增加,为了减少盈余,必然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会加剧通货膨胀。•周期平衡预算:政府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经济衰退时,扩张性政策,有意安排预算赤字;在繁荣时,紧缩性政策,有意安排盈余。以繁荣时的盈余弥补衰退时的赤字,使得整个经济周期的盈余和赤字相抵消而实现预算平衡。2/财政政策四、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充分就业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生的政府预算盈余。•不同于实际的预算盈余。实际预算盈余是以实际的国民收入水平来衡量预算状况的。•一般当实际国民收入水平高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时,实际盈余就大于充分就业盈余。•提供预算的标准:必须以充分就业作为目标来确定预算规模。如果充分就业盈余增加或赤字减少,财政政策就是紧缩性的。反之是扩张性的。2/财政政策五、赤字与公债•弥补赤字的途径: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借债有两种,一是向中央银行借债,实际是校央行增发货币,即货币筹资,结果是通货膨胀;另一类是向国内公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企业、居民)和国外借债。•国内借债,是购买力向政府部门的转移,不立即直接引起通货膨胀,但是往往是利率上升,如果要稳定利率,必须增加货币供给,最终会导致通货膨胀。2/财政政策偿债年度三类债务合计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其他相关债务债务额比重债务额比重债务额比重债务额比重2011年26246.4924.49%18683.8127.84%3646.2415.60%3916.4423.46%2012年18402.4817.17%12982.5219.35%2972.0712.72%2447.8914.66%2013年12194.9411.37%7991.3611.91%2265.989.70%1937.6011.61%2014年9941.399.28%6177.019.20%2273.319.73%1491.078.92%2015年8012.267.48%4934.697.35%1780.667.62%1296.917.77%2016年及以后32377.3530.21%16340.1224.35%10431.4844.63%5605.7533.58%合计107174.91100.00%67109.51100.00%23369.74100.00%16695.66100.00%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未来偿债情况表(单位:亿元)资料来源:审计署网站2011年第35号审计报告:《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2/财政政策六、财政的分级管理模式•事权与财权相结合•收入划分:中央,地方,中央地方共享•支出划分:事权划分•五级财政3/货币政策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商业银行(charteredbank)主要业务:•负债业务:吸收存款资产业务:放贷(makingloans)和投资中间业务:委托支付
本文标题:第19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7919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