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 “三年一体化”学科教学规划的构想----关于教学规划的宏观视野与微观设计
2020/3/201——关于教学规划的宏观视野与微观设计江西金太阳教育研究院焦兆群“三年一体化”学科教学规划的构想2020/3/202什么是学科教学规划学科教学规划是对一个学科在总的教学时段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施手段、评价方式等进行总体统筹规划和预设。它统筹了“教什么、怎么教”“学什么,怎么学”“练什么,怎么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同时还涉及“师生成长目标及规划”。因此,学科规划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教研计划,更不是简单的教学时间安排,而是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整体设计。1、新课程教材变化带来的困惑(1)模块教学目标宏观(2)模块内容系统性不强(3)容量太大,时间紧张(4)教材内容与高考匹配度差(5)必修和选修教材处理问题(6)初高中内容要求跨度性大为什么要进行学科教学规划2、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1)“穿新鞋走老路”,“教教材”。(2)教学中急功近利,超前超难。(3)存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现象。(4)忽略学生全面素质,只盯分数。(5)教学的“度”把握不好。(6)形式主义,过程表演化,机械呆板。2020/3/2053、新课程高考带来的困惑与挑战我们是否跟上新课程高考变革的步伐?新课程高考绝不拘泥教材,我们是不是还在“以本为本”新课程高考注重考查能力,我们是不是还在“生搬硬灌”新课程高考关注过程方法,我们是不是还在“死记硬背”新课程高考考查学习潜能,我们是不是还在“沉迷题海”(1)高考与课标间的距离。(2)高考在变,但教学思想、理念、行为没变。新课程下的高考改革给我们的启示1、必须真正落实模块课程带来的一系列新要求,改变封闭、教条的教育教学方式。2、必须努力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对社会生活的关注。3、必须重视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深透理解新课标和研究高考,高考的优异成绩一定是新课改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水到渠成”的结果。4、教学管理和评价存在的问题(1)把高考成绩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指标。(2)教学重心几乎全在高考,把高考作为了教育的全部。(3)以高考“异化”了教育的本质和灵魂。(4)急功近利,教学管理只看结果,不看过程,只看分数,不管“科学”。2020/3/208怎样进行学科教学规划2020/3/209一、学科教学规划的指导思想所谓“三年一体化”,就是指整个高中三年要对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进行通盘思考、系统规划、分段落实、逐层推进的培养,把素质教育、常规教学、高考目标有机结合,做到"三年高中一盘棋",从而达到教师成长、学生成才、学校成功的目标。“三年一体化”学科规划思想2020/3/2010三年一盘棋高一(基础):夯实基础,掌握方法,养成品质高二(关键):构建体系、凸显优势、提升能力高三(决战):完善网络、形成素养、深挖潜能素质与高考知识生成能力提升“三年一体化”教学定位2020/3/2011(一)制定发展性的学科目标(二)构建校本化的课程内容(三)打造导学式的高效课堂(四)实施高效益的系统训练(五)进行科学性的测试评价二、学科教学规划的主要方面2020/3/2012(一)制定发展性的学科目标1、学科目标规划2、学生培养规划3、教师研修规划面对来自课程改革的挑战:教师最需要提高哪些专业素质?●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的能力●科学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内容的能力●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能力●高考命题研究能力……2020/3/2014校本课程与课程校本化类别主题高一(上)高一(下)高二(上)高二(下)校本必修学校文化《人文经典》《人文经典》限定选修人生素养理想人生智慧人生财富人生科学素养走进自然人与自然科技改变生活健康素养武术攀岩自主选修个性修养如何做男子汉礼仪校本课程案例(二)构建校本化的课程内容2020/3/2015课程校本化指在坚持国家课程改革纲要基本精神的原则下,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结合学生实际,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条件,将国家层面规划和设计的面向全国所有学生的课程转变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需求和发展目标的课程.教教材用教材教用自己的教材教2020/3/2016如何构建校本化课程1、规划目标2、重构教材3、形成教程2020/3/2017原则:以模块目标为基点以单元目标为重点以课时目标为支点以高考目标为准点具体做法:(1)研究两纲,确定标高(2)细化目标,逐层推进(3)注重技能,系统构建地理必修1课程目标体系.doc1、规划目标2020/3/2018(1)研究两纲,确定标高•研究新课程标准※研究学科素养要求※把握知识与能力对应关系※深透把握知识的层级要求※研究学科能力培养方法※研究高考命题思想•研究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的能力要求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容领域能力目标2020/3/2020◆还原命题双向细目表——找重点、抓动态◆对比历年高考试题——找共性、找趋势◆对比相同考点试题——找规律、找变化◆对比不同考卷试题——找特点、找风格一“做”、二“还”、三“比”、四“找”•研究高考试题G:\三年一体化(新)\历史学科新课标全国高考试题分析对比.docG:\三年一体化(新)\高考物理大纲全国双向细目表.xls2020/3/2021(2)细化目标,逐层推进专题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高中三年一体化方案之——诗歌鉴赏.doc新课程标准人教版高中语文教学体系设计.doc2020/3/2022(3)系统构建知识能力培养体系知识学习技能习得能力形成形成意识提升素养+渗透思想方法达成教学目标课程标准校本化实施语文标准图表.doc2020/3/20232、重构教材重构教材,是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分析和处理教材内容,重构和创生教学内容,是课程校本化、人本化的重要一环。观点:(1)文本内容、教材内容不等于教学内容。(2)教学内容是师生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和创生。(3)教学内容是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思想的统一,预设和生成的统一。2020/3/2024重构教材的依据(1)解读教材——能还原,明联系(2)提炼教材——抓关键、明重点(3)重组教材——再组合,明取舍(4)延展教材——能优选,明增减重构教材的方法(1)依据文本功能确定教学内容(2)依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3)依据学生需求确定教学内容“三讲三不讲”2020/3/2025案例第一单元中国新诗和外国诗歌(人教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雨巷》(戴望舒)•《再别康桥》(徐志摩)•《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错误》(郑愁予)情象2020/3/2026二轮复习的起点就是“专题课程设计"指导思想(1)知识重组原则(2)突出重点原则(3)学科思想原则案例历史学科的专题设计第一部分专题1中国传统文明的形成-----先秦专题2中国传统文明的发展-----秦汉、魏晋南北朝专题3中国传统文明的繁荣-----隋唐、宋元专题4中国传统文明的衰落-----明清专题5工业文明的冲击-----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专题6觉醒与探索-----甲午战争后到五四运动前专题7民主革命的新方向-----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专题8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9中国特色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专题10古代西方文明的源头-----希腊、罗马专题11西方近代文明的兴起-----工业革命前的资本主义专题12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工业革命后的资本主义专题13二战前的世界-----社会主义建立和资本主义的变化专题14二战后的世界-----当代世界的发展与局势第二部分专题15新题型示例专题16能力与技巧专题17史观与素养专题18国内外热点2020/3/20283、形成教程单元名称及目标课程类型第X课时XXXXXXXXXXXXXXXXXXXXX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学法指导合作探究师生活动课堂展示学生活动随堂训练学生活动反思总结师生互动课后练习学生活动学案案例单元名称: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流程媒体辅助内容阐述教学方法(教师活动)导入学习目标教学过程总结教案案例(三)打造导学式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改变师生地位改变教学行为改变学习行为改变“学为中心”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观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是基于建构主义的“情境、对话、协作、意义建构”的学习理论。1、倡导情景教学•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设置与知识相关的主题情景•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设置教学情景•利用各种资源支持“学”(而非支持“教”)2、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力是关键、是核心•自主学习是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4、倡导探究学习•展示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相类似的探索过程•提供解决问题的原型,并指导学生自己探究•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倡导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与已不同的观点,通过合作能使学生获得更全面看待问题的视角,对事物理解更丰富、全面,这就合作学习的理念。基于意义建构的教学流程呈现情景激发兴趣设置问题联系知识尝试解决(合作、探究)发现知识2020/3/2034课堂教学由记忆型课堂转向思维型课堂由表演性课堂转向内涵性课堂由知识型课堂转向能力型课堂强化问题设计意识强化激活思维意识强化教学课型意识强化五自培养意识强化师生互动意识课堂教学内涵发展2020/3/20351、强化问题设计的意识(2)把握问题设计的“五度”——宽度、精度、角度、梯度、难度(1)精心设计问题系统——“五何”(是何、为何、如何、若何、由何)(3)研究高考命题设问的角度、特点湖北卷语文六年对比分析.doc2020/3/20362、强化激活思维的意识基于思维开发的有效课堂呈现四组教学辨证关系:第一、动与静相宜的课堂气氛;第二、畅与阻相关的教学流程;第三、对与错相融的学习体验;第四、扶与放相生的教学设计。高中新课程教学实施应防止进入新的误区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不应是“快乐而肤浅”的,不应只有“温度”而没有“深度”;它应当是充满内在张力的,有体验提升的,有思想深度的。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重视合作学习,但决不能放弃对个体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要求。高中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强调自主与探究式学习,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摒弃讲授和接受式学习。3、强化教学课型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真正起到决定作用的,不是某种特定的教学模式,而是学生的兴趣、感知、能力和知识储备以及教师的组织能力、知识素养等综合素质。有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之所以成效不大,根本原因在于,其教学改革实验过于注重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而不注重教与学的“本源”。课堂教学模式化之失1、固定的教学模式会束缚优秀教师的课堂生成2、限制了老师的创造性表现教学思想和教学个性3、机械模仿课堂教学模式,过度设计细节,往往抓住形式或者枝节,丢掉了重要内容和主干课堂改革之思1、从学校和教师实际出发2、不能过分追求统一的教学模式3、要有模式化研究转向课型研究2020/3/2040复习课习题课实验课引导发现-互动实践-点拨提升-反馈体验知识梳理-典例剖析-思考交流-归纳提炼预习检测-原理剖析-规范操作-反思报告新授课试卷讲评课体系构建-核心提炼-困惑呈现-方案演练统计反馈-自悟交流-疑难剖析-变式拓展真正的好课堂,应该追求自然、灵动,超越模式,内化模式。2020/3/20414、强化五自培养的意识自主自强自学自我自信人的终身发展非智力因素我们无论是站在高考的角度来还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角度,我们的整个高中的教学都必须牢固树立“培养素质,塑造人格”的理念,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学习意识、学习动力、学习毅力、学习能力)。5、强化师生互动的意识“互动”绝对不是简单的课堂“对话”,而是新的“师生关系观”(1)人格互动对学生发展而言,教师最重要性格特征是:对学生热情有移情能力有奉献精神富于变通性富于开放性富于接受性(2)情感互动——从“喜欢学科教师”到“喜欢教师所教的学科”;——情感关系与情感体验会影响认知过程的效果;——民主平等、和谐融洽,能极大调动学习积极性;(3)心理互动——更关心学
本文标题:“三年一体化”学科教学规划的构想----关于教学规划的宏观视野与微观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4731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