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导论一、简要说明思想工作、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等概念?思想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或群体帮助人们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改变偏离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所进行的活动,目的是使人们的思想更符合客观实际,以便更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政治工作:是一定的阶级、政党、团体为实现自己的纲领和根本任务而进行的活动。如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保卫工作、统战工作、纪检工作、阶级斗争、党的思想和组织建设等都属于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不包括政治工作的全部,只包括其中的一部分,即政治工作中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是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思想政治工作也不包括思想工作的全部,只包括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或政治性的思想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是思想工作中的政治性部分和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部分的叠加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二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主要矛盾?有哪些主要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的应用性科学。研究对象:人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品德的形成、变化和发展。概括来说: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主要矛盾: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同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之间的矛盾。主要特点:(1)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都是为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服务的,具有明显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研究,这一研究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建立在社会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反映社会发展要求。无产阶级与最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狭隘私利和特权要维护。(2)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特征。首先,突出表现在它是直接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其形成和发展都有赖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学理论一刻也不能脱离实践,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并受到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并逐步完善。(3)综合性。综合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在探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时,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时,总是对与其相关的各种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乃至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作多变量的综合考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学是运用多学科知识研究本领域问题所形成的一门应用学科,因而须综合借鉴和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进行研究。凡能够用来说明人的思想和行为、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知识,思想政治教育学都可以借鉴。三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1)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社会是揭示人的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重要范畴。个人是历史的具有社会性的个体;社会则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人类生活共同体。个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社会关系中,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生存。社会也总是人的社会,由无数个个体所组成,离开了人,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个人与社会这种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启示我们,在研究人的思想和行为时,不仅要看到个人和个人行为,而且要看到个人及其行为的背景,即一定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个人与社会这一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2)思想与行为。人的总体面貌往往表现为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是指制约人的行为的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行为是指思想支配下所产生的言论、活动等外在表现。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行为表现思想,又通过其效果检验思想。对思想和行为范畴的科学把握,有助于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3)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教育主体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教育客体则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受教育者。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两个基本因素。两者的界限又是相对的,不存在绝对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受教育者是自我教育的主体。教育主体与客体这对范畴,规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多原则。(4)内化与外化。内化是指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将社会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规范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意识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外化是指将个体品德意识转化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的过程。内化是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变“社会要我这样做”为“我要这样做”,外化则是教育者引导受教育者变“我要这样做”为“我正在这样做”。内化是外化的基础和前提,外化是内化的外显和表现。内化中有外化,外化中也有内化,内化过程中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行为表现又会强化内化。内化与外化是揭示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变化发展的重要范畴。(5)教育与管理。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主要靠说服教育,启发人们的自觉性。管理是组织运用经济、行政、纪律、法规等手段规范人们的行为,以维护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的实践活动,它主要靠规范约束,带有强制性。两者相互渗透,互为基础,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管理,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可以起到理顺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社会活动有序进行的作用,这在客观上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利于人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有效的管理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管理也离不开教育。只有在科学地促进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对法规、制度、纪律等管理手段产生认同感,自觉遵守它们,管理的作用才能得以实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向高水平发展的迫切需要。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的主要经验有哪些?(1)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与博采众长相结合。(2)坚持思想解放和学术民主的原则。(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4)紧密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进行理论研究。(5)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队伍的建设。五在新时期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有什么意义?(1)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顺利进行。(3)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第二章思想政治教与学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借鉴一、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学科建设应怎样贯彻马克思主义整体性原则?答:第一,必须完整、准确的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由实践反复证明了真理所构成的科学体系)只有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才能真正领会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人们用科学的太对对待马克思主义。反对任何对马克思主义的割裂、肢解、歪曲、断章取义、望文生义、以偏概全、庸俗化以及实用主义的态度。第二,必须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勇敢的应对种种挑战和攻击,旗帜鲜明的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批判国际国内出现的诸如“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破产论”“社会主义失败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等。第三,必须坚定不移的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解决中国重大的实际问题,把中国特色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做到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第四,必须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好必备条件。理论创新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二是要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敢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第五,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一方面,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用完整准确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建设。二、联系学科建设实际思考怎样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化思想政治研究?答:1、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此理论丛整体上规定了思政教育的地位、目的、作用、任务及其效果的衡量标准。思政教育是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服务的。产阶级政党要通过思政教育来提高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关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最根本的原理,科学的回答了社会历史的基本问题,揭示了唯物史观的实质。这一原理说明思政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机内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又具有反作用。我们据此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本质和地位作用,自觉服从于经济基础进步的要求,防止和克服思政教育“无用论”或“万能论”的错误倾向。3、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要坚持政治与经济的统一,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又要反对“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牢记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它是我国确定思政教育方针、原则、方法的直接理论依据。思政教育的任何方针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要求才是正确和有效的,反之,要正确认识、努力化解各种社会利益矛盾,减少不利和谐的因素,增加和谐因素。同时,人民内部矛盾有时又和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这就更要深刻体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努力提高政策和策略水平,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形成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长效机制。5、关于人的本质学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人学中最主要的原理,只有正确的把握它才能懂得从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人出发去正确分析、认识各种社会历史现象,而不是陷入抽象的人性论的迷雾中。人,是思政教育的对象,那么,对人本质的不同认识,必然导致对思政教育相关问题的不同结论。因此,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学说为指导,才能科学的分析对象的思想特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6、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它是我们确定教育方针、目的和任务、目标的重要理论依据。把人的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看做是不断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提出了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只要我们全面贯彻这一教育方针,就一定能培养一代又一代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7、关于灌输社会主义意识的理论:它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确立思政教育的地位作用方针原则任务内容的直接理论依据。因此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坚持从经济斗争范围之外给工人群众灌输政治意识,从工人同厂主斗争之外灌输阶级意识,使本阶级成员接受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为实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们要坚决反对自发论,坚持灌输的原则,改进灌输的方法,大力弘扬主旋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自觉成分的作用,开创思政教育的新局面。8、关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一切工作的根本工作路线,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对党员和干部必须加强这方面教育。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也必须坚决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深入群众实践,和群众打成一片,向群众学习。9、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一方面有利于文明深刻认识思政教育地位作用、方法原则、目的任务的理论依据。另一方面思政教育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内容和重要保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0、关于执政党的建设理论:搞好经济、政治、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关键都在党,搞好执政党的建设便成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
本文标题: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课后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375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