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必修三第二单元 古代文艺的长廊单元复习课件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复习课标要求:1,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2,概述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3,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一、汉字的发展演变汉字与书法1、文字起源传说:“仓颉造字”2、新石器时代:陶器上的刻画符号3、商周:甲骨文(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文字)、金文(籀文)4、春秋战国:字形字体紊乱但文字获得极大丰富和发展5、秦:“书同文字”小篆(官)、隶书基本规律:由繁到简、字形字体逐步规范化、稳定化字体: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一)中国古代汉字发展为书法艺术的原因1.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交流工具的功能在发生变化,以适应人们和社会对精神生活的需求。2.汉字作为一种字形丰富、数量庞大的单体文字,为富于个性化的艺术再创造提供了很好的素材。3.随着文化的发展,知识群体的形成,成为书法艺术产生的动力。4.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技巧创新提供了条件。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危机的加深,使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成。1、秦篆汉隶属于自发的书法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的王羲之成为“书圣”,其行书“飘若浮云,矫若惊龙”;3、隋唐时期:张旭、怀素的草书狂放不羁;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注重规范法度4、宋代:书法艺术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代表: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5、明代:书法艺术更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二)书法艺术的发展历程(三)时代变迁对书法风格的影响?1、魏晋时期发展到自觉阶段:对汉末社会动乱的深刻反思,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2、隋唐时期达到新高峰:一统盛世,书法既有狂放不羁的草书,也有注重规范法度的楷书。书法理论也日趋成熟.3、宋元时期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宋代重文,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样,书法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4、明代书法的市民化趋势加强:社会进一步平民化、世俗化,书法强调个性化的创造。书法作品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一定时期的文化总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笔墨丹青一、新石器时代——绘画的起源1、绘画风格: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2、代表作:集体舞蹈图(马家窑文化)二、绘画的发展历程时代画种绘画风格时代特征代表人物及其特点新石器时代岩画战国、汉代帛画魏晋文人画社会危机、士人群体形成顾恺之唐代画种丰富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推动文化发展吴道子“吴带当风”宋、元文人山水画文人阶层壮大理学的兴起马远、夏圭“残山剩水”风俗画商业兴盛、城市发展、文化普及张择端明、清文人画时代变化、社会动荡八大山人风格奇特民间绘画木刻版画、年画、壁画、布贴画、剪纸画自然、生动、质朴、粗犷,又不失浪漫浪漫、神秘又不失古拙凸显个性“以形写神”创制法度,雍容华贵注重意境描绘市井生活不拘成法1.魏晋时期:社会动荡和士人群体的形成使绘画凸现个性。2.唐朝时期: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绘画更加追求法度和规范,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两宋时期:重文轻武,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使文人更注重内心修养。此时画家更加注重意境。4.明清:政治思想专制,社会动荡商品经济发,从而出现一些风格奇特、个性鲜明、格调清新狂放的画家。三、魏晋、唐朝、两宋、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如何影响绘画特点的中国文人画有哪些特征?1.追求抒情写意,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形式。2.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3.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修养。诗歌与小说朝代形式文体特点时代特征(成因)代表人物春秋《诗经》四言体采诗制度战国楚辞自由灵活的句式屈原汉赋带赋散文司马相如唐诗四言、七言李白、杜甫、白居易宋词长短句李清照、苏轼、辛弃疾元散曲俗语关汉卿、马致远经济发展、思想自由政治统一、经济发展、田猎、巡游之风兴盛繁荣、开放、文化多元科举制确立、中唐战乱城市生活丰富、民族危机科举制被废除,汉族文人地位低下唐诗繁荣的原因1.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2.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3.文化:中外、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4.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5、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宋词繁荣的原因1.两宋时期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2.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3.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用词更能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4、继承了历代文化基础明清小说出现的社会背景1、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素材。2、市民队伍的壮大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读者队伍扩大。3、社会繁荣的背后也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加深。4、印刷术完善和书坊书肆迅速发展,为小说传播提供有利条件。5、社会识字率的普遍提高,下层文人跻身于小说作家队伍中,队伍扩大。小说作品作者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叙述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许多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最早的长篇章回历史演义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描写北宋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第一部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英雄传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朝表现出要求个性解放,冲破传统思想束缚的精神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神魔小说《金瓶梅》兰陵笑笑生明朝描写明朝日常生活、人情世俗长篇白话世情小说“三言”“二拍”冯梦龙凌濛初明朝明朝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令人耳目一新短篇白话世情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心理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通过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变故,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历史命运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梨园春秋戏剧(源头----古代傩仪)朝代名称流行区域特点成因剧作家备注宋南戏南方由民间艺人或下层知识分子创作;主要在民间流行;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人民愿望社会经济发展市民娱乐场所---瓦舍出现元杂剧北方多种表演形式,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知识分子地位低下元曲四大家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清京剧北京北京成为休闲文化一大中心;徽班进京,与其它曲调融合同光十三绝中国古代戏曲的鼎盛京剧形成的背景原因:1、外部因素:首先是北京的文化氛围是京剧形成的有利环境。明清时期的北京既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为戏剧艺术在北京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其次,统治者大力提倡,上至皇宫,下至官商人家都有戏班。再次,老百姓喜爱,市井小巷,戏坊林立,人头攒动。2、内部因素:“徽班进京”是京剧形成的关键。四大徽班进京,在接触其他剧种的时候广泛吸收其他剧种的长处,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小结: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原因有哪些?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者相对安定。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3.经济因素:经济是否发展繁荣,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质基础。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的文化政策是否有利于文化的发展5.文化交往因素:各民族之间,中外之间是否存在有利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因素。6.前代文化发展所提供的历史条件。单元知识网络
本文标题:必修三第二单元 古代文艺的长廊单元复习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091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