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章节学习重点:(按照题型总结的各章节重点)一、名词解释第一章:测树学: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林木、林分等木材产品的材积、蓄积、生长量及非林地自然资源的测算、分析和收获预估的理论与技术。立木:生长着的树木成为立木。伐倒木:立木伐倒后打去枝桠所剩余的主干成为伐倒木。胸径:位于距跟颈1.3m处的树干直径为胸径。径阶:在森林调查时,用于大量树木直径的测定,为了便于读数和统计,一般是按1、2、4cm分组,所分的直径组称为径阶。纵断面:沿树干中心假想的干轴将其纵向剖开,即可得树干的纵断面。干曲线:以干轴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以横断面的半径为y轴,以树梢为原点,按适当的比例作图即可得树干纵断面轮廓的对称曲线,这条曲线成为干曲线。区分求积:为了提高木材材积的测算精度,根据树干形状变化的特点,可将树干区分成若干等长或不等长的区分段,使各区分段干形更接近于正几何体,分别用近似求积式测算各分段材积,再把各段材积合计可得全树干材积。梢头:在树干的区分求积中,梢段不足一个区分段的部分成为梢头。形数:树干材积与树干上某一处的比较圆柱体的体积之比。胸高形数:以胸高断面为比较圆柱体的横断面的形数为胸高形数。形率:树干上某一位置的直径与比较直径之比。望点:树干上部直径恰好等于1/2胸径处的部位称为望点。望高:自地面到望点的高度叫做望高。层积:将一定长度的枝材,用几根木桩支撑堆积成一定宽度和高度的木材堆。实积系数:层积中的实积与层积的体积的比值成为实积系数。第二章:林分:将大面积的森林按其本身的特征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区划成若干个内部特征相同且四周相邻部分有显著区别的小块森林,这种小块森林称作林分。林相或林层:林分中乔木树种的树冠所形成的树冠层次称作林相或林层。纯林:由一个树种组成的或混有其他树种但材积都分别占不到10%的林分称为纯林。混交林:由两个或更多个树种组成,其中每种树木在林分内所占成数均不少于10%的林分称作混交林。优势树种:在混交林中,蓄积量比重最大的树种称为优势树种。主要树种:在一个地区既定的立地条件下,最适合经营目的的树种称作主要树种或目的树种。同龄林:林木的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期限的林分。异龄林:林木年龄相差在一个龄级以上的林分称为异龄林。树高曲线:反映树高随胸径变化的曲线称为树高曲线。优势木平均高:林分中所有优势木或亚优势木高度的算术平均数。疏密度: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与相同立地条件下标准林分每公顷胸高断面积之比。郁闭度:林分中树冠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地位级:依据既定树种的林分条件平均高HD及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的地位级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相对高低的等级。地位指数:依据既定树种优势木平均高HT与林分年龄A由该树种地位指数表中查定的表示林地质量或林分生产力高低的指数。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所设置的实测调查地块,称作样地。标准地: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称作典型样地,简称标准地。每木检尺:在标准地内进行的每株树木的实测称为每木检尺,是标准地调查中最基本的工作。第三章:林分直径分布:在林分内各种大小直径林木按径阶的分配状态,称作林分直径结构或林分直径分布。相对直径:林分中各株林木胸径di与林分平均胸径Dg的比值。第四章:立地: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生存的空间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在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者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林分密度指标:评定林分内林木间拥挤程度的尺度。林分中林木间的拥挤程度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林木平均大小以及林木在林地上的分布。株数密度:单位面积上的林木株数。每公顷断面积:林地上每公顷的林木胸高断面积之和即为每公顷断面积。立木度:现实林分的密度(可以用株数、断面积或蓄积量表示)与最理想林分的密度的比值。林分密度指数:现实林分的株数换算到标准平均直径时所具有的单位面积林木株数。树冠竞争因子:林分中所有树木可能拥有的潜在最大树冠面积之和与林地面积的比值称为树冠竞争因子。竞争指标:表示林木间竞争强烈程度的数量指标。对象木:是指计算竞争指标时所针对的树木。竞争木:是指对象木周围与对象木有竞争关系的林木。影响圈:是指林木潜在生长得以充分发挥时所需要的生长空间,常以自由树的树冠面积表示。自由树:是指其周围没有竞争木与其争夺生长空间,可以充分生长的林木。第五章:材积表:按树木材积与其三要素之间的回归关系编制的。一元材积表:根据胸径一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称为一元材积表。二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两个因子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称为二元材积表。三元材积表:根据胸径、树高和干形与材积的回归关系编制的表称为三元材积表。第七章:树木年轮:由于树木形成层受外界季节变化产生周期性生长的结果。早材:在温带和寒温带,大多数树木的形成层在生长季节(春季、夏季)向内侧分化的次生木质部细胞,具有生长迅速、细胞大而壁薄、颜色浅等特点。晚材:在秋冬季,形成层的增生现象逐渐缓慢或趋于停止,使在生长层外侧部分的细胞小、壁厚而分布密集,木质颜色比内侧显著加深,这就形成晚材。树木生长量:一定间隔期内树木各种调查因子所发生的变化称为生长,变化的量称为生长量。树木的生长方程:是指描述某树种各调查因子总生长量y(t)随年龄t生长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树干解析:将树干截成若干段,在每个横断面上可以根据年轮的宽度确定各年轮的直径生长量。在纵断面上,根据断面高度以及相邻两个断面上的年轮数之差可以确定各年龄的树高树高生长量,从而进一步算出各龄阶的材积和形数等。这种分析树木生长过程的方法称为树干解析。第八章林分蓄积生长量:组成林分全部树木的材积生长量和枯损量的代数和称为林分蓄积生长量。第十一章森林生物量:森林植物群落在其生命过程中所生产干物质的累积量。是森林生态系统的最基本数量特征。它的测定以树木生物量测定最为重要。森林生产量:森林生态系统中所有绿色植物,由光合作用所生产的有机物质总量,称为总第一性生产量。森林生产力:当第一性生产量用单位时间和单位面积上积累的有机物质的量时,其所指示的含义是绿色植物积累或固定有机物质的速率,为第一性生产力。生物量:任一时间区间某一特定区域内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净第一性生产量的累积量。现存量:在某一特定时刻调查时,森林生态系统单位面积上所积存的有机质的重量。冠长率:冠长与树高之比。树冠圆满度:冠幅与冠长之比。此值愈大愈饱满,反之,树冠狭长。二、填空题1、干形有通直、饱满、弯曲、尖削及主干是否明显之分。2、立木材积三要素:胸高形数、胸高断面积及树高。3、最常用的林分调查因子:林分起源、林相、树种组成、林分年龄、林分密度、立地质量、林木的大小(直径和树高)、数量(蓄积量)和质量等。4、根据森林的生长发育阶段,进一步划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等龄组。5、常用的林分密度指标有株数密度、每公顷断面积、疏密度、立木度、郁闭度和林分密度指数。6、分级标准木的三个方法:等株径级标准木法、等断面积径级标准木法、径阶等比标准木法。7、确定树木年轮的方法:年轮法、生长锥测定法、查数轮生枝法、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8、树木生长量的种类:总生长量、定期生长量、连年生长量、定期平均生长量和总平均生长量。9、林分生长量的种类:毛生长量、纯生长量、净增量、枯损量、采伐量、进界生长量。三、简答题1、怎样划分径阶?(第一章)答:轮尺整化的刻度方法是把各径阶中值刻划在该径阶的下限位置上。例如,若按1cm整化,则8cm径阶的位置在7.5cm处刻划。采用这种整化刻度的轮尺测定直径时,最靠近滑动脚内缘的刻度值就是被测树木所属之径阶。2、轮尺测径时注意事项(第一章)①测径时应使尺身与两脚所构成的平面与干轴垂直,且其三点同时与所测树木断面接触。②测径时应先读书,再从树干上取下轮尺。③树干横断面不规则时,应测定其互相垂直两直径,取其平均值为该树干直径。④若测径部分有节瘤或畸形时,可在其上、下等距处测径取其平均值。3、划分林层的标准(第二章)①各林层每公顷蓄积量大于30m3②相邻林层间林木平均高相差20%以上③各林层平均胸径在8cm以上④主林层郁闭度大于0.3,其他林层郁闭度大于0.24、选择标准地的基本要求(第二章)(1)标准地必须对所预定的要求有充分的代表性;(2)标准地必须设置在同一林分内,不能跨越林分;(3)标准地不能跨越小河、道路或伐开的调查线,且应离开林缘。(4)标准地设在混交林中时,其树种、林木密度分布应均匀。5、同龄纯林直径结构规律的主要特征(第二章)(1)静态规律:同龄纯林的直径分布呈单峰有偏分布,近似正态,接近平均直径的径阶株数最多,最小直径和最大直径的株数最少。(2)动态规律:当年龄较小(幼龄林)时,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正,左偏,峰态显著;随年龄的加大,平均直径也加大,而其偏度逐渐变小,峰度也随之降低,近似正态;当林分年龄最大时(近成,过熟林),林分平均直径较小,直径变动系数也较小,偏度为负,右偏,峰度是低峰态。6、由树高-胸径相关表归纳出的树高变化规律(第三章)①树高随直径的增大而增大②在每个径阶范围内,林木株数按树高的分布也近似于正态,即同一径阶内最大和最小高度的株数少,而中等高度的株数最多。③树高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一般随年龄的增大其树高变动系数减小。④从林分总体上看,株数最多的树高接近于该林分的平均高HD7、立地质量评定方法分为直接评定法和间接评定法。直接评定法又可分为:(1)根据林分蓄积量或收获量评定立地质量。①根据固定标准地的长期观测或历史记录资料的评定方法②根据正常收获表的蓄积量预估值的评定方法。(2)根据林分高评定立地质量。间接评定法有(1)根据不同树种间树木生长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评定的方法;(2)多元地位指数法;(3)植被指数法。8、确定树木年轮的方法(1)年轮法(2)生长锥测定法(3)查数轮生枝法(4)查阅造林技术档案或访问的方法9、树木生长方程的性质①当t=0时,y(t)=0.此条件称为树木生长方程应满足的初始条件。②y(t)存在一条渐近线y(t)=A,A是该树木生长极大值。③由于树木生长是依靠细胞的增殖不断地增长它的直径、树高和材积,所以树木的生长是不可逆的,使得y(t)是关于年龄t的单调非减函数。④y(t)是关于t的连续且光滑的函数曲线。10、连年生长量与平均生长量的关系(1)在幼龄阶段,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都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增加的速度较快,其值大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2)连年生长量达到最高峰的时间比总平均生长量早。(3)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即最大值)时,连年生长量与总平均生长量相等,即Z(t)=θ(t)时,反映在图上2条曲线相交。对树木材积来说,2条曲线相交时的年龄即为数量成熟龄。(4)在总平均生长量达到最高峰以后,连年生长量永远小于平均生长量,即Z(t)θ(t).11、固定标准地的设置的注意事项(P216)12、角规点数的确定13、角规绕测时必须注意的:(1)测器接触眼睛的一端,必须使之位于角规点的垂直线上。在人体旋转360度时,要注意不要发生位移。(2)角规点的位置不能随意移动。(3)要记住第一株绕测树,最好作出标记,以免漏测或重测。必要时可采取正反绕测2次取2次观测平均数的办法。(4)仔细判断临界树。与角规视角明显相割或相余的树往往难以判断,需要通过实测确定。14、影响林分生长量和收获量的因子(1)林分的年龄或异龄林的年龄分布;(2)林分在某一林地上所固有的生产潜力(立地质量);(3)林地生产潜力的充分利用程度(林分密度);(4)所采取的林分经营措施(如间伐、施肥、竞争植物的控制等)。四、计算题中央断面区分求积式平均断面区分求积式胸高形数正形数实验形数形率胸高形率正形率形数与形率的关系(推导证明)树种组成计算林分平均胸径条件评价高疏密度郁闭度平均标准木法(P123)标准表法(P139)平均实验形数法(P141)逻辑斯蒂方程(P179)及各参数的意义理查德方程(P184)施耐德材积生长率公式(P194)立木材积生长量的测定(P196)材积差法
本文标题:测树学章节学习重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35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