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四章 文化事业管理
L/O/G/O第四章文化事业管理人文学院李明第四章文化事业管理•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涵义•第二节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第三节文化事业管理的原则及方法•第四节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第一节文化事业的涵义•一、文化事业的范围•二、文化事业的特点•三、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一、文化事业的范围文化事业——人们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等领域从事的具有一定目标、规模并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经常性活动。有关这些领域的思想理论、价值标准、精神形态等主观内容这些内容的载体、传播方式、文化设施和文化组织机构与管理体制等客观因素一、文化事业的范围文化事业以人人享有基本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体现着人的全面发展,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协调一致和社会的进步。文化产业指经营性文化,是为了实现文化的经济价值,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文化消费需求。广义的文化事业包括文化产业和公益性文化事业。二、文化事业的特点•——以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性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公共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多样性•——具有见效慢、发展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预先发展,否则将严重影响社会的整体进步。超前性三、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一、建国初期的文化繁荣•二、文革期间的文化凋零•三、改革开放后新的繁荣一、建国初期的文化繁荣•⒈特点:–精品纷呈,体裁广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⒉原因:“双百”方针的提出–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视频:东方红–1964年,为庆祝国庆15周年,在中央有关领导的直接支持下,由北京、上海的地方和部队系统70多个文艺单位的音乐舞蹈工作者、北京各业余合唱团成员共3500人集体创作编演了一场规模空前庞大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二、文革期间的文化凋零•⒈表现:–国家文物遭摧残–文化典籍遭破坏–文艺人士遭迫害–文艺创作万马齐喑•视频:样板戏–“样板戏”一词源于《人民日报》1967年5月31日的评论《革命文艺的优秀样板》,被确定为样板戏的文艺作品只有8个: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各路大仙不能幸免故宫被改成血泪宫观音被判死刑焚烧古籍字画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京剧《红灯记》剧照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京剧《沙家浜》剧照芭蕾舞《白毛女》剧照芭蕾舞《红色娘子军》剧照三、改革开放后新的繁荣•国家对文化事业投入明显加大–文化事业费从1978年的4.4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98.7亿元,人均文化事业费从0.46元增加到15.04元。•一批有影响的文化设施相继建成•文艺舞台百花争艳,异彩纷呈–我国年创作生产影视剧近千部,年演出近50万场次,观众约4.6亿人次;剧场、影剧院年演出、放映近60万场次,观众逾两亿人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公共图书馆从1978年的1218个增加到2007年的2799个,公共图书馆的总藏量从1979年的18353万册(件),增加到2007年的52053万册(件)。三、改革开放后新的繁荣•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占GDP比重已经超过5%,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外文化交流广泛深入–我国在世界78个国家设有89个使领馆文化处(组),与145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近800个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迈上新台阶–设立了“文化遗产日”–公布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文化事业费•2010年,全国文化事业费为323.06亿元,与2005年的133.82亿元相比,增幅达141.4%。•“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全国文化事业费累计超过1200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率为19.3%。其中,国家对城市和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投入5年间增幅分别达到110.6%和226.1%,均已实现“翻一番”。•针对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存在地区差距和城乡差距的问题,文化事业费投入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第二节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一、文化事业管理的含义•二、服务型政府的文化职能•三、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四、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五、文化事业管理的方法一、文化事业管理的含义文化事业管理——是各级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和各种文化企事业单位对各项文化事业和具体文化活动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宏观文化行政——以文化法律法规为基本依据,以整个国家的文化事业为管理对象的行政行为。微观文化管理——文化企事业单位对自身文化经济活动的管理。二、服务型政府的文化职能•实现政府职能从包办统揽向“宏观把关、重点过问、关键介入”转变。服务型政府的职能定位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文化管理部门的转变文化管理部门的三个转变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三、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1.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完善文化法律体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与规划3.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动文化产业壮大4.管理文化市场5.引导文化消费6.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维护国家文化安全7.培养高素质的文化工作者队伍四、文化事业管理的基本原则把握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1)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2)从整体和长远上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事业管理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3)推动文化思想和观念、内容和形式、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坚持政事分开的原则(1)政事职能分开。(2)政事机构编制分开。(3)政事管理方式分开。(4)政事经费分开。坚持分类管理原则将管理细化、具体化五、文化事业管理的方法•依照行政命令,用方针、政策、指示、规定等指令性方式管理文化事业,按照行政系统自上而下地直接指挥管理对象。行政方法•通过对经济杠杆的运用,引导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主要手段:政府拨款,税收,利息,引导和鼓励社会投入。经济方法•对文化生产中带有规律性的原则、制度和方法,用国家法律、法令、条例的形式固定下来。法律方法第三节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一、公益性文化事业概述•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围•三、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五、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六、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措施一、公益性文化事业概述•——指由国家或社会兴办的面向全体公民或社会某一部分人的非营利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及其场所和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美术馆、科技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公园,等等。二、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范围1.同国际社会基本一致的福利性文化事业2.传播与弘扬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所需要的文化产品与服务3.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基层文化、群众文化4.高层次高品位的高雅文化三、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点•社会共有性•社会共享性•社会公用性公益性教育性非营利性四、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1.文艺创作日益繁荣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3.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4.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5.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1.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各级文化部门不断加强对艺术创作的扶持和引导,组织中国艺术节、戏剧节;•组织各种各样的文化工程,像文化下乡、高雅艺术进校园;•开展文华奖、群星奖评比,还有对传统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振兴,比如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的专项振兴规划。•党和国家大力资助艺术领域的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实施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初步建成了国家、省、市、县、乡、村六级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开展了创建文化先进县活动、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工程、知识工程、少儿文化蒲公英计划。•近年来又根据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要,相继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文化车工程等一批惠民文化工程,扩大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文化需求得到重视,少数民族文化建设得到对口支援。3.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逐渐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迅速,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以《文物保护法》和《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规章为基础,保护体系日臻完善。•普查建档工作深入开展,完成了三次文物普查和首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国家、省、地(市)、县四级遗产保护名录体系逐渐形成,文化遗产保护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和保护居世界前列。4.对外及对港澳台文化交流不断扩大•60年来,我国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的文化交流关系,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多渠道的对外文化交流新格局。文化外交的优势不断凸显,海外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目前已在驻82个国家的使领馆中设立96个文化处(组),负责官方的文化交流,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7个,正在建设之中的还有9个海外文化中心。对港澳台地区的文化交流积极活跃,开展一系列像“艺海流金”、“情系长安”等文化活动增进了港澳台同胞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认同和内地的文化联系。文化贸易快速增长,打造了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推出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文化企业,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艺术作品走出国门进行商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5.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国家各级财政逐步加大文化投入,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加大对农村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一系列鼓励社会力量办文化、促进文化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相继出台,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政策保证。五、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的内容文学艺术事业管理社会文化事业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管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信息化建设文化队伍建设对外及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六、我国公益性文化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1.文化投入欠账较多,文化发展水平偏低2.文化发展不平衡3.文化产品质量的提高滞后于数量的增长4.文化建设队伍不稳定,文化事业单位遭遇专业人才窘境,文艺人才流失现象突出5.文化体制改革还不够理想6.文化法制不够健全案例1:云南省图书馆“读书难”•新华社昆明4月28日专电目前大大小小的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借阅图书服务时收取不同名目的费用,似乎已让人见惯不惊。那么,作为公益事业组成部分的公共图书馆到底该不该向读者收费?•记者日前在云南省图书馆亲历了“读书难”:没有读者卡的人必须花1元钱办理当日有效的临时阅览证,才能在中文图书阅览室阅读图书和报刊,要把书借走则必须办理读者卡。•云南省图书馆还设有自带书阅览室,读者需要购买1元的日卡,或者办理25元月卡、120元半年卡、200元年卡,才被允许到该阅览室自习。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苏艳,每逢考试都到自带书阅览室复习功课,她说,“考试这段时间平均每月有15天在图书馆复习,得花15元。案例2:国家图书馆缺少古籍修复人员•国家图书馆现藏100万册件珍贵善本特藏,其中轻度破损的有13万册件,中度破损的有26万册件,中度破损的也有12万册件,待修复文献超过半数。•馆内的古籍修复人员只有12名——这一数字已足以让其他图书馆羡慕不已——尽管他们的工作经验基本都在10年以上,修复技艺水平较高,但是普遍学历不高,多数是大专水平,而且年龄都超过了40岁,同时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国图所面临的问题也正是几乎所有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另外综合素质较低也是很严重的问题——国外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人员至少要大学毕业,比如在英国大英图书馆工作的古籍修复人员,就是由伦敦的两所大学专门负责输送的。”七、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保障措施1.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财税扶持力度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事业单位活力3.加强文化法制建设,保障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第四节我国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一、文化事业管理体
本文标题:第四章 文化事业管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266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