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教案)一、教学理念与目标1.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总体教学理念,注重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传统和现代相统一,共性和个性相统一,从高职学生的认知方式和特点出发,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意识。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理解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领悟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历史意义。(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独立归纳总结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关系,“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等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3)素质目标: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确立的历史意义,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于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第四章教学重点是如何正确理解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掌握新民主主义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掌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尤其是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深刻理解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意义。(1)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教学重点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特点和主要矛盾,掌握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具体内容。(2)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教学重点帮助高职大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内容,尤其重点掌握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3)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教学重点帮助高职大学生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以及确立的历史意义,从情感上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拥护社会主义制度。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必然性,理解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准备1.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上,讲授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法和案例教学法交相使用;学生则运用讨论法、自拍视频、网上自主学习等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教学准备:教师要搜集并精选案例素材和视频材料。在材料的选取上,根据教学内容,遵循“精要、新颖、贴切、易感”原则,使深奥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生动、直观、有感染力和可接受性。如“耿长锁农业生产合作社”、学生角色扮演改造时期的农民和民族资本家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四、课时安排:2学时五、教学过程:教学导入:看2分钟开国大典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同学: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时我们是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有相当多的同学一直认为1949年10月1日后的中国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在纠正错误中讲解中国革命分两步走,1949年10月1日之前,基本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通过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才进入社会主义社会。那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进入本章学习。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它们彼此斗争着。但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处于领导地位,是起决定性的因素,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特点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行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专政。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基本内容,是实行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举例说明资本家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解放初期,建筑工程多由私营营造商承包。上海有一个只有一部旧钻机的私营业主,承包了7个水库的钻探工程,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他本人从偷工上获利2万元,又在代购器材上盗骗1.5万元。济南利生行私营业主把旧的流速仪、经纬仪等冒充新货,卖给治淮委员会,不仅使国家损失3.8万元,并且使150个水文站、雨量站的水文记录失准。天津市解放3年来私营业主偷工减料总值达2612万元,以机器、五金、棉纺、医药、橡胶等行业最为严重。更令人无法容忍的是,不法私营业主在承办抗美援朝军用物品中偷工减料。天津40多家铁工厂竟使用不合格的废铁、烂铁制造军用铁锹和铁镐。这些镐和锹运到前线,一铲就卷口,一刨就断。上海商人张新根、徐苗新为国营益民公司代购军用罐头的牛肉。他们在牛肉中掺进一半以上水牛肉和马肉,还掺入发了霉的臭牛肉和死牛肉。先后代购牛肉89万斤,盗骗国家款项20—30万元。武汉私营福华药绵厂业主李寅廷承制志愿军急救包,领来好棉花1万斤,竟全部换成废棉,其中还有1千斤是拣来的烂棉花。这批急救包中有12万个根本没消毒,带着化脓菌、破伤风菌等就交了货。上海私营大康药房业主王康年,曾向25个机关的65个干部行贿。他在药房设立一个“外勤部”,1951年仅账本上记录的“交际费”就有1.9万元。王康年指示他的“外勤部长”:对国家干部要“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王康年说:“大康就是干部思想改造所。”凭这些手段,王康年骗取各机关订货款即有11万元,而这家药房原来资本不过2000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5思考我国在1949年——1956年社会矛盾的变化1949年10月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取得全国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1952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特别是土地改革彻底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1956年,当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时,国内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了。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党关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最初设想:在过渡的时间上,认为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一般估计为15年到20年时间;在转变条件上,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在过渡的步骤和方式上,认为当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壮大了的时候,就可以进一步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2.毛泽东关于过渡的突然改变1952年9月,毛泽东给黄炎培的信中还说,对于资产阶级,“我们只应当责成他们接受工人阶级的领导,亦即接受《共同纲领》,而不宜过此限度”。②但是就在同一个月,亦即1952年9月,毛泽东就在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提出:我们现在就要开始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10年以后才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这实际上就是开始酝酿和探索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思想。10月20日,他委托在苏联休养的刘少奇向斯大林征求意见。1953年2月,毛泽东视察南方时,已经开始宣讲这一思想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61953年6月1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的讲话中,批判了刘少奇的“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的观点,并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突然改变的原因(分析讨论)1950年出访苏联,参观苏联工业化。毛泽东说,他此行最感兴趣的一件事就是增强了建设强大国家的信心,从社会主义的苏联看到了中国的建设方向。毛泽东说,苏联革命前也很少有工厂,连飞机也不能修理。革命后若干年才会造一些汽车、造飞机。苏联人对毛泽东说,中国也将很快会造汽车和飞机,因为中国可以用苏联的技术。毛泽东表示,只要拜苏联为师,中国一定可以很快发展。彻底公有制的苏联活生生摆在毛泽东面前,对毛泽东的决策是不是产生了影响呢?联系到毛泽东在建国之后鲜明地表示中国向苏联“一边倒”,回答应该是肯定的。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74.为什么要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国情“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一穷二白”的国情。因为随着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个体经济和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愈来愈不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小农经济增产潜力有限,难以适应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迅速增长的需求,无力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和扩大工业品的市场。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仅工业资本比重小,而且缺乏重工业的基础,依靠它本身的力量无法有力地推进工业化的发展。而且在私营企业和国家各项经济政策之间,在私营经济和国营经济之间,以及私营企业内部资本家与职工之间,利益冲突越来越明显。只有加快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才能适应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要求,发展农业和提高整个社会生产力。5.党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充分考虑了具有实现的可能性。第一,我国已经有了相对强大和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后,为发展生产、抵御自然灾害,广大农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第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第四,当时的国际形势也有利于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已经显示出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对我国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播放《大国崛起》苏联的工业化及成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8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要靠畜力和人力来完成。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从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的封锁到成为一个欧洲强国,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成绩也深深地吸引了中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的特点是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如何将几亿农民的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是一个历史性的难题。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原理,从我国农村实际出发,制定并实行了一整
本文标题: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253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