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
第二讲会计核算理论基础一、会计假设: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假定已经存在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会计个体、会计实体):会计核算的特定空间范围。(通常指某个单位,如某公司,某工厂,某学校,等等)例:化工厂向汽车制造厂购买2辆汽车,货款共40万元,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15万元。思考:会计应如何记账?解答:化工厂会计记账:固定资产+40万元银行存款−40万元汽车厂会计记账:银行存款+4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4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30万元库存商品−30万元上例说明: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同时也就规定了会计在进行核算时所持的立场、角度。又例:某个体业主在自己开的商店里取回价值200元的商品用于家庭消费。思考:会计应如何记账?解答:必须把个体业主的商店和家庭看作是两个互相独立的会计主体,分别进行记账。商店记账:库存商品-200元业主投资−200元家庭记账:生活开支+200元经济来源+200元上例说明:会计主体是一种人为的假设,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有明确的界限与其他主体分开(如化工厂与汽车制造厂);也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其他主体分开(如个体业主开的商店与他的家庭)。在这两种情况下,会计核算方法相同。(参见:教材P23-)注意:凡不加特别说明,本课程所讲会计主体都是指企业。(在下面讲课中直接称“企业”,不再称“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企业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正常持续。(即不会因破产等原因而终止经营)例如:企业购入一台预计可使用5年的设备,在正常情况下,购买设备的支出应在未来5年中平均分摊。(这样做的前提是,假设该企业在未来5年中不会终止经营)又如:企业的财产物资在正常情况下应按其取得时的实际支出(即实际成本)入账。(这样做的前提是,假设该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终止经营,因而购入的财产物资能在经营过程中被正常使用)如果企业确实已经面临破产清算,即持续经营这一假设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则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就不再适用,而必须采用其他专门方法进行会计核算。3、会计分期:为了定期提供会计信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特定期间,称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会计核算的固定工作周期。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工作周期(即严格意义上的会计期间)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即:企业必须提供的全部会计信息,在一个年度里完整地提供一次。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内容,每个年度完整地重复一次)会计年度要进一步划分为会计季度、会计月度。通常所说的会计期间更多的是指会计月度。(因为企业的大部分会计信息每个月要提供一次。即: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每个月重复一次)会计分期对企业经营成果(即盈亏)的确定有直接影响。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重要信息,所以要按会计月度(每月末)反映。但因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是一年,所以企业的经营成果是按会计年度(每年末)结算。企业的应交所得税也相应采用按月预交、年终结算的处理方法。会计分期之所以是一种假设,是因为:(1)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划分会计期间是人们主观上作出的假设。(2)会计期间与企业的营业周期通常不一致。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完整的会计期间规定为一个年度,但各个国家的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不完全相同。这也说明会计分期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假设。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必须采用统一货币单位进行计量。货币计量作为一种假设,其含义是:(1)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企业的全部资金都被假设为货币形态。(2)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企业的全部资金都被假设为同一种货币形态。(不论实际收付的是哪种货币,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都必须反映为同一种货币,即“记账本位币”)(3)假设货币价值稳定不变。(如果没有这一假设,实际上就否定了“统一货币计量单位”,因为今年的人民币“元”可能不等于去年的人民币“元”)货币价值实际上是变动的。若变动不大,可忽略不计(即假设其价值未变)。若变动很大,即货币价值稳定不变这一假设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则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就不再适用,而必须采用其他专门方法进行会计核算。二、会计核算原则:(参见教材P26−)1、历史成本计价原则:见教材P262、一致性原则:见教材P26−3、应计制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会计核算中确认收入和费用存在两种标准:(1)应计制(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按受益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或表述为:按受益期确认收入和费用)(2)现金制(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按实际收付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或表述为:按实际收付期确认收入和费用)例:某广告公司7月16日发生如下业务:①与客户签订为期1年的广告服务合同。广告费共计24000元已一次性收讫,广告服务从当天开始。②取得3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50000元,年利率3.6%,到期日一次性还本付息。(每月利息=50000×3.6%/12=150元)分别按两种标准确认7~10月的广告收入和利息费用。广告收入利息费用月份应计制现金制应计制现金制7月1000元24000元75元—8月2000元—150元—9月2000元—150元—10月2000元—75元450元应计制与现金制产生差异的基础在于会计分期的假设。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要求准确计算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取得的经营成果(即盈亏),所以一般要求采用应计制。因为按应计制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如实反映了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也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盈亏才是真实、合理的。但是以应计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较为复杂,工作量较大。所以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一般可采用现金制。因为不需要严格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盈亏,所以不必过于强调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又例:教材P27−4、配比原则:计算确定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即盈亏)应以具有内在因果联系的收入与费用为依据。5、谨慎性原则(稳健性原则):见教材P286、支出划分原则:见教材P29三、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会计要素: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有密切联系。会计要素这一概念源于英语中的elementsoffinancialstatements,直译是“财务报表要素”,即构成财务报表内容的基本要素。(财务报表是指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报表,即财务会计报表。凡不加特别说明,讲到“会计报表”都是指财务报表。本课程所讲的“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是财务报表)(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财务状况: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分布情况)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严格定义:见教材P29(通俗理解:企业可支配的经济资源)具体项目: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流动资产:预计在一应收账款年(或一个营业周原材料期)内变现或耗用在产品的资产。库存商品固定资产非流动资产…等等资产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分布情况,即企业的资金具体以何种形式存在。(2)负债:严格定义:见教材P30(通俗理解: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具体项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流动负债:偿还期不超应付职工薪酬过一年(或一个营业应交税费周期)的负债。应付股利长期借款非流动负债…等等负债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即借入资金,由债权人提供给企业暂时使用,到期必须还本付息。对于债权人而言,到期收回本金并取得利息是一项权利,所以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的所有者(业主或股东)享有的权益,又称“剩余权益”或“净资产”。剩余权益:企业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净资产:企业自有(不需偿还)的资产净额。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剩余权益,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资金的另一个来源,即自有资金(又称“权益资金”),由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提供。所有者权益包括的主要内容:实收资本(股本)投入资本所有者资本公积权益盈余公积留存收益本年利润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主要因素:见教材P33图2-3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1)基本结构:×年×月×日负债资产所有者权益总计总计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或时刻)上的财务状况(静止状态),所以被称为“静态报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构成资产负债表内容的基本要素,所以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或“静态要素”。(2)具体格式:见教材P37-(3)提供的主要信息及其基本特点:见教材P36-(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经营成果: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1、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1)收入:(严格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通俗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的销售额或营业额)具体项目: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等取得收入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具体说,是使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增加)。——联系教材P33图2-3(2)费用:(严格定义)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通俗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营业成本或支出)具体项目: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发生费用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具体说,是使所有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减少)。——联系教材P33图2-3关于“费用”的两种含义:联系教材P35图2-6在产品属于直接材料未售出产资产生产产品品的成本库存商品①耗费直接人工成本主营业务成本②经(成本已售出产经济费用)制造费用品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济资利源非生销售费用销售费用益的产性的耗耗费管理费用管理费用流费(期间出费用)财务费用财务费用会计要素“费用”的定义所指的是第二种含义,即“经济利益的流出”。(3)利润: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取得的经营成果,主要指收入与费用的差额,同时还包括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营业外收支所导致的所有者权益增减净额(具体说,是导致所有者权益中留存收益发生的增减净额)。2、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利润表(1)基本结构:×年×月收入减:费用利润利润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留存收益的增减变动),所以被称为“动态报表”。收入、费用、利润是构成利润表内容的基本要素,所以也称“利润表要素”,或“动态要素”。(2)具体格式:(简略格式)联系教材P40-表2-2利润表(2008年5月)单位:元项目行次(略)本期金额一、营业收入4200000减:营业成本3245000营业税金及附加120000销售费用200000管理费用15000财务费用2000加:投资净收益0二、营业利润618000加:营业外收入500减:营业外支出300三、利润总额618200减:所得税费用204666四、净利润413534(3)提供的主要信息及其基本特点:见教材P39-(三)反映企业现金流量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1、基本概念:(1)现金: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特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具体包括:①现金:指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存款。②现金等价物: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2)现金流量:企业在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中发生的现金流入、流出量。2、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年×月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相等四、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相等补充资料:1.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2.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3.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情况现金流量表反映企业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在某一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流入、流出及其增减变动结果,所以是动态报表。3、现金流量表的具体格式:见教材P42−(部分格式)4、现金流量表提供的主要信息:参见教材P41−(1)反映企业净利润
本文标题:(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1194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