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及教训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为什么都不能将中国引向独立和富强?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洪秀全(1812—1864)广东花县人,7岁被送入私塾读书,曾4次应试,均名落孙山。在应试过程中,偶遇一位西方传教士并得到了一部对洪秀全一生发生重大影响的书——《劝世良言》。受其影响,洪秀全声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弟弟,创立拜上帝会,广招信徒。当时广西地瘠民贫,连年灾荒,饥民处处,到金田起义时,在广西共吸纳了信徒一万余人。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1851年,起义爆发。1853年,太平天国农民政权建立。金田永安天京长沙武昌南昌九江天津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金田起义1851年永安建制1852年定都天京1853年天京陷落1864年北伐西征东征1853—1856年天京变乱1856年后期防御战运动的兴起、发展与失败经过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改革方案。但是,二者都没有能够实施。为什么呢?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评析: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没有安定的环境,没有真正实行过;是绝对平均主义,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评价: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进步性:局限性: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色彩,其中的绝大多数条款得到洪秀全的赞同。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且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同时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评价: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改革内政,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进步性:局限性:说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天京事变的过程石达开在大渡河全军覆没杨秀清逼封“万岁”韦昌辉血洗天京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1.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3.从天京事变到太平天国败亡1856年天京事变--转折点1864年太平天国起义失败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天父杀天兄,原来一场空;打起包袱回家转,还是做长工!来自朝廷的歌谣来自民间的歌谣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同中国古代农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有何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曾国藩急得要跳水自尽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⑴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⑵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⑶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中国农民阶级是一个人数众多、革命性很强的阶级,但不是一个先进的阶级,其具有自身无法克服的局限性:●自私性●散漫性●狭隘性●保守性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决定了农民领袖发动起义时没有先进的思想武器,提不出科学的革命纲领;不能长期维持革命纪律;不能正确总结经验教训。所以,中国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战争的最终结局,不是被镇压,就是只起到改朝换代的作用。从本质上讲,都没有逃脱失败的下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马克思:农民“不能以自己的名义来保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他们不能代表自己,一定要别人代表他们。”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第一节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二、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1.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2.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主观原因:农民革命的阶级局限性◇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的目的◇根本目的: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直接目的:一是镇压人民反抗;二是富国强兵。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的目的心腹之害(发捻)、肘腋之忧(俄国)、肢体之患(英国),“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曾国藩李鸿章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李鸿章简介李鸿章(1823-1901),安徽合肥人。道光27年(1847年)考中丁未科二甲第13名进士,他在初次会试落榜后(即1845-1846年),即拜在湖南大儒曾国藩门下,奠定了一生事业和思想的基础。太平军入皖之后,李鸿章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等清廷大员,在皖中与太平军、捻军作战。在与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李鸿章深切意识到,列强的威胁来自海上。因此,从70年代起,就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清廷于光绪11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时李鸿章为会办,在大力兴办海军的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但是,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光绪27年(1901年),李鸿章、奕劻代表清廷签署了《辛丑条约》。签约后两个月,李鸿章于9月27日去世,走完了他78岁的人生历程。洋务运动代表人物左宗棠张之洞张之洞(1837-1909)清直隶南皮(今河北境内)人。同治年进士,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大学士、军机大臣,是后期洋务派的首领,清末著名“能吏”。从1889-1907年,他在湖北执政近20年。在以武汉为中心的湖广大地推行洋务新政,兴实业、办教育、练新军,开创了一系列耸动中外视听的早期现代化事业,使武汉由中古市镇转变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近代大都会,使武汉赢得“东方芝加哥”的美誉。由此奠定了湖北重工业发展的基础,让武汉首次进入早期现代化的行列。在这里,他达到个人事业成就的顶峰,也为武汉这座城市留下极为丰厚的宝贵遗产。2008年11月,武汉大学张之洞铜像落成。武汉大学前身是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自强学堂。武汉科技大学1898年张之洞创办湖北工艺学堂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的目的2.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以中国封建伦理纲常所维护的统治秩序为主体,用西方的近代工业和技术为辅助,并以前者来支配后者.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的目的2.指导思想3.洋务事业的内容①创办近代企业军事企业(自强)民用企业(求富)安庆安庆内军械所福州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制造局天津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西安机器制造局西安湖北枪炮厂汉阳军事工业上海太平洋汉阳开平开平矿务局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民用工业民用工业汉阳铁厂汉阳铁厂的高炉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1.兴办的目的2.指导思想3.洋务事业的内容①创办近代企业②建立新式海陆军③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容闳(1828-1912),广东香山县人1847年初,赴美学习,三年后考入耶鲁大学,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1863年(同治二年),向曾国藩建议创办机器厂,并受曾委托赴美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局。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1870年被命为“幼童出洋肄业局”副委员,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并于次年率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此后长期驻美,专管留美学生事务,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由于对洋务派失望,1882~1894年又侨居美国。近代中国留学第一人洋务派推行的新式教育詹天佑等30名赴美留学儿童1936年留美幼童最后一次聚会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历史作用⑴增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培养了一些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历史作用⑴增强了国防、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培养了一些管理人才和科技人才,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的知识(3)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变如:对“夷”不屑一顾向“夷”学习第二节洋务运动的兴衰一、洋务事业的兴办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1.历史作用2.失败原因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洋务运动的封建性、依赖性、腐朽性同文馆开办后,洋务派决定招收举人、贡生,以及由科举“正途出身”的五品以下官员来同文馆,并且要求翰林院的翰林们也来参加学习,讨论新学。这就引来一场轩然大波。士大夫阶层一片反对。他们认为让科举正途人员去“师学洋人”,是士大夫的奇耻大辱。一位御史率先发难,指责这是“习为机巧”。一副对联在京师流传: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例一:办新学之难吴淞铁路从上海起到吴淞镇止,长14.5公里,轨距762毫米,轨重每米13公斤,于1876年建成,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条营业铁路。这条铁路是英国怡和洋行采取欺骗手段擅自修建的。清政府以285,000两白银于次年赎回,并于1877年10月拆除。例二:修铁路之难1881年开平矿务局几经波折,终于得到朝廷恩准,修筑的一条长约11公里的运煤铁路—唐(山)胥(各庄)铁路。但朝廷明令禁止使用机车,唐胥铁路竣工后只能以驴马牵引运煤车,人称“马车铁路”。1882年开平煤矿产量大增,马拉火车实在不堪重负。煤矿悄悄行驶了几个星期机车,消息传到京城,反对派连奏弹劾,指责机车震动皇陵,清廷奉旨查办,机车再次被勒令禁驶。例二:修铁路之难例二:修铁路之难唐胥铁路上马拉车运煤例二:修铁路之难1889年的一天,6节精美的火车车厢,被缓缓卸下轮船。这是法国人应李鸿章的要求,精心制造,送给慈禧太后的礼物。在西苑,也就是今天的中、南、北三海,已准备了一条3华里的小铁路。李鸿章早就看出,修路的关键在于慈禧的态度,要让她“亲试火车之便”。例二:修铁路之难这是一次奇特而荒诞的行使:没有机车(太后讨厌机器的声响),牵引机车的是几名举着着黄幡的太监,当时的人留下了“咏史诗”道:宫奴左右引黄幡,轨道平铺瀛秀园,日午御餐传北海,飙论直过福华门。北海公园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十九世纪末的救亡图存斗争中出现了维新变法,这是偶然的吗?思考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1.兴起的历史条件①历史背景: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90年代,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为什么会获得初步的发展?第三节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一、戊戌维新运动1.兴起的历史条件①历史背景:甲午战争战败后民族危机加深②经济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③思想基础:西
本文标题:中国近现代史课件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091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