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分析》剖析学习
模拟试题分析一、题型结构共五种题型,卷面满分为100分。其中:单项选择题:10个,每题2分,共计20分。多项选择题:5个,每题4分,共计20分。名词解释题:4个,每题6分,共计24分。简答题:3个,每题8分,共计24分。论述题:1个,每题12分,共计12分。二、考核内容及要求单项选择题:考察对容易混淆的基本知识点的记忆多项选择题:考察重要知识点的综合记忆和理解概念题:考察基本概念的准确记忆简答题:考察重要知识点的完整记忆和理解论述题:考察重要知识点的记忆、理解以及与管理实践相结合的分析运用能力三、模拟试题例解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20分)1、“心理技术学”名称的提出者是德国心理学家(A)A.斯特恩B.冯特C.梅奥D.闵斯特伯格提示:第一章第三节管理心理学的历史沿革斯特恩:德国心理学家最先将心理学的知识应用于工业生产领域,1903年提出“心理技术学”的概念。冯特:德国心理学家,1879年,在莱比西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梅奥:1933年出版《工作文明中人的问题》,工业心理学的创始人和管理心理学的先驱闵斯特伯格:工业心理学之父,1912年出版《心理学与工业生产率》,从个体心理出发,探讨灯光照明、室内温度以及报酬等对工作效率的影响2、在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通过搜集各种有关材料间接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的方法称之为(D)A.个案法B.观察法C.测验法D.调查法提示:第一章第二节管理心理学的原则与方法个案法:通过查阅各种原始记录、访问、发调查表和实地观察所收集到的有关某一个人或某个群体的各种情况,用文字如实记载,进行分析找出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意见的方法。观察法:在情境中对被观察者的行为作系统的观察记录,以分析判断其心理活动。测验法:用标准化的量表或测量仪器来测量、描述、分析被试者的心理特征调查法:通过提问收集被调查者的有关资料,间接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3、美国的马斯洛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提出的管理理论是(B)A.人性管理理论B.人类需要理论C.群体行为理论D.领导行为理论提示: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马斯洛(A.Maslow),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的各种动机是彼此关联的,各种动机间关系的变化又与个体生长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他强调人的所有行为均由“需要”所引起。在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不同的需要:生理需要(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4、知觉产生的基础是(D)A.想象B.思维C.认知D.感觉提示:第二章第六节个体知觉感知觉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是人们各种心理和行为的开始。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直接反应。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都是感觉器官。知觉: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应,是人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5、态度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对人的言论、表情和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间接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了解,这是指态度的(D)A.社会性B.指向性C.习惯性D.内隐性提示:第二章第七节态度与管理•社会性:态度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具体的实践活动中,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而逐渐形成的。•指向性:态度是一个人针对某一对象、某一群体或某一状态而产生的,因此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对应关系。•习惯性:态度形成后,便成为个体适应上的习惯性反应。以后在面对同样或类似的情况时,个体就会以大致相同的态度作出反应。•内隐性:态度是一种内在的心理体验,具有行为的倾向,但不是行为本身。所以态度不能被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对人的言论、表情和行为的观察,并进行间接的分析、判断、推理才能了解。6、关于激励理论的研究中,需要层次理论属于哪种激励理论?(B)A.过程型B.内容型C.目标型D.整合型提示: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内容型理论是研究作为激励的基础的需要,它着重对激励的原因与影响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内容型理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奥尔德弗的ERG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7、改善与工作环境条件直接相关的一些因素,可以预防员工出现不满或消除员工的不满意感,所以被称为(B)A.激励因素B.保健因素C.环境因素D.复合因素提示: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保健因素:使员工感到不满的大多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的效果类似于卫生保健对身体健康所起的作用,能预防疾病,但不能治疗疾病,不能直接提高健康状况。当员工认为这些因素很好时,他只是消除了不满意,并不会产生积极的态度。激励因素: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是工作本身的内在因素,它能带来员工积极态度、满意和激励作用,能满足员工个人自我实现的需要。激励因素就像人们锻炼身体一样,可以改变身体素质,增强人们的健康水平。如果这些因素具备了,就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满足,产生激励。8、在处理冲突时,合作精神很高,而武断程度最低,牺牲自我的利益去满足他人的利益,这种策略是指(B)A.强制B.克制C.回避D.解决问题提示:第五章第四节群体的沟通、交往和冲突武断不武断不合作合作托马斯的两维模式强制回避克制妥协解决问题9、在沟通模型中,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是(C)A.信息源B.编码C.信息D.通道提示:第五章第四节群体的沟通、交往和冲突信息源编码通道解码接受者信息信息信息信息反馈信息沟通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10、管理心理学家布莱克和默顿提出的领导理论是下列的哪种?(B)A.四分图理论B.管理方格理论C.特质理论D.权变理论提示:第六章第二节领导理论四分图理论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在1945年提出的。他们希望确定有关领导行为的独立维度,从最初收集的1000多个维度中,将领导者的行为因素归纳为“抓组织”和“关心人”两类因素。管理方格理论是美国得克萨斯大学的两位管理心理学家布莱克和默顿在研究四分图理论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最有效的领导应该既关心生产和工作,又关心从事生产和工作的人。以上两种理论属于领导理论中的行为理论,而不是属于特质理论或权变理论二、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括号里。每小题4分,共20分)1、在心理学研究中,人的心理过程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E)A.知觉B.意志力C.需要D.气质E.情绪提示:第二章第一节前心理学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等情感过程:人对现实的态度体验、情绪、情感等意志过程:意志力等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等2、常见的社会知觉偏差有:(ABC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刻板印象D.晕轮效应E.熟悉效应提示:第二章第六节个体知觉社会知觉偏差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刻板效应晕轮效应对比效应3、在麦克利兰的激励理论中,他提出了人的基本需要有哪几种?(BCD)A.生理需要B.成就需要C.归属需要D.权力需要E.安全需要提示: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自我实现尊重爱与归属安全生理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ERG理论成就需要理论激励因素保健因素成长相互关系生存成就权力归属4、群体是具有以下哪些特征的人群:(ABCE)A.由两个或更多的个体组成B.有一定的规范C.成员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有共同的活动基础D.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E.有共同的目标提示:第五章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两个或更多人成员间相互作用彼此的认同共同的目标5、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有些组织的高级主管为加强组织的竞争力,开始设计新型组织结构,以下属于新型组织结构形式的有(BCE)A.超事业部制结构B.虚拟结构C.团队结构D.矩阵制结构E.无边界结构提示:第八章第二节组织结构团队结构:主要特点是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工作团队员工手中,这种结构形式要求员工既是全才又是专才。虚拟结构:是一种规模较小,但可以发挥主要商业职能的核心组织。虚拟组织决策集中化的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的程度很低,或根本不存在。无边界结构:寻求的是消减命令链,拥有无限的控制跨度,取消各种职能部门,取而代之的是授权的工作团队。由于这种结构密切依赖于信息技术,因而有些人又把它称为T型组织。三、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24分)答题要求:掌握概念的内容,答案准确,没有原则性错误1、归因答:是指人们利用有关的信息资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其性质、推论其原因的过程,也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及其内心状态所作的解释和推测。提示:第二章第六节个体知觉2、社会促进:是指个体的活动由于有他人同时参加或由他人在场旁观而使其活动效率得到提高的现象提示:第五章第二节群体内的行为3、组织:也称为社会组织,是人们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有序地形成一个动态的系统的社会共同体。主要特征是为了达成某一特定的目标,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各自分担明确的任务,在不同的权力配合下,扮演不同的角色。提示:第八章第一节组织概述4、需要:是刺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状态,是客观需求的反应,即包括人体内的生理需要,也包括外部的、社会的需要。提示:第三章第一节激励概述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答题要求:对题目的内容全面掌握,回答的内容没有遗漏,没有原则性错误1、简述X理论的基本观点及管理措施答:基本观点:一般人生来就厌恶工作,只要有可能,就会逃避工作;一般人没有包袱,不愿承担责任,甘心情愿受别人的指导;为使一般人从事工作,必须用强制、控制、惩罚的方法;一般人都趋向保守,反对变革,把安全看得高于一切。管理措施:常采用“权威与服从”的领导方式。注重把金钱作为一种主要的手段,并以惩罚作为重要的管理手段。这种领导者只重视完成生产任务,不重视人的感情。提示:第六章第二节领导理论2、简述什么是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并举例说明?答:首因效应是指第一次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某人在初次见面时给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这种印象就会影响着人们对他以后一系列特性的知觉。反之亦然。尽管这些印象有事实不全面、不真实的。近因效应是指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对人的知觉产生强烈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知觉熟悉的人时,近因效应起的作用较大;而在知觉陌生人时,首因效应起的作用较大。提示:第二章第六节个体知觉3、请简述什么是从众行为?答:从众行为是当一个人在群体中与多数人的意见有分歧时,会感到群体的压力,在知觉、判断、信仰及行为上违背自己的意愿,表现出与群体多数成员一致的倾向及行为。这是一种直接的、感情的心理与行为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等混为一谈。提示:第五章第二节群体内的行为五、论述题(12分)答题要求:答案内容完整,没有遗漏问题中的要求,适当加以阐述,没有原则性错误,并且能够结合管理中的实践有所发挥。1、强化理论中有哪五种主要的正强化程序,主要内容是什么,并请分别举例说明答题要点:主要的正强化程序有:连续强化、固定间歇强化、可变间歇强化、固定比率强化、可变比率强化连续强化,每一次理想行为之后给与奖励,可以快速学习新行为,但习得行为也会迅速消失,例如教师对学生的每一个良好学习行为的表扬固定间歇强化,在固定的时间间隔下给与奖励,能够获得一般性的和不稳定的绩效水平,一旦强化停止,所获得的行为会迅速消失,例如月工资、季度奖金、年度奖金等可变间歇强化,间隔时间不完全固定,根据员工的具体表现在某一个时间提前或推迟强化奖励,能够获得中等以上的和稳定的绩效水平,强化停止后,所获得的行为消失缓慢,例如员工不定期的升职,教师对学生进行随堂测验,领导对下属的工作进行突击检查固定比率强化,根据固定的产出次数给与奖励,能够获得较高的和稳定的绩效水平,能够迅速达到所期望学习的行为,但强化停止后所获得的行为也迅速消失,例如计件工资、业务提成等可变比例率强化,在变化的产出次数基础上给与奖励,能够获得非常高的绩效水平,并且当强化停止后,所获得的行为消失缓慢,例如按照销售产品的难易程度支付佣金的销售工作
本文标题:管理心理学《模拟试题分析》剖析学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077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