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电气安装工程 > 第2 章 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第2章基本电气控制线路•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2基本电气控制线路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1.1电气图的一般特点•1.电气图的主要表达方式•电气图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一种简图,它并不是严格按几何尺寸和绝对位置测绘的,而是用规定的标准符号和文字表示系统或设备的组成及相互关系。•2.电气图的主要描述对象•电气图的主要描述对象是电气元件和连接线。连接线可用单线法和多线法表示,两种表示方法在同一张图上可以混用。电气元件在图中可以采用集中表示法、半集中表示法、分开表示法来表示。集中表示法是把一个元件的各组成部分的图形符号绘在一起的方法;分开表示法是将同一元件的各组成部分分开布置,有些可以画在主回路,有些画在控制回路;半集中表示法介于上述两种方法之,在图中将一个元件的某些部分的图形符号分开绘制,并用虚线表示其相互关系。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3.电气图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电气控制系统是由各种元器件组成的,在表示元器件的构成、功能或电气接线时,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一一画出各种元器件的外形结构,通常是用一种简单的图形符号表示的。同时,为区分作用不同的同一类型电器,还必须在符号旁标注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区别其名称、功能、状态、特征及安装位置等。因此,通过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就能使人们一看就知道它是不同用途的电器。•2.1.2电气图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为了与各国科学技术领域开展交流与借鉴,促进我国电气技术的发展,参照IEC(国际电工委员会)、TC3(图形符号委员会)等国际组织颁布的技术标准,我国先后制定了28个电气制图新标准,以利于在电工技术方面与国际接轨。其中包括识图和画图使用的电气设备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标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1.图形符号、文字符号•在电气控制系统图中,各种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统一要求。为便于加强国内与国际的技术交流,国家标准局修订并颁布了GB/T4728—1999~2005《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和GB/T7159—1987《电气技术中的文字符号制定通则》。•2.线路和接线端子标记•线路采用字母、数字、符号及其组合标记。•接线端子标记是指用以连接器件和外部导电部件的标记。电气控制系统图中各电器的接线端子用字母、数字、符号标记,应符合国家标准GB/T4026—2004《人机界面标志标识的基本方法和安全规则———设备端子和特定导体终端标识及字母数字系统的应用通则》的规定。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三相交流电源和中性线采用L1、L2、L3、N标记。直流系统的电源正、负、中间线分别用L+、L-、M标记。保护接地线用PE标记,接地线用E标记。•连接在电源开关后的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分别按U、V、W顺序标记。分级三相交流电源主电路采用三相文字代号U、V、W前加上阿拉伯数字1、2、3等来标记,如1U、1V、1W及2U、2V、2W等。•各电动机分支电路的各接点标记,采用三相文字代号后面加数字下角来表示,数字中的个位数表示电动机代号,十位数表示该支路各接点的代号,从上到下按数字大小顺序标记。•如U11表示M1电动机第一相的第一个接点代号,U2l为第一相的第二个接点代号,依次类推。电动机绕组首端分别用U、V、W标记,尾端分别用U‘、V’、W‘标记,双绕组的中点用U″、V″、W″标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1.3电气原理图•电气原理图是根据电气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绘制的,具有结构简单、层次分明、便于研究和分析线路工作原理的特征。在电气原理图中只包括所有电气元件的导电部件和接线端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按照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来绘制,也不反映电气元件的大小。其作用是便于详细了解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指导系统或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电气原理图是电气控制系统图中最重要的图形之一,也是识图的难点和重点。•下面以图2.1所示的电气原理图为例介绍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1.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原则•(1)电气原理图一般分为主电路和辅助电路两部分。主电路指从电源到电动机绕组的大电流通过的路径。辅助电路包括控制电路、照明电路、信号电路及保护电路等,由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接触器的线圈和辅助触点、按钮、照明灯、信号灯、控制变压器等电气元件组成。通常主电路用粗实线表示,画在左边(或上部);辅助电路用细实线表示,画在右边(或下部)。•(2)电气原理图中各电气元件不画实际的外形图,而采用国家规定的统一标准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也要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属于同一电器的线圈和触点,都要采用同一文字符号表示。对同类型的电器,在同一电路中的表示可用在文字符号后加注阿拉伯数字序号下角的方法来区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3)在电气原理图中,各个电气元件和部件在控制线路中的位置,应根据便于阅读的原则安排。同一电气元件的各个部件可以不画在一起。例如,接触器、继电器的线圈和触点可以不画在一起。•(4)在电气原理图中,元器件和设备的可动部分都按没有通电和没有外力作用时的开闭状态画出。例如,继电器、接触器的触点按吸引线圈不通电状态画;主令控制器、万能转换开关按手柄处于零位时的状态画;按钮、行程开关的触点按不受外力作用时的状态画等。•(5)电气原理图的绘制应布局合理、排列均匀,为了便于看图,可以水平布置,也可以垂直布置。•(6)电气元件应按功能布置,并尽可能地按工作顺序排列,其布局顺序应该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电路垂直布置时,类似项目宜横向对齐;水平布置时,类似项目应纵向对齐。例如,电气原理图中的线圈属于类似项目,由于线路采用垂直布置,所以接触器线圈应横向对齐。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7)在电气原理图中,有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要用黑圆点表示;无直接联系的交叉导线连接点不画黑圆点。•2.图幅的分区•为了便于确定图上的内容,也为了便于在用图时查找图中各项目的位置,往往需要将图幅分区。图幅分区的方法是:在图的边框处,竖边方向用大写英文字母,横边方向用阿拉伯数字,编号顺序应从左上角开始,总的分格数应是偶数,并应按照图的复杂程度选取分区个数,建议组成分区的长方形的任何边长都应不小于25mm、不大于75mm。图幅分区的式样如图2.2所示。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图幅分区以后,相当于在图上建立了一个坐标。项目和连接线的位置可用如下方式表示:•(1)用行的代号(英文字母)表示。•(2)用列的代号(阿拉伯数字)表示。•(3)用区的代号表示。区的代号为字母和数字的组合,且字母在左、数字在右。•在具体使用时,对水平布置的电路,一般只需标明行的标记;对垂直布置的电路,一般只需标明列的标记;复杂的电路需用组合标记标明。例如,在图2.1的下部,只标明了列的标记。图区上部的“电源开关及保护”等字样,表明对应区域下方元件或电路的功能,使读者能清楚地知道某个元件或某部分电路的功能,以利于理解整个电路的工作原理。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3.符号位置的索引•符号位置采用图号、页次和图区编号的组合索引法,索引代号的组成如下:•当某图号仅有一页图样时,只写图号和图区的行、列号;在只有一个图号时,则图号可省略。而元件的相关触点只出现在一张图样上时,只标出图区号。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在电气原理图中,接触器和继电器线圈与触点的从属关系应用附图表示。即在电气原理图相应线圈的下方,给出触点的文字符号,并在其下面注明相应触点的索引代号,对未使用的触点用“×”表明,有时也可采用省去触点图形符号的表示法。•4.电气原理图中技术数据的标注•电气元件的技术数据,除在电气元件明细表中标明外,也可用小号字体标注在电器代号下面。如图2.1中,FU1的额定电流标注为25A。•5.识读电气原理图的一般方法•识读电气原理图的一般方法如下。•(1)查阅图纸说明。图纸说明包括图纸目录、技术说明、元器件明细表和施工说明书等。看图纸说明有助于了解图纸大体情况和抓住识读的要点。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分清电路性质。分清电气原理图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交流电路和直流电路。•(3)注意识读顺序。识读主电路时,通常从下往上看,即从电气设备(电动机)开始,经控制元件依次到电源。搞清电源是经过哪些元器件到达用电设备的。识读控制电路时,通常从左往右看,即先看电源再依次看各条回路,分析各回路元件的工作情况以及与主电路的控制关系,弄清回路的构成、各元件间的联系、控制关系,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回路接通或断开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2.1.4电气元件布置图•电气元件布置图主要是用来表明电气控制设备中所有电气元件的实际位置,为电气控制设备的制造、安装提供必要的资料。各电气元件的安装位置是由控制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要求决定的。例如,电动机要和被拖动的机械部件在一起,行程开关应放在需要取得动作信号的地方,操作元件要放在操纵箱等操作方便的地方,一般电气元件应放在控制柜内。•下面以图2.3所示的电器元件布置图为例介绍电器布置图的绘制原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1)体积大和较重的电器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下方,而发热元件应安装在电器安装板的上面。•(2)强电、弱电应分开,弱电应屏蔽,防止外界干扰。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3)需要经常维护、检修、调整的电器元•件安装位置不宜过高或过低。•(4)电器元件的布置应考虑整齐、美观、对称。外形尺寸与结构类似的电器安装在一起,以利于安装和配线。•(5)电器元件布置不宜过密,应留有一定间距。如用线槽,应加大各排电器间距,以利于布线和维修。•2.1.5电气安装接线图•电气安装接线图是为安装电气设备和对电气元件进行配线或检修电器故障服务的,为进行装置、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安装或布线,提供其中各个项目(包括元件、器件、组件、设备等)之间电气连接的详细信息,包括连接关系、线缆种类和敷设路线等。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电气安装接线图是检查电路和维修电路不可缺少的技术文件。根据表达对象和用途不同,接线图有单元接线图、互连接线图和端子接线图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的安装接线图的编制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安装接线图中,一个元件的所有带电部件均画在一起,并用点画线框起来。•(2)在安装接线图中,各电气元件的图形符号与文字符号均应以电气原理图为准,并应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3)在安装接线图中,一般都应标出项目的相对位置、项目代号、端子间的电气连接关系、端子号、等线号、等线类型、截面积等。•(4)同一控制底板内的电气元件可直接连接,而底板内元器件与外部元器件连接时必须通过接线端子板进行。上一页下一页返回2.1电气控制线路的绘制原则及标准•(5)互连接线图中的互连关系可用连续线、中断线或线束表示,连接导线应注明导线根数、导线截面积等。一般不表示导线实际走线途径,施工时由操作者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走线方式。图2.4所示为CW6132型车床的电气互连接线图。上一页返回2.2基本电气控制线路•2.2.1点动控制•点动控制是指按下按钮电动机得电启动运转,松开按钮电动机失电直至停转。•图2.5是电动机的点动控制线路的原理图,由主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刀开关QS起隔离作用,熔断器FU对主电路进行短路保护,接触器KM的主触点控制电动机的启动、运行和停止,M为笼型异步电动机。•线路动作原理:•合上刀开关QS后,因没有按下点动按钮SB,接触器KM线圈没有得电,KM的主触点断开,电动机M不得电,所以不会启动。下一页返回2.2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按下点动按钮SB后,控制回路中接触器KM线圈得电,其主回路中的动合触点闭合,电动机得电启动运行。•松开按钮SB,按钮在复位弹簧作用下自动复位,断开控制电路KM线圈,主电
本文标题:第2 章 基本电气控制线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018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