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智慧城市理念研究——以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城市的发展也出现了新的趋势——智慧城市的出现,旨在使居民的生活更加美好。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的文献进行综述,结合上海市当前建设智慧城市的现状,提出上海市在建设智慧城市过程中,应当重新审视智慧城市的理念,以满足民众的公共服务为核心,积极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关键词: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以人为本当今世界半数以上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的发展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的发展开始面临着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资源紧缺,以及人口膨胀、交通拥堵、贫富差距等一些不和谐因素的挑战。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从信息社会理论的提出到“数字城市”建设的如火如荼,信息技术成为改善城市治理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智慧”的理念也因此应运而生。本文在综合前人对智慧城市研究的基础上,以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为例,旨在为上海市在接下来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提供一些政策建议,以促进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1文献综述通过对SCI、谷歌学术、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的检索,国内外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主要方面。1.1智慧城市的概念内涵研究智慧城市作为新兴的城市发展模式,概念外沿宽泛,而且提出的时间相对比较短暂,虽然很多学者和机构有对其进行了研究,但至今并没有任何一个学者或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认可。1.1.1国外学者和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综述欧盟2007年10月发表的《欧盟智慧城市报告》中从六大维度来界定智慧城市,包括:智慧经济、智慧流动,智慧环境、智慧公众、智慧居住和智慧管理。智慧城市应该是由在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基础设置上的投资来推动可持续经济增长和高生活质量,并且通过参与式的管理对上面的资源及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管理[1]。Hall(2000)认为智慧城市是监控和整合其所有的关键基础设施条件的城市,包括公路、桥梁、隧道、铁路、地铁、机场、港口、通信设施、水、能源,甚至主要的建筑物,优化整2合可用资源,规划其预防性活动,监测安全方面,同时为居民提供最好的服务[2]。Caragliu(2009)认为智慧城市是这样的城市:通过参与式管理,在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智慧管理的同时,对人力和社会资本以及在交通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投资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3]。Harrison等(201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广泛连接物理、IT、社会和商业等基础设施,并充分利用集体智慧的城市[4]。Nfuka等(2010)则将智慧城市定义为试图让自己变得更“智慧”的城市,即更加有效率、可持续、公平和宜居的城市[5]。Toppeta(2010)指出智慧城市是指利用ICT和web2.0技术,加快政府办公程序,帮助找出新的创新性解决方案,以解决城市管理的复杂性,提高城市发展可持续性和宜居性的城市模式[6]。Washburn等(2010)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智能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得一个城市的关键技术设施和服务更加智能、互联和高效,包括城市管理、教育、医疗保健、公共安全、房地产、交通和技术设施等[7]。Schaffers等(2011)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利用泛在网络和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的城市发展模式[8]。除了相关学者对智慧城市理念的研究外,IBM公司(2009)依据其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认为“智慧城市”(SmartCity)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美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9]。通过将国外学者和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进行列举后,可以发现他们对其的定义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把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智慧城市的建设就是利用ICT、物联网等技术去促进城市的发展;另外一个方面是智慧城市的“智慧”集中体现在对城市管理的各个方面的智能化、便民化的发展。1.1.2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定义综述巫细波、杨再高(2010)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以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相互交往的方式,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快速、智能的响应,提高城市运行效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10]。王辉等人(2010)将智慧城市定义为涵盖政府、市民和商业组织的新城市生态系统,其核心思想是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并对城市管理和服务、工商业活动、居民生活等各层次需求做出智能反应,为城市管理部门提供高效的城市管理手段,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和广阔的创新空间,为使命提供更好的生活3品质[11]。吴胜武等(2010)认为智慧城市是一种更为智慧的方法,通过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社区或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通过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与城市空间设施等的结合,使得政府、社区或企业、城市居民做出更明智的决策[12]。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起步较晚,而且多是依据IBM公司的理解引申而来,而缺少对“智慧”二字更深层次的理解。他们更多的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偏向于城市的建设实践,更加注重信息基础设施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而忽视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宗旨。1.2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Hollands(2008)在文中采用批判的视角去看待智慧城市的建设,他并不认同当前智慧城市的建设理念,认为ICTs的应用仅仅是让城市变得智慧的部分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真正的智慧城市应该利用互联网等基础设施提高经济和政治效率并实现社会、文化和城市的发展[13]。Komninos(2002,2008)通过自己的研究,认为智能城市主要包含四部分: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运用数字技术改变生活和工作、ICTs内嵌于城市、将信息通信技术与人类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创新和学习[14]。Caragliu(2009)提出了智慧城市的三大主要发展路径:发展基础设施、创造竞争环境、促进包容性与可持续发展[3]。Komninos等(2011)提出智慧城市发展的路线图,利用未来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实现智慧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并对智慧城市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和对策[15]。Chourabi等(2011)系统梳理和概括了多位学者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并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8个影响因素,即管理与组织、技术、治理、政策、人和社区、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自然环境[16]。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比较侧重于实践层面,多是从智慧城市实践出发,论述智慧城市内涵,系统介绍智慧城市的组成架构以及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情况。关于智慧城市的专著,中国学者已出版多本,其中大部分内容并无很大区别,一般是从智慧城市的理念、概念内涵、基础设施、应用体系以及国内外的具体实践案例进行介绍[11][12][17][18][19]。《智慧城市论丛》收录了多位学者对于智慧城市的理解的文章,其中主要对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规划思路和思考[20]。《智慧城市辞典》是一部介绍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实践以及相关先进科技知识的专科辞典,共收词270余条,分类编排,主要分“智慧城市”、“智慧事业”、“智慧技术”、“智慧实践”四个部分,与前面所列举的专著不同,它是一本工具书[21]。在期刊文献方面,关于智慧城市的研究也有很多,但是研究内容也大多重复。研究内容4主要有:1.阐述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以及自己对其的理解,并针对目前国内城市建设现状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建议[22][23][24];2.重点介绍智慧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从技术的角度出发,给予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思路[25][26];3.主要是对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进行详尽的介绍,以期借鉴经验,促进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27][28],同时对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进行介绍,让民众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有更深层次的了解[29][30];4.智慧城市指标体系构建方面,浦东新区政府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包括五大方面: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陈铭、王乾晨等(2011)提出指标体系则包括智慧城市网络互联领域、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其中城市智慧产业领域包括7个指标项;城市智慧服务领域包括4个指标项;城市智慧人文领域包括5个指标项。总共21个评价指标。并以南京市作为案例,进行具体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分析[31]。综上所述,对于智慧城市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角度存在很大区别,国外学者多是从理论角度出发,用前瞻性的视野去探寻智慧城市的真正的面貌而不是简单的数字技术的堆砌;国内学者对智慧城市的研究在最近几年才兴起,之前多是零零散散经验的介绍,现在主要的研究多集中于智慧城市的应用体系、技术架构以及对各地建设情况的总结,对于理论上的研究还是比较缺少的。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1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的上海市,以其雄厚的实力作为基础,一直走在中国城市发展的前列,智慧城市的建设也不例外。2010年世博会的成功召开显示了上海市城市的智能水平,成功践行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在2011年1月举行的上海市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在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亦明确要建设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十二五”开局之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光网”和“无线城市”建设。2011年9月7日,上海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发布。这份计划指出了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的发展目标是:(1)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基本建成;(2)信息感知和智能应用效能初步显现;(3)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有力支撑;(4)信息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上海各区县也纷纷依据自身的区位优势,出台相关的发展战略。嘉定新城是是大陆首个“无线城市”试点城市。早在2007年,在进行了将近一年的测试、标识征集、建设方案征5集等前期工作之后,嘉定开始正式建设“无线城市”,并于2008年完成一期工程建设。根据嘉定区的相关规定到2013年底,嘉定将基本建成上海物联网中心、上海物联网中心产业基地、“智慧上海”嘉定示范区[32]。上海浦东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也已全面展开,2011年发布的《智慧浦东规划纲要——浦东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出,未来十年,浦东新区将围绕“195”战役全力打造“数字高原、智慧浦东”,力争建设成为上海“智慧城市”示范区和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先导区。与此同时,国内首个“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由上海浦东发布,为今后该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详细明确的标准[33]。2.2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出现的问题上海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方面走在中国的前列,制定了相关行动计划,并颁发了评价指标体系,但是总体水平上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依旧不能尽如人意,总体进展缓慢,在智慧城市的理论认识上尚存在一些误区,使得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对智慧城市的理念认识不足。究竟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智慧城市,信息化并不是智慧城市的全部,而且信息化只是智慧城市的基础,在建设智慧城市时,并没有厘清建设的重点,而一味地去建设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不管有没有用到实处,这是当前国内建设智慧城市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其次,智慧城市的建设总体进程缓慢,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应用还有待提高。虽然上海市已经提出建设“无线城市”、光网入户、云计算等概念,但是很多依旧停留在纸面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比较缓慢,尚无法支撑智慧城市的诸多应用。上海市智慧城市
本文标题:智慧城市理念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3416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