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毕业论文
邓小平理论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贡献摘要: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进程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科教兴国“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又超越今天的历史运动中前进的。人们认识和实践也必须与时具进,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具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世界上没有终极不变的状态和终极不变的真理。自然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反映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也必然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邓小平同志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既继承了前人又突破陈规,创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一、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的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始终反对以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二、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1992年,春意盎然的南方,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鲜明地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著名论断。我国近代的历史和当今世界的现实都清楚地表明,经济落后就会非常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竟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竟争。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形势逼人,我们不加快发展,就会落后。这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反对在国际事务中搞实力政策,但我们自己必须有实力。只有我们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都大大增强了,才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任凭风起浪,稳坐钓鱼台”。中国解决所有问题有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要靠发展;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要靠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履行我们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国际责任,要靠发展;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坚定人们对社会主义和祖国未来前途的信念和信心,最终也要靠发展。离开发展,坚持党的先进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实现民富国强都无从谈起。20多年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我国的国际威望和影响不断提高,都与我国生产力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和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密切相关。三、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没有先例,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有所作为。小平同志讲:我们的改革是一种革命,是一种试验。对我们来说,都是新事物,要摸索前进。又讲,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些,敢于试验,不能向小脚女人一样,看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是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小平指出的改革开放中的这种敢闯的精神,就是要我们敢于和勇于创造新事物、新经验、新方法。总而言之,是一种创新精神。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在理论上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个重大实践问题。在极左路线统治时期,人们把二者对立起来,割裂开来。邓小平的理论用科学的、客观的、全面的世界观重新解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他在强调二者在社会制度性质方面的对立性的同时,更注意把握他们在当代经济发展中的基本联系及其在现代化大生产发展规律方面的共同特征。从辩证的否定观出发,将大胆吸收和借鉴资本主义先进技术和文明成就放在首要的地位;从生产力标准出发,果断的摒弃了那些原来认为是社会主义特征的,实际上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僵化观念,积极利用那些原来认为是资本主义特征的,实际上反映现代化发展普遍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破除了在发展生产力上的种种理论和思想障碍,使人们摆脱了姓资还是姓社争论的束缚和纠缠。邓小平同志立足中国的现实,纵览历史,放眼世界,得出重要结论: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他由此作出了实行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进入20世纪90年代,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到国际市场的大海中去游泳,搏风击浪,力争上游。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积极利用外资,就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要通过学习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借力技巧”。因此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我人们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因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条件更具备了,要求也更迫切了。必须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不失时机地走出去,让我们的企业到国际经济舞台上去施展身手。这个战略实施好了,对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进我国的长远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20世纪60年代初,毛泽东同志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7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指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80年代末,邓小平同志又总结当代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新经验,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发了生产力的巨大进步和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20世纪,是科学技术空前辉煌的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等新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人类正确认识大自然,为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知识和强大动力,打开了广阔前景。21世纪,世界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我们必须敏锐地把握这个客观趋势,始终注意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不断用先进科技改造和提高国民经济,在技术发展跨越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五、提出科教兴国战略雏形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他反复强调,“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实现四个现代化,科学技术是关键,基础是教育。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动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和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思想,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科教兴国,就是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综观邓小平领导的现代化建设事业,综观邓小平对现代化建设问题的诸多论述,均可发现,他在对当代中国及世界重大问题的认识思考中,处处体现着创新思维的精神和创新观念的光芒。因而,深刻领会邓小平理论的时代创新意识,对于我们深入学习理解邓小平理论,深入理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性内涵及战略性意义,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青少年读本》教育部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及其贡献》张梅3、《刍议邓小平创新性的时代认同力》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883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