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大学语文《楚辞》讲稿
《楚辞》《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是为总集之祖。后王逸增入己作《九思》,成十七篇。分别是:《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九辩》《招魂》《大招》《惜誓》《招隐士》《七谏》《哀时命》《九怀》《九叹》《九思》。这个十七篇的篇章结构,遂成为后世通行本。《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都承袭屈赋的形式,感情奔放,想象奇特。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部分作品因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一、楚辞含义及成书过程“楚辞”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说明这一名称形成于西汉初年。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它已具有三重涵义:第一为诗体。指出现在战国时代、楚国地区的一种新的诗体。第二为作品。指战国时代一些楚国人以及后来一些汉人用上述诗体所创作的一批作品第三为书名。指汉人对楚国人、汉人所写诗歌辑选而成的一部书。《楚辞》一书,既非出自一人之手,也不出于一个时代,它是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人们逐渐纂辑增补而成的,自战国至东汉,历三、四百年,共分五个阶段:1、先秦时期,包含《离骚》《九辩》两篇,纂辑者可能是宋玉。此为《楚辞》雏形。2、西汉武帝时(前140前后)。增辑作品七篇:《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招隐士》,增辑者为淮南王宾客淮南小山,或即淮南王刘安本人。以上九篇作品的合集,是淮南王刘安以后、刘向以前的《楚辞》通行本。3、西汉元帝、成帝时(前48~前8年间),增辑作品四篇:《招魂》《九怀》《七谏》《九叹》,增辑者为刘向。4、班固以后、王逸以前(100年前后),增辑作品三篇:《哀时命》《惜誓》《大招》,增辑者已不可考,既不出于一人之手,也不在一个时期,而是在较长的时期里由不同的人一篇一篇地陆续增辑而成。以上十六篇作品的合集,就是王逸作《楚辞章句》时所据的十六卷《楚辞》本。5、东汉后期(100~150年左右),增辑作品一篇:《九思》,增辑者为王逸。王逸撰《楚辞章句》,并附入自己的作品《九思》,成十七卷,即后世流传的十七卷本《楚辞》。逮及宋代,因其篇第混併,乃考其人之先后,重定其篇第,这就是宋代以后通行的《楚辞》版本。而《楚辞》一书的纂辑过程与篇目内容,也透露了“楚辞”二字的意义:即屈原辞赋以及宋玉以下汉人的伤悼屈原、以事名篇的拟骚辞赋(或骚体赋)。二、楚辞的艺术特点楚辞的特色主要表现在风格、情调和表现方法上。楚辞的风格和情调奠定了南楚文学那种缠绵、迷茫、惆怅的艺术风格。以屈赋为代表的楚辞以其奇幻的想象、崇高的思想、激越的感情、鲜明的形象和巧妙的构思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第一座高峰。楚辞本身特点看:(一)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浪漫主义是文艺的一种基本的创作方法,它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反映客观现实,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比如,屈原享有盛名的作品《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诗人从自己的身世入手,从自己的品德和人生理想起笔,抒发了自己遭遇奸佞污蔑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听信谗言的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的现状,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在《离骚》中,诗人融入了古代的神话传说,采用了新奇的艺术构思,创造了新颖的抒情主题。在写作中,诗人所采用的古代神话是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己奔放不羁的想象,使这些光怪陆离的想象与原有神话水乳交融,使幻想更加自由,形成生动的情节和画面。比如本诗结尾那一节,诗人驾驶飞龙,乘坐瑶车翱翔于天际间之际,转眼间看到了自己深爱的祖国,通过描写赶车的仆夫悲伤地落下泪来,马也踏足扭头不肯前进,把全诗推向了高潮,有力地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思想和情操。再比如,楚辞中还有很多富于大胆、新奇、优美的幻想。象《离骚》中诗人驰骋想象,上天下地,四方求索:诗人幻想驾龙御凤乘风直上,神游广寒,诗人想进夭帝的九重宫,帝阁鄙视他,不愿开门;诗人入世寻高丘神女,神女恰好不在;诗人求助于亦妃,她却自恃美貌而傲慢,诗人只好寻求有女戎氏的美女和有虞氏的“二姚”,也全然未获结果。《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以及宋玉的《九辩》等篇,也充满了幻想和想象。(二)创造性地运用比兴手法《楚辞》采用和发展了《诗经》惯用的比、兴手法,使诗的形象更具象征性质。汉代王逸曾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怪;灵、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鸳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在比喻上,比较有特色的如,“香草美人”的传统: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前者如“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害怕君王逐渐衰老。),后者如“众女嫉余之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那些庸人妒忌我的丰姿,造谣诬蔑说我妖艳好淫。)。《离骚》中充满了种类繁多的香草,这些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它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总之,《离骚》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使得诗歌蕴藉而且生动。“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但它又是与楚国文化紧密相关的。香草美人是楚辞中典型的象征性意象,它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和发展,内涵更加丰富,也更有艺术魅力,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以男女君臣相比况的常见的创作手法。而“兴”这种手法,在《楚辞》中不同于《诗经》的“兴”主要出现在篇首,而有时在篇首,有时在篇中,有时在篇尾;表现手法多是虚构、想象之辞,是对传统比、兴手法的发展与创新。总之,(楚辞》在比、兴手法的运用上,不仅表现在对某些个别事物的比喻中,还往往集合许多事物,运用许多神话故事,使诗人的形象思维活动艺术地营造成一个完整的象征体系。这种表现方法是《楚辞》对《诗经》比、兴手法的艺术创新与提高。(三)结构形式上变化多端郭沫若所说:“中国的诗,在屈原手里是起了一次大革命的,“屈原的文学革命便是采用了民间体,扩大了民间体而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形式”。《楚辞》则无论在句式还是篇章上都突破了《诗经》多为四字定型句式和章节的重叠,从而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比如,《离骚》及《九章》中的《哀郧》、《惜诵》、《涉江》、《抽思》等作品,如果把句中的虚词“兮,去掉,基本上是六言诗;《招魂》中巫咸的招辞,去掉助词“些,几乎可算是首七言诗;在《九歌》的一些作品中,至于如《天问》以及其他一些篇章中,去掉兮字,则成了五言诗或长短句;至于如《天问》以及其他一些篇章中,保留四字句式的例子也不少见。在篇章结构上,《楚辞》几乎重章复叠的情况。一般来说,《楚辞》的篇幅比较长,大多数作品都是内容一杆子到底而不分章的,即使是像《九辩》这样的分章作品,也决无内容的重复。这种结构形式,使作品的内容容量扩大了,更便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情感,并且读起来顿挫昂扬,参差错落,较富音乐性,到达了“变化多端,文采绚烂,的艺术效果。综上所述,屈原大胆地创造性地吸收民间歌谣和方言口语入诗,在句法、篇幅和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上进行革新,使作品呈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创造性地使用比兴手法以及布局谋篇上变化多端等特色。三、楚辞的文化渊源风骚并称,由来已久,为诗歌创作之典范。如宋代朱熹云,“三百篇,性情之本。《离骚》,词赋之宗。学诗不本于此,是亦浅矣。”所以,一般言及《楚辞》之特点,则必举及与之并称的《诗经》,探讨二者时代、地域、文化传统、性格、体制、句式、技巧、风格诸方面的差别,但最重要的还是地域因素,丘琼荪云:北人性刚,南人性柔;北人的意域偏于现实,南人的思想近于浪漫。北方山川雄浑,南方山水清幽;北人生活较难而朴质,南人生活较易而奢靡。四、屈原作品的分类屈原的作品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离骚》为代表,通常称为《离骚》类。这类作品都是自传体政治抒情诗,包括《离骚》、《九章》,其内容都是略带自传性的,但就其体裁来说属于政治抒情诗。在《离骚》、《九章》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屈原的人生经历,他的部分的人生轨迹以及他的思想。第二类以《天问》为代表,故称《天问》类。它反映了屈子的学术思想和哲理智慧。虽然也有人认为《天问》中也有屈原的人生轨迹,因为《天问》是屈原被流放到汉北时在楚先王宗庙中看到了天地山川神灵先祖的壁画时的呵壁之作。但他在《天问》中所问的问题都是哲学问题。看起来很枯燥,实际上表现了一种很深刻的哲学境界,这些问题代表了屈原哲学智慧的闪光。第三类是《九歌》类。这是屈原对南楚民间文学的认识、修改、继承和发展。五、楚辞篇目在《楚辞》初本的16卷中,屈原的作品占绝大部分,共收他的诗作8卷20余篇。包括《离骚》、《九歌》(11篇)、《天问》、《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招魂》等。其它8卷是,宋玉的《九辩》,景差的《大招》,及汉代贾谊的《惜誓》、淮南小山的《招隐士》、东方朔的《七谏》,严忌的《哀时命》、王褒的《九怀》、刘向的《九叹》等。南宋朱熹在些基础上编为《楚辞集注》,增入贾谊的《鹏鸟赋》、《吊屈原赋》两篇;删去《七谏》、《九怀》、《九叹》等作品,朱熹认为这些作品缺乏真实的思想感情。他并把屈原的作品划为“离骚类”,把其它作品划为“续离骚类”,按原篇章次序编为8卷。六、作品——《橘颂》赏析橘颂》即赞颂橘树之美,“颂”是一种诗体,取义于《诗经》“风、雅、颂”之“颂”,是屈原组诗《九章》之首篇,是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全篇基调乐观开朗,色彩绚丽明快,句式以四言为主,借物抒志,以物写人,即沟通物我,又融汇古今。(一)诗歌串讲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橘啊,你这天地间的佳树,生下来就适应当地的水土。)受命不迁,生南国兮。(你的品质坚贞不变,生长在江南的国度啊。)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根深蒂固难以迁移,那是由于你专一的意志啊。)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绿叶衬着白花,繁茂得让人欢喜啊。)曾枝剡棘,圆果抟兮。(枝儿层层,刺儿锋利,圆满的果实啊。)青黄杂糅,文章烂兮。(青中闪黄,黄里带青,色彩多么绚丽啊。)精色内白,类任道兮。(外观精美内心洁净,类似有道德的君子啊。)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长得繁茂又美观,婀娜多姿毫无瑕疵啊。)嗟尔幼志,有以异兮。(啊,你幼年的志向,就与众不同啊。)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独立特行永不改变,怎不使人敬重啊。)深固难徙,廓其无求兮。(坚定不移的品质,你心胸开阔无所私求啊。)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你远离世俗独来独往,敢于横渡而不随波逐流啊。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小心谨慎从不轻率,自始至终不犯过失啊。)秉德无私,参天地兮。(遵守道德毫无私心,真可与天地相比啊。)愿岁并谢,与长友兮。(愿在万物凋零的季节,我与你结成知己啊。)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内善外美而不放荡,多么正直而富有文理啊。)年岁虽少,可师长兮。(你的年纪虽然不大,却可作人们的良师啊。)行比伯夷,置以为像兮。(品行好比古代的伯夷,种在这里作我为人的榜样啊。)(二)内容赏析《橘颂》四句一节,共九节,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1-4节,重在描述橘树俊逸动人的外美。开笔“后皇嘉树,橘徕服兮”等三句就不同凡响:一树坚挺的绿橘,突然升立在广袤的天地
本文标题:大学语文《楚辞》讲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174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