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森林灭火作战方法2014年5月一、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森林灭火作战战法的确定,主依据主客观两个方面:从主观上讲,认真坚持灭火作战原则,自觉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资源是确定灭火战法的主观要求;从客观上看,森林可燃物、地形条件、气象因素、林火行为、火场条件和灭火力量则是确定灭火战法的客观依据,这也是确定灭火战法的重要依据。(一)森林可燃物森林中的一切有机物质都是可燃物,可燃物的数量变化决定着森林的燃烧性,分布类型不同影响着林火强度,蔓延速度和燃烧性质。可燃物载量多少,决定燃烧后释放热量的多少和火强度的高低。可燃物的大小影响基易燃程度,质量则影响燃烧时间的长短。同时在森林燃烧过程中,由于火的强度和燃烧速度的不同,可燃物的有效燃烧量的多少也影响着火场清理的难易和形成二次燃烧危险程度的大小,火场上二次燃烧现象的出现与可燃物的量和质有着直接的关系,第一次燃烧的残余可燃物越多、残余的余火越多,加之灭火时清理的不彻底,则最容易在短时间内形成二次燃烧,甚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二)地形条件包括坡向、坡度、坡位、海拔高度等。地形影响植物分布和形态,它不仅影响火灾的发生,而且也影响火灾的传播速度和火的强度,从而直接影响灭火作战的难易程度和灭火队员在火场的安全。(三)气象条件气象因素包括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风和连续干旱等。这些天气条件决定着近期潜在的火险程度和火场模式及火势的大小。其中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时火灾的发生、发展、火的行为、性质和火势的大小影响最大,在灭火实践中火场小气候及其变化也是构成高危险环境的重要因素。(四)林火行为火的行为是指一场火灾从开始、发生、传播、衰弱直到熄灭的整个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火的现象和特征。火的行为一方面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人为控制因素的影响。在灭火作战战中能否预测火灾发展动向和掌握火的行为,是灭火作战应该把握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五)火场条件火场条件是指火场的大小、形状及火场的地形地貌、小气候、可燃物和交通条件等。火场条件决定灭火的难易程度和用兵手段,火场小,好控制,火场大,难控制,交通好利于灭火,地形险有火难灭。(六)灭火力量数量、素质及装备是灭火队伍战斗力的反映。没有一定的数量,不能称其为队伍,谈不上战斗力的形成,而有数量无素质,也谈不上战斗力的实现。数量相同,装备一样的队伍,其战斗力的强弱主要体现在素质上。同时,灭火装备不同,灭火效能也会不同,也影响着灭火方式、方法和手段。所以说,人员数量、素质及装备数量、效能等因素决定着灭火效益的高低。二、森林灭火作战常用战法(一)上山火顺势打上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快,火头燃烧猛烈,难控难灭,危险性大。特别是白天温度物燥,朝阳迎风处的上山火燃烧更为强烈,极易形成强烈的局部热对流和“火爆”其火行为的特征表现为:火势直冲云天,浓烟翻滚急上卷,火爆轰鸣火团飞,两翼火线火龙,火头形态如尖刀,向上跳跃式燃烧,如果此时灭火队员迎火头灭火或从山上向山下接近火线,或在燃烧火头发展前方的山脊线上,山脊谷地、朝阳平缓坡位上迎火或开设防火隔离带,都是十分危险的。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在此处迎火必遭伤害。因此,灭上山火时,灭火队员要顺着火势打,严禁顶着火势打,先控制两翼火线,顺着火势跟进火头灭火,即让开火头,避开火锋,顺着火势的发展方向,采取先控制、再消灭的方法,消灭侧翼火,随后跟进消灭火头尾部火。在灭火中要与火头保持适当的距离,一定要等火头越过山脊后,或者是当风向变化火头转向、火势降低、燃烧火线形成下山火势时,抓住战机及时调整战法,组织力量重点突击灭火,才能有效将火消灭。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灭白天上山火,由于火势快,火势猛、燃烧不彻底,极易出现二次燃烧和大火回烧现象,这也是火场上最容易伤害人的火。一般二次燃烧大火回烧的范围都距火头较近,距离一般不超过百米左右。所以灭火作业时千万不要随意跟进火头,特别是当火焰高度超过3米以上时,尾追火头灭火时要保持百米以上距离,务必慎打慎进,等待时机灭火,千万不可在高危险地段灭火线。(二)下山火堵截打下山火的行为特点是蔓延速度慢,火势较稳,火头较弱,燃烧彻底,易灭难清。下山火也称坐火,火场实践中,当火线从山上向山下燃烧时,是最佳的灭火时机,当最佳灭火时机出现时,就要集中优势兵力,严防山上火下沟发展成为沟塘火和越过沟塘重新发展为上山火,要将火灭在山坡上或堵截消灭在山脚下。此时,如果火场小、火线短,在人力充足的情况下,可采取从山下向山上找准燃烧火线的薄弱点,采取一点突入,两翼展开,分兵合围、递进超越、分段扑打的直接灭火方式灭火,如果火场大、火线长、人力少,可采取重点一线集用兵的间接灭火方式,组织攻打重点段火线,或利用点上山火的方法以火攻火,分段点烧,围圈火线,将下山火堵截消灭在下山之前、山坡之上。必须注意的是余火和暗火清理一定要仔细。因为下山火慢,燃烧时间长,燃烧火线上一些较为粗大的可燃物已开始燃烧,地表层可燃物已烧尽,从而会引发地下腐质层的燃烧,暗火点多,余火量大,形成局部的地下火出现。因此,下山火的明火好灭,暗火难清。在这种情况下,为加速灭火速度,减少复燃几率,经常采取沿迹地边缘点烧的方法防止复燃火发生。因为,燃烧的火线火势强,在原火线燃烧产生上升热气流的作用下,人为点烧的火线会迅速向原燃烧的火线发展,这时灭火队员再用风力灭火机强风消灭点烧外缘火,助燃内线火,加快点烧火向原燃烧的火线方向燃烧速度,迫使在粗大可燃物未燃烧或大部分可燃物未完全燃烧时将边缘火消灭,从而使熄灭火线边缘在未能烧透状态下就被消灭,这就极大减少了余火的残留量,从而也减少了残存余火的复燃几率。所以说,灭下山火一定要选择战机,讲究战法,速战速决,先堵火头,再灭两翼,以火攻火,将火消灭在下山越沟上坡之前,否则将前功尽弃。(三)白天火分段打白天火分段打是由林火燃烧特点所决定的。森林火白天燃烧的特点是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火行为表现为燃烧缓慢,火的强度低,从日出后2小时开始到中午,火势逐渐发展,火的强度增高,燃烧速度加快;从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火势发展最猛烈,燃烧速度最快,火的强度也最大;从日落前2小时开始到日落天黑,火势发展逐渐降低,燃烧速度下降,火的强度也随之减弱。由此而知,不同的时间段火场上火的行为表现是不同的,有强有弱,有火头、火翼、火尾三分,有高温区段、中温区段和低温区段之别。火的这些行为特征表现也为寻找灭白天火的最佳战机提供了条件。实践中可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控制火势,还可以从火线燃烧的温度段中抓战机灭火线。1、从时间段上抓战机灭火线从黎明开始到日出后2小时,从日落前2小时到日落天黑。这两个时段组织力量攻坚和组织全线灭火行动,灭火效果是最好的,是白天灭火的最佳战机,而中午到日落前2小时这个时段,由于温度高、风大、火猛,一般不宜组织攻坚和实施全线灭火行动,这时时主要是控制火势,灭侧翼火线和灭弱段火,限制其发展,或利用地形依托开隔离带阻火和间接灭火是最有效的。2、从燃烧火线温度上抓战机灭火线控火头、打两翼、清火尾,是白天灭火分段作业的重点。白天火虽然火大,但从火的燃烧强度上看,有高温区段火头部分、有中温区段火翼部分和有低温区段火头部分的火,这就为组织力量分区段灭火提供了条件。如火场小,兵力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强兵,运用间接灭火线战法控制火头发展,寻机改变火头的发展方向,待火头下山时抓住战机及时将火头消灭;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点,运用间接或直接灭火战法跟进侧翼火线顺着火势打,消灭侧翼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重兵,运用直接分散式灭火战法,消灭明火,清余火,严防复燃,将火消灭。如火场大,兵力不足,可在高温区段火头部分用精兵间接灭火,堵截火头,限制火头发展,改变和降低火头区段的火势,尽量大努力控制火头的快速发展,为夜间灭火攻坚创造有利战机;中温区段火翼部分用重兵边打边清,巩固推进,顺势尾追,直接与间接灭火相结合,尾追火头不放松,寻找战机灭火;低温区段火尾部分用精兵,运用直接分散灭火战法快灭明火,细清余火,稳步推进将火消灭。概括起来讲,白天火应分区段作战,在分区段作战时,重点区要警惕,低温地段要突击,此外,白天灭火时灭火队伍应留素质好,装备强的预备队,关键时刻打攻坚,突击战时打增接。必须注意的问题是:白天采取以火攻火战术灭火时,作业距离和作业时间必须距离火头前方500米之外或是在火到来之间的半个小时前完成,才能确保作业安全。如果过早或过晚,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增大灭火队员的作战难度和体力消耗,从而影响灭火效益。如灭火队伍选择的灭火位置发生错误,还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因此,无论从灭火时间段还是灭火区域的选择上看,灭火作战时一定要避开险时险段。火场教训表明,已往灭火队员火场伤亡事故90%以上都发生在险时险段,都是因为指挥错误、盲目在险段灭火和迎火而上造成的。(四)夜间火稳进打夜间是组织灭火作战的最好时机,夜间温低风小,空气湿度增大,谷风消失,山风明显,燃烧火线受山风影响,上山火的行为表现不强烈,火线火势较为平稳,特别是午夜之后到日出前,由于温度降低和湿度增大,火的燃烧速度更加缓慢,在一些山谷密林和潮湿植被地段,部分明火由于温度低、湿度大而会自行熄灭,形成断断续续的燃烧。同时,夜间燃烧的火线火头发展方向明显,利于观察判断,同白天相比,无论是火势还是温度和湿度都很不利于火势发展,而有利于灭火作战。当然,夜间组织灭火作战也有很多不利因素。火势难判定,夜间暗火看不见,地形植被难观察,特别是组织高山灭火时,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十分危险,容易发生滚石,树枝伤人,队员掉队,坠入山崖等事故。夜间灭火一定要时刻注意安全,为了避免伤亡,可采取稳进稳打的灭火战术,抓住夜间的最佳战机,合理调整兵力,集中组织力量攻火头、灭两翼。一般情况下,作战最小单位10人以上为宜,作业人员要有照明设备,作业间隔保持在2米以内,以班组为单位行动,并使用GPS定位。如没有GPS定位,队伍要沿火线边缘行走,一般不可组织穿插火线,严禁单独行动,灭火时一定要认真清理余火,特别是要用风力灭火机哟风清理,才能及时发现和消灭暗火。当火线全部消灭后,可在迹地边缘原地休息,待天明后及时组织队伍沿迹地边缘向内清理暗火和余火,以防日出后温度增高,风力增大时余火暗火复燃。总之,夜间灭火作战,有利也有弊,但利大于弊。有利的一面是夜间灭火目标明显,风小湿度大且温度低,火线火势平稳,扑灭的火线复燃性小,采取直接灭火法灭火和以火攻火效果明显,安全系数大;有弊的一面是行军机动困难,由于夜间会出很不安全的燃烧现象,如果火不能在夜间全部消灭,黎明之后的火线复燃性机会较大,也会导致第二天温度高风大时火场出现多个火头,从而增加白天火的难度和险度。所以,组织夜间灭火作战时要充分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灭火效率的影响,一定要做到周密部署,合理布兵,集中兵力,重点突出,集中攻坚,稳扎稳打,确保夜间灭火作战安全高效。(五)险境火让开打险境火是指燃烧在火场高危险环境之间的火。在高危险环境下,火的行为变化激烈,火强度大,火势发展方向多变,极易出现难控火、难打火和打不了的火。灭火队员如误闯危险环境中灭火,后果将十分危险。实践验证,90%以上的火场人员伤亡都是由于误入高危险环境灭火而造成的,因此,灭火中一定要正确判定火势发展,正确判定高危险环境区域位置,严禁误入高危险环境内灭火。一旦误入高危险环境,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开险境,来不及避开时要采取机智果断,科学有效的方法避险。实践证明,吸要灭火队员能够准确掌握火场高危险环境的基本特征,就能有效地避险求安,实施安全高效地灭火,如果灭火队伍在火场上一旦遇有高危险环境火,灭火指挥员一定要沉着冷静,正确指挥,果断选择安全避火区和撤退路线,将队伍撤到安全区域。避火行动中,灭火队员要听从指挥,用防护面具或湿毛巾捂住口鼻,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同时,还要彻底灭掉身边余火和清除避险区周边可燃物。在避火中要观察周边火势,不能低头避火不看火,不能分散自保,四处乱跑。如果在灭火中,突然感到高温灼热,火焰高度超过2米,能见度不足5米,人无法接近火线灭火时,要迅速撤回到安全区火,等待时机再灭火。一是等待时机打,即在高危险环境火燃烧过后
本文标题:森林灭火作战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394708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