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公务员新焦虑症案例分析
公管1301班U201317625刘淼资料来源:金饭碗、铁饭碗、粗瓷大碗公务员的新焦虑症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刘俊南方周末实习生岑欣杭谭畅于阳赵栋张维发自:上海2014-05-2214:36:22案例陈述:在体制内浸淫二十多年、见惯了大风大浪的于波,从未像今天这样想要离开这个体制。“八项规定”刮走了逢年过节的购物卡,曾经引以为傲的社会地位和面子也受到挑战。身为中部某市工商局副局长,于波以前无论走哪,别人都会敬他三分,现在,谁都可以调侃他一番:于局还好吧?没进去吧?“既没有利益带入,又没有正面形象,你觉得我继续待着还有什么意思?”于波说,只要公务员养老金并轨,他就立马辞职。他身边已经有不少人在付诸行动,其中不乏一些大的领导,比如该市建委的一位副主任去了某知名房企。在全国,也不时传出公务员下海的零星个案:2014年3月,杭州市金融办副主任俞胜法加盟阿里巴巴。2013年10月,全国人大信访局副局长黄力群去了一家律所。东部某市的法官出走太多,以至于政府不得不发文要求警惕法官辞职。舆论预测,继1992年和2003年之后,中国或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第三波官员下海潮。“糖”没了没完没了的应酬,一度令王军这个东部某市供电局的处长叫苦不迭,一开始,当禁止吃喝的大棒挥来时,王军还长嘘了一口气:从此可以解脱了,但接二连三的规定,让王军很难再快乐起来。先是每个月5万块的奖金不见了,接着连哈根达斯券和超市卡也取消了。前不久,电力系统还给所有处级干部的公车上装了卫星定位系统,这意味着如果王军想公车私用,后台一目了然。“最近我们正好要搬家,办公室有点乱,被监督员看到了,立刻对我们提出批评,说公家单位要注意形象。”浙江某市一位官员记得,上回,某单位违规发了袋大米,市里也要通报一下。这是一条不能触碰的高压线。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2.45万起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件,数以万计的干部因此受到处理。于波印象中,最近十年工资不仅没有升,如果按货币购买力来说反而降了。“我现在每个月到手的钱就2600块。”于波说,二十多年前他刚进单位的时候,还能是中上等,他现在的收入在当地只能算是中下等,连他做农民的哥哥都不如。“他打工一天就能挣一两百。”不同于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于波所在的城市属于中部欠发达地区,福利不是很高,也就偶尔发点日用品,过年过节别人偶尔送条烟。“就像给小孩子糖吃一样是快乐的,现在就没有这种快乐的感觉了。”“不消极,也不积极”对于一个有着几百号人的大单位来说,三个官员的集中离开看似不能说明什么,但在陈斌印象中,这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他进单位十年,只走过一个人。体制的巨大魔力,使得公务员成为中国流动性最小的职业群体。名校硕士毕业,放弃外企高薪,陈斌当年挤破头考公务员图的就是它的稳定和旱涝保收。跟陈斌这一代80后相比,于波这一代60后看似幸运——国家包分配,但要想获得体制的敲门砖并不容易,于波当年所在的班级只考了两个大学生。于波是1980年代末的大学生,他们往往被认为是最有理想的一代青年人,后来很多同学下海经商,于波仍然坚守在体制内,他想以一种体制内的健康力量激浊扬清。最开始,体制带给他无限的荣光。五个兄弟姐妹中,于波是唯一的大学生,家里人也觉得长脸。可是后来每况愈下,现在,朋友聚会,于波能不提自己是公务员就不提。日子过得紧巴不说,工作压力比以前也要大。前段时间,省工商局在他们下边的县抽检了一批化肥,有不合格的产品。以往,于波看到报告之后,肯定让县下属的工商所处理一下就完事了。但现在因为生怕举报,于波的第一个反应是亲自下去督导,并就报告中出现的同批次问题产品,扩大到全市进行追查,确保万无一失。“不干事怕被处分,但只干好本职的事,不会主动去干别的。”于波说,不消极但也不积极。再做“92派”?在高压之下,除了零星的官员下海,一股辞职的暗流正在一些基层公务员中涌动,最明显的例证是,在豆瓣小组、QQ群里,公务员辞职的小组比比皆是。现在耳熟能详的企业家陈东升、冯仑等人都是1992年那个时期下海的官员,俗称“92派”。有人曾这样描述92派的典型特征: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理想主义情怀,1980年代末期走出体制。1992年的中国,遍地是机遇,“国退民进”的大氛围让很多年轻人无法对下海说不。据当时人社部的统计,1992年,有十万公务员下海,一千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之后的十年,公务员并不吃香。直到2003年,“国进民退”风向转来时,人们才一夜之间发现,还是体制内的吸引力要大。所以当2003年新的一批官员下海时,创业门槛已经在抬高。这批官员大多是因为1998年各地机构改革减员后下海的,干的大多是高级打工仔。而现在创业的门槛跟十年前又无法同日而语。最大的问题八项规定实施以来,旧的游戏规则几乎被悉数推翻,但新的尚未完全建立,这让许多官员在履职时左右为难、无所适从。跟基层沟通更难了。“以前跟基层做工作,都是要靠人情往来建立感情,现在这个高压线碰不得,就变成了公对公地开个会,传达命令,很机械僵化。”杭州一位官员说,最后没办法,只能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大家AA制出去玩,通过这种方式跟下边的人建立感情。跟上边的联络也不轻松。王婉婷所在的市属于贫困地区,她所在部门的经费和预算完全要靠自己去市里省里去跑、去求。现在不允许吃请之后,她又诚惶诚恐起来。“现在跑也跑不通,不去跑又不知道行不行,搞得我左右为难。”王婉婷说,万一你没跑,别人跑了还指不定呢。于波越来越搞不清楚,公权力和私人之间的界限。2013年,他请了年假开自己的私家车出去玩,结果遭人举报,纪委还给了他一个警告处分,理由在他看来颇为牵强:你请的是事假,不是旅游假。提起解决的药方,接受采访的官员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规则二字。一个国家的年轻人都往公务员队伍里挤,在许多人看来,就说明制度设计出现了问题。“说明市场活力不够,如果民企的生存环境更宽松,肯定有更多年轻人选择到外边闯。”王婉婷说。“高层希望通过这两年的肃贪将公务员职业复归平常,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才能推动改革。”一位接近高层的部委人士说。但另一方面,为了稳住体制内的优秀公务员,中央正在制定新的公务员工资改革方案。据媒体报道,本轮公务员工资改革的重点为调整工资结构,解决失衡问题,并再次规范地方津补贴,“调低、扩中、限高”被重新强调,受益最大的是基层公务员。“关键要看这场运动是不是一阵风。”于波给出的药方,包括把公务员人数减半,对公务员要建立明确的考核指标,以及怎么体现公务员的价值感。“价值感,这是最大的问题,而不要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腐败的问题。这个不解决,腐败问题也解决不了。”案例概述:2013年以来,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腐风暴、福利改革……催生了公务员的新焦虑症,越来越多的官员跳出体制,酝酿第三波官员下海潮。有全国政协委员认为,“公务员热”的退潮恰恰说明市场正在起决定作用。这是一个既好又坏的时刻,在公务员普遍焦虑的同时,这个群体也在进一步走向规范和职业,将一些怀有特殊预期的人挤出去,最终推动改革。继1992年和2003年之后,中国或将在未来几年迎来第三波官员下海潮。“国考”也在降温,2014年公务员报考人数比去年下降了36万。高压之下,基层公务员神经长期绷紧,但这并未得到大范围的重视。评论:自2013年以来,中共中央实行了严格的八项规定和一系列“节礼禁令”等措施,公务员待遇相对“缩水”、纪律愈加严格、反腐威慑力度加大等因素使得公务员的职业吸引力有所下降。有不少声音认为,这是最近两三年来出现众多官员辞职的主要原因。但分析可见,虽然这一社会性的背景非常重要,但在价值选择已经相当多元化的社会里,辞职官员的原因其实也相当多元,既有一定的延续性,又有特定时间段的具体原因。除了一时的社会背景,选择辞职下海的官员基本可以分为“现实利益型”和“理想驱动型”。虽然在住房、养老、医疗等隐性福利较多,与许多外人想象中不同,除了那些有机会拿到大量灰色收入的除外,很多公务员生活其实相当清苦,工作内容也很繁杂,上升空间有限。当下严整吏治的客观环境,官员隐性福利的减少以及权力滥用成本的增加,更是降低了公务员岗位的吸引力。而个人理想型的,更多追求的是工作环境更自由,能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和发展的空间。不少人并不喜欢也不适应政府的工作,只是因为社会上流行“做官”是好的职业,所以随大流进了政府。如果在机关做到退休,自己的一生能干些什么?这是不少理想主义型官员人到中年的“天问”,也是选择辞职的重要原因。公务员体系中,行政职位由不得自己挑选,而在机关干到退休,20年前就基本能预测到今后的生活,这样的人生看起来完全没有悬念。官员辞职和“下海潮”之所以在中国会一再地引人注目,其最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是中国几千年儒家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思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成文武艺,市予帝王家”,而其现实背景则是,政府权力仍然掌控着中国社会最重要的资源分配权。人们对体制内身份的无限向往和权力腐败往往有着内在的联系。近些年来,由于市场化改革处于攻坚阶段,某种程度上,不是市场化更强,而是政府通过权力获取资源的能力在增强。一方面,在政府工作可以获得优厚的待遇和社会资源,另一方面,在市场上获取成功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由此导致社会上的官本位思想不但没有淡化,反而越来越增强。梳理前几波官员下海潮的变迁史就能发现,每次“潮”涌的背后,都是市场的力量得以强化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给了优秀人才另一个出路,这就形成了商界和政界竞争优秀人才的局面。相比于政界较为僵硬的体制,商界的竞争机制和巨大的财富诱惑,使得许多人才的能力得到发挥,也为社会创造了更大价值。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风险较大的企业职位比稳定的政府职位收入大幅上升是正常现象。一般敢于辞职下海的官员,基本上还是能力较为突出,对自己也有自信,因为要放弃一种旱涝保收,自己又有一定基础的工作,重新开始一种充满风险的市场经济的生活,自信和能力显然都很重要。从现实来看,官员作为一种职业,在可见的将来,仍然会是所有社会职业中排在第一梯队的,对于“厌恶”各种风险的人来说,再也没有比做官更保险和更好的职业了。然而,如何使得政府职位仅仅成为一种正常职业,去除陈朽的“官本位”思想,从整个社会来看,官员下海逐渐常态化,“辞官”的不再被视为异类,而成为一种正常的个人选择,也许这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在对官员下海潮表示赞许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背后可能存在的弊端,尤其是其中可能存在的权钱关联交易。根据现有的《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盈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然而,从现实中来看,这一规定执行得并不严格。总之,官员下海是好事,但政府在相关方面需要有更为规范的监督。
本文标题:公务员新焦虑症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160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