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业基础综合实习2实习报告院别资源环境学院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指导教师班级姓名学号实习时间2014年9月实习地点榆林目录一、实习目的意义............................................................................................1二、实习地区概况............................................................................................1三、主要内容....................................................................................................2(一)榆林沙区沙物质来源调查..............................................................2(二)沙漠化过程及其变迁调查..............................................................2(三)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3(四)复合沙丘,小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形成原因和过程.................3(五)风沙流结构特征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4(六)榆林大气沙尘监测方法..................................................................4(七)榆林沙区主要植物形态特征..........................................................5(八)榆林沙区沙地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7(九)飞播最佳时期选择原理和榆林沙地飞播的最佳时期.................7(十)高速公路防沙治沙体系..................................................................8(十一)天然臭柏灌丛资源、臭柏风蚀沙埋作用调查.........................9(十二)沙地樟子松引种成效、目前在榆林的应用前景.................10(十三)关于对榆林沙区“羊煤土气”资源现状的认识...................10四、实习感悟..................................................................................................10五、讨论与建议..............................................................................................10“专业基础综合实习2”实习报告1一、实习目的意义沙漠化是全球极为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认识沙漠、治理沙漠化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技术,同时也应是当代水土保持与荒漠化专业学生所承担的使命。学习理论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通过学习《沙漠学》、《荒漠化防治过程》、《风沙物理学》等课程的理论知识,我们已经了解了沙漠的形成规律、沙漠地区的自然特征、沙漠地区植被资源的特征以及学会了一些沙漠化治理的方法和经验。但是对沙漠缺乏直观的认识、缺乏动手操作能力、缺乏对问题的思考解决能力。此次实习就是旨在弥补在理论学习中不能够掌握和宏观思考的问题。本次实习还有目的加深对沙漠或沙地的起源、形成、现状和发展,风沙运动规律和防沙措施的认知和理解。学会用多学科综合应用来对待问题,以求全面了解和更好地解决。综合提高自身对于沙漠问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二、实习地区概况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处,是鄂尔多斯高原向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区域,大部分属温带半干旱区,年均温度6.0~8.5℃,年降水量东南部为440mm,向西减至250mm海拔1300~1600m,总面积约4万km2。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梁”、“滩”相间,其上大部覆沙,沙丘高度一般在10m以下。植被由东部、中部的典型草原(干草原)和西部的荒漠草原为主的地带性植被组成,干草原带占毛乌素沙地面积的90%。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日温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多为,短阵型降雨,强度大,历时短,降水集中在7、8、9月份。气象灾害较多,几乎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干旱、霜冻、暴雨、大风、冰雹等灾害发生,尤以干旱、冰雹和霜冻危害严重。榆林市市情主要特点:一是资源优势突出。全市已发现8大类48种矿产,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二是人文优势独特。历史上,榆林是兵家必争之地。春秋为晋,战国归魏,秦统一六国后为上郡地,唐及五代时设夏州、银州、麟州、府州、绥州,均属关内道管辖,素有“九边重镇”之称。榆林城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有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西北地区最大的道教建筑群白云山道观,陕西最大的摩崖石刻红石峡,李自成行宫,陕西最大的内陆湖泊红碱淖等。榆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榆林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三是区位优势明显。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西包铁路复线、太中银铁路和青银、包茂高速榆林段建成通车,榆阳4C级机场建成投运,高速公路总里程居全省首位,铁路总里程达到859公里,开通了至北京、乌鲁木齐等城市的列车和上海、昆明等15条航线。2012年,榆林市实现生产总值(GDP)为2769.22亿元,比上年增长12%,增速超全“专业基础综合实习2”实习报告2国4.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第二。第一产业增加值125.88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2027.8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615.47亿元,增长8.8%。2012年全市财政总收入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增长22.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40元,比上年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681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2亿元,同比增长16.3%。三、主要内容(一)榆林沙区沙物质来源调查由红碱淖的形成得出毛乌素沙地形成源自冲积-湖积物。榆林沙区乃至整个毛乌素沙地的沙物质主要是第四纪时期,甚至更早的地质时期,地质地貌形成演变过程的产物,而这一时期以及现代的河湖相沉积物普遍含沙量较高,从一定意义上讲,榆林沙区的沙物质可以是无限的。榆林沙区荒漠化自然发生发展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如河流阶坎滩地,沙丘迎风坡等自然风蚀,流动沙丘的迁移等。至第四纪早期,随着黄河水系的逐渐形成,黄土高原流经毛乌素沙地的河流逐渐发育形成,主要:无定河、榆溪河、窟野河、佳芦河等。红碱淖是由于今年来湖泊面积减少而加剧了沙漠化过程。红石峡坐落于榆林城北三公里的长城脚下,因山皆红石而得名,由其岩石也可发现一部分是岩石分化产物。右图为红碱淖。(二)沙漠化过程及其变迁调查榆林是长城的必经之地,今从镇北台的雄风中仍能看出当年中原和游牧民族厮杀的情景。由此的出在明朝之前沙漠化问题不是很严重。榆林东北部10公里的古城滩是西汉时龟兹的遗址,并以“水草丰美、土宜畜牧”而文明。今靖边背部,红柳河北岸的白城子,在公园5世纪曾为“临广泽而带溪流”的赫连勃勃夏王朝的都城。到9世纪以出现“飞沙为堆,高及城堞”的记载,而在10世纪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毁城时,此地以深在沙漠之中。左图为统万城遗址。在中原农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相争夺的历史中,长城沿线的土地总是躲不过掠夺式的破坏。中原民族在相对和平的时候到长城以北进行“专业基础综合实习2”实习报告3掠夺式开荒种地,对植被造成难以恢复的破坏,这是形成后来沙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上世纪80年代,榆林城区被风沙包围对,每年沙尘暴天气10天以上,沙漠化及其严重。红碱淖水位的变化,由于工业用水的增加和地下采空区的渗漏造成水位下降。目前植被恢复良好,沙漠化有所好转。(三)新月形沙丘形成过程东南信风携带沙子向前移动的过程中遇到草丛或灌木丛等障碍物,风速受阻力而减弱,近地表的大量沙粒遇阻堆积在植被的向风面聚成小圆丘,并向背风面延伸而逐渐减小,形成一条指向风的去向而类似蝌蚪状的尾巴。沙子在小圆丘上继续堆积并扩大,逐渐变成椭圆形沙堆。由于风在背风面的涡流,把沙又向两侧推移堆积,沙滩就向两侧发展,而尾部残留的沙辫,形成头大尾小类似蘑菇状的小沙堆。沙子再继续堆积,高度不断增加,两侧更扩大,残尾因沙丘前进和沙子堆积而全部被埋掉,两侧由于风速较大向前突出而形成类似肾脏状的新月形沙丘邹形。沙堆继续发展,两侧(即两翼)向前延伸终于形成单个新月形沙丘。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般在5—30米。新月形沙丘最初形态是一种较小的盾状沙堆。盾状沙堆一经形成,就成为风沙流运行的更大障碍,贴地层气流在沙堆的背风坡会发生分离,形成具有水平轴的涡旋,速度减弱,使气流搬运的沙粒过丘顶后,在背风坡的涡旋区沉积下来。随着沙子不断沉积,盾形沙堆尺寸的增长,背风坡沉积量相对最大位置愈来愈接近顶部,遂使背风坡的坡度不断加陡,当坡度达到沙子的最大休止角(34°)时,沙体发生剪切运动,部分沙粒崩坠,形成小落沙坡,发育为雏形新月形沙丘。此后,随着沙丘的不断堆积增高,气流分离愈来愈厉害,涡流的尺度和强度都不断加大,小落沙坡进一步扩大。在同一发展过程中,沿沙堆两侧绕过的气流,把沙子搬运到两侧的前方堆积(由于两侧较顶部低矮,移动就快),在沙丘的两翼逐渐形成了两个顺着风向前伸的兽角。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新月形沙丘。(四)复合沙丘,小新月形沙丘的形态、形成原因和过程复合沙丘是由于不同季节主风向不同形成。新月形沙丘是风力搬运堆积形成的。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它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新月形沙丘在沙子供应比较丰富的情况下,由密集的新月形沙丘相互连接,形成新月形沙丘链,其高度一般在5“专业基础综合实习2”实习报告4—30米。(五)风沙流结构特征测定方法和注意事项在野外用瞬时风速仪观察风速的变化,并时刻注意仿真床面和白纸上沙粒的动态。随着风力的逐渐增大,当发现仿真床面有个别沙粒开始运动或白纸上有沙粒出现时,记录下此时瞬时风速仪所测定出的风速,则该风速即为沙粒的起动风速。一般地,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沙粒的起动风速,需要进行多次平行测定,而后求其算术平均值即可得出改状态下的起动风速。(六)
本文标题:榆林实习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421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