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行政伦理学》作业1(第1—3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专门行使行政权力和制定公共政策的系统是(C)。P4A.管理系统B.政治系统C.行政系统D.执行系统2、行政人员在行政执行中的行为代表着(C)。P5A.行政人员本人B.所在机关C.国家与政府D.政党3、决定了行政伦理具有非功利性和非交换性的是行政的(C)。P5A.管理性质B.政治性质C.公共性质D.社会性质4、行政伦理学着重研究行政实施中的(C)。P6A.主观结构B.客观结构C.价值结构D.管理结构5、行政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D)。P7A.政治学的一般原理B.行政学的一般原理C.管理学的一般原理D.伦理学的一般原理6、行政管理活动追求的最终目标是(C)。P26A.行政改革B.行政执行C.行政效率D.行政道德7、韦伯认为,工具理性的主要标准在于(B)。P26A.法治B.效率C.公正D.民主8、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是(A)。P28A.行政效率观B.行政法治观C.行政伦理观D.行政权力观9、行政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过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前后衔接的步骤、顺序、时间、方式和制度等的总称是(B)。P29A.行政主体B.行政程序C.行政客体D.8、行政规范10、我国古代社会的传统是(C)。P29A.重法轻德B.德法并重C.重德轻法D.德法并废11、以下观念中正确的行政态度有(B)。P78A.平均主义B.变革创新C.中庸无为D.唯书唯上12、行政作风是行政道德的构成要素和行政道德的(D)。P81A.主观努力B.客观基础C.内在体现D.外在显现13、行政作风形成的基础和根本途径是行政人员的(A)。P81A.行政管理实践B.行政能力培养C.知识理论学习D.思想政治教育14、下面关于行政作风的论述中,正确的是(B)。P81-82A.行政作风仅指行政人员的个人作风B.行政作风即行政办事作风C.行政作风与行政人员的个人气质无关D.行政作风仅指行政机关的工作作风15、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C)。P85A.提高阶段B.评价阶段C.践行阶段D.总结阶段二、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道德属于精神性的原则,它具有(ACD)。P3A.内在性B.客观性C.主观性D.个体性E.群体性2、在一般伦理学的视野中,个人行为的制约力量包括(ACD)。P5A.内心信念B.法律规范C.传统习惯D.社会舆论E.奖惩制度3、现代行政权力的公共性体现为(ABC)。P31A.公共利益得以实现的工具B.超然性C.全局性D.契约性E.政治性4、当代中国的行政伦理观的基本要素包括(BCD)。P32A.爱国B.廉政C.勤政D.行政人格E.爱民5、理想与信念的关系体现为(ABCDE)。P62A.理想是理性化了的信念B.理想与信念联系在一起C.理想生成信念D.信念强化着理想E.信念是经验性的理想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行政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行政道德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P42、从广义上讲,“廉政”不仅包括反对腐败之义,而且包括政府机构的精简、廉价,权力运作的民主与公正,形象的说法就是当好社会的公仆。P323、在“廉政”的基础上,无产阶级的新型国家和国家机关还要提出勤政的目标。而最为关键的就是要防止国家和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P334、行政态度的转变,一是方向的转变,二是强度的转变。P755、行政态度的转变方法包括:输送新知识和传递新信息。P75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1、“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是什么?P3第5—11行。“伦理”和“道德”这两个词之间的区别在于:第一,道德源于人的内心,属于精神性的原则,表现为个体的“应当”,它具有内在性、主观性、个体性。伦理是内在道德的外在化,属于客观行为关系,表现为现实的群体规范,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群体性。第二,道德多指对人的行为的判断标准,它按照风俗、习惯和观念直接判定正当的行为。伦理多指行为判断标准的理由,它通过对风俗习惯和观念的检验和反省来行为进行判断。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人们也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2、为什么需要建立行政伦理学学科?P3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必须考虑行政人员行为的正当性,并需要满足善的要求。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时候,必然会涉及到关于行为的“对错”、“好坏”、“善恶”等的判断。因而,也就形成了非常复杂的伦理关系。对于这些关系的研究,需要有一门专门的学科即行政伦理学来对行政管理中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加以研究。这门学科就是行政伦理学。3、如果公共行政单纯受到效率观的支配,会导致什么弊端?P27-28第一,使对行政体系以及行政管理活动的评价偏向于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第二,会让人们专注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合逻辑性、合目的性,而忽视了活动的实质性价值前提;第三,会使人变成为求成功不择手段的非道德主义者;第四,片面的行政效率观不可避免地会伴生数字虚假现象。因而,行政效率观虽然是公共行政中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原则性理念,但它只是公共行政价值理念中的一个,在坚持行政效率观的同时,也需要拥有其他行政价值理念。4、简述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中廉政与勤政的关系。P64廉政是勤政的前提,而勤政则是廉政目标或结果。社会主义的公共行政首先应当是廉洁的,只有在廉洁的前提下,勤政才有意义,否则,勤政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廉洁可以保证公共行政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无私无偏,以维护和促进公共利益作为行政管理的唯一追求。但是,仅有廉洁是不够的,特别是在对行政人员的考察中,仅仅做到了廉洁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公务员,他必须在廉洁的同时也积极自觉地做到勤政。所以,廉政需要得到勤政的补充和支持。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要求行政人员拥有什么样的行政态度?P78第3段—79第5段,共5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新的历史时期中,时代精神要求行政人员所拥有的行政态度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改革者;第二,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行政人员需要采取同社会改革开放相适应的行政态度,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变革旧观念、树立新观念;第三,要立大志,为建设祖国而刻苦学习,掌握现代科学知识,成为专门家;第四,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有理论联系实际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愿望;第五,要脚踏实地的干事情,用拼搏奋斗的精神去完成任务。五、论述题(3题选做2题;每题10分,共20分)1、结合我国现实,试论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P21答案要点:(1)研究行政伦理学有重要的意义。从整体看,研究行政伦理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是由于行政伦理在公共行政领域和行政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决定了行政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以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二是由于行政伦理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去研究、去深化、去解决。(2)结合我国现实,具体说明研究行政伦理学的必要性。第一,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第二,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第三,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第四,加强行政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总结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伦理建设的经验教训。2、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P50—55此题要求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二是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在教材第50-55页对民主的内涵、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有详细的介绍。在标题二“民主观的内涵”中,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政治的民主;第二,伦理的民主。在标题三“民主在公共行政中的价值”中,也主要讲了两个问题:第一,行政民主的基础和社会功能。第53-54页(第3段)重点谈到了民主在社会运行中的六方面功能,包含了题目第二部分要求“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第二,行政伦理的民主观。题目第一部分要求简述“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的答案就包含在这里。一定要注意结合中国的行政实际加以阐述。联系实际部分是考察同学们对现实行政伦理的敏感和观察力,每个同学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表述行政实际的文字方面应各抒己见。这里没有统一标准,但论述线索应该是一致的。参考答案:(1)行政伦理民主观的基本内涵。行政伦理的民主原则要求行政行为以国家和社会的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它要求行政人员充分认识到:第一,一切涉入行政管理活动中的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的政治权利都应得到尊重;第二,行政人员由于社会分工而被定位在行政管理者的位置上,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相对的,作为被管理者的公众有权参与和监督行政管理;第三,行政管理活动程序化和公开化是公众参与和监督的必要条件;第四,作为社会公仆,摒除行政职位等级和行政经验资历的偏见、对来自各个方面的意见兼容并蓄才是科学的态度和作风。(2)联系实际说明坚持行政伦理民主观对改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意义。主要说明:第一,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激励机制和凝聚机制,有助于充分调动每个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在心情舒畅地工作、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行政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民主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和防错、纠错机制。坚持公共行政的民主观,根据民主的要求去建立和调整行政关系,可以使行政管理工作处于有效监督之下,有利于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维护行政管理工作良性运转。3、简述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P85—87关于这道题,许多同学答成了“养成优良行政作风的方法”而不是“过程”。在教材第85页标题三行政作风的养成这部分,讲了三个问题:过程、目的和方法。第1段讲的是过程——分认知、认同、践行三阶段,这是题目要求解答的内容。第2段讲这三阶段之间的关系;第3段——第86页第3段讲目的——要行政人员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解决其心理上的到的矛盾,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之后开始讲养成优良行政作风的方法。共包括四种方法:认真学习的方法,树立典范的方法,省察克治的方法和慎独的方法。问题的第2部分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体会,教材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现成答案。同学们有些工作在国家各级行政机关,本身就有实际的工作体会,在做这部分练习时,应该根据自己的真实体会答题。答题时应注意结合上边的要点论述。参考答案:(1)优良行政作风的养成过程一般包括认知阶段、认同阶段和践行阶段。第一,认知阶段。即行政人员了解和认识行政作风的阶段;第二,认同阶段。即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职业生活的经验和体验,从内心深处接受社会对于职业生活的道德要求,并在情感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趋向,从而确立相应的理想人格及其修养目标;第三,践行阶段。即将理想人格的修养目标付诸于实践的阶段。(2)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体会。《行政伦理学》作业2(第4—6章)一、单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良心是一种(C)。P90A.道德责任B.道德义务C.道德意识D.道德规范2.下面关于良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B)。P91A.良心不是与生俱来的B.良心是没有阶级性的C.良心的内容是客观的D。良心是一种道德范畴3.下面关于行政良心的表述中,正确的是(D)。P92A.行政人员应该照章办事,而不能讲良心B.行政人员在执行政策时,要讲感情而不是讲政策C.行政人员制定政策的依据是法律,与良心无关D.在社会主义国家,行政人员按政策办事和凭良心办事是统一的4.行政人员的德性是行政良心的(B)。P94A.内在本质B.外在形式C.主观要素D.客观基础5.德性的实质是(C)。P94A.责任B.义务C.良心D.能力6.从内容上讲,行政责任中最根本的是(D)。P128A.行政职责B.行政权力C.行政权利D.行政义务7.行政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宗旨是(D)。P129A.忠于党B.忠于国家C.为所在组织谋利益D.为人民服务8.行政职位属于行政体系的(A)。P131A.客观结构B.
本文标题:行政伦理学作业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677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