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018思修教案--第三章
精心整理精心整理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2018至2019学年一学期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授课班级2018级三年制、2016级五年制所有专业授课教师刘冬丽负责人签名年月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单元/章节第三章授课内容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授课时间授课学时(节)6授课类型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实践课□其他□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握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深刻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及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性。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实践做忠诚的爱国者的行为要求;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和主要体现,深刻领会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意义,理解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行为要求,提高对中国精神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理解。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推进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觉培育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改革创新的自觉意识,培养改革创新的责任感,提升改革创新的实践能力,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教学重点1.中国精神的历史传承。2.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及其内在辩证关系。3.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4.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5.当代大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的途径。6.创新创造是中华民族禀赋。7.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8.当代大学生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教学难点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3.当代大学生做忠诚的爱国者的途径。4.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5.当代大学生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教学方法案例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等精心整理精心整理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及内容、各环节时间安排、应用技术资源等)课程资源准备:教材、多媒体、PPT主要内容、逻辑结构、课时建议本章的内容聚焦于弘扬中国精神这一主线,重点突出弘扬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精神(时代精神的核心),结构上,总述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重点分述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这样的结构更加明晰、合理,内容也更加全面、精练,时代性和针对性更强。本章在阐述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基础上,阐明了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和方向指引。然后分别解读了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的内涵、要求,指明了做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和方法。本章重点体现六个方面内容的创新:第一,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第二,强调“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包括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以及文化和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第三,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为“爱河山、爱同胞、爱文化、爱国家”,更加突出“爱自己的国家”。第四,关于改革创新的教学内容,专门一节谈改革创新,依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中关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论述,从历史到当下、从理论到实践加以阐释。第五,关于改革创新的时代意义,强调“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是当今国际竞争新优势的集中体现,改革创新是我国赢得未来的必然要求”。第六,关于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强调“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推进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从内容上来看,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主要回答中国精神是什么,即中国精神作为兴国之魂、强国之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阐明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它贯穿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整个过程中,在当今社会对于实现中国梦也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时代意义。第二节“爱国主义及其时代要求”重点解释说明爱国主义何以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阐释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及新时代的爱国主义的特征和要求。重点是明确做忠诚的爱国者的具体行为要求。第三节“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主要回答时代精神的主要体现,精心整理精心整理解释说明改革创新何以成为时代精神的核心,阐释改革创新的重大意义。重点是明确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具体行为要求。依据本章的教学内容与逻辑结构,可以依照教材内容以节为教学模块展开教学,每节教学时间安排2课时,共6课时。教学中需要讲清楚的基本问题1.中国精神的历史传承(1)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首先表现在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互关系的独到理解上。重视并崇尚精神生活,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们的主流观点。(2)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也表现在中国古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上。理想是激励个体的精神内驱力,是凝聚社会整体的精神力量。矢志不渝地坚守理想,是中国古人崇尚精神的典型体现。(3)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亦表现在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重视上。古代思想家们不仅对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理论进行了系统论述,而且提出了修身养性的具体方法以及家箴家训、乡规民约等教化方式。表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人的精神世界的高度关注。(4)中华民族崇尚精神的优秀传统,还表现为对理想人格的推崇。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诸种理想人格,虽时代不同、类型有别,但其共同点是关注人的精神品格。(5)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重精神优秀传统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定弘扬者。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强调要处理好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重视发挥人的精神的能动作用,中华民族重精神的优秀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习近平强调,民族复兴不仅表现为经济腾飞,更要有中国精神的振奋和彰显;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2.中国精神的内容构成及其内在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精心整理精心整理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中国精神的基本内容,阐明了中国精神与中国梦之间的内在联系。正确理解中国精神的基本内涵,对于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中国精神,既包括民族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中所凝结而成的民族精神,也包括民族国家基于不同时代境遇和发展状况所形成的时代精神。前者是绵延不绝的文化血脉,后者是发展创新的时代反映,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能够发出正能量的各种优秀品德、价值的总和。北京猿人钻木取火的智慧,神农氏遍尝百草的坚韧,尧舜禅让的谦和,文景之治的和谐,贞观长歌的励精图治,康乾盛世的雍容大度,戊戌变法的图强之志,驱逐列强的浩然正气,抗击日寇的同仇敌忾,创建新中国的浴血奋战,改革开放的勇气与胆魄……历史长河中的一首首浩歌,无不光耀着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中国道路、中国模式的精神内涵,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中国精神,就有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凝结剂和推进器。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代表着中国各民族的形象,彰显着中国人的精神风貌。认定中国精神,就有了超越自我、走向辉煌的强大精神力量。(1)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和精神气质的总和,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般地说,一个民族的历史越悠久、文明越发展,民族精神就越深厚;一个国家的实力越强大、国际地位越提升,民族精神就越巩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精心整理精心整理世界民族之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民族精神是由各个民族文化交流融合而成的。它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史记》中有“舜耕历山”的记载,颂扬了古代圣贤身体力行、勤于劳作的高尚品德;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体现了勤勉奉公、刻苦耐劳的精神;北山愚公“每天挖山不止”,体现了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民族风貌……南泥湾精神、张思德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光辉。在5000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饱受侵略、欺凌和挫折,但仍然在苦难中创造辉煌,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报告深刻地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纽带,是指中华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尽管不同的民族在历史上有过冲突,融合经历了一个过程,但团结统一是民族精神的主流。各族人民渴望手足之情,反对分裂行径。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面临外国侵略的局势下,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更是被空前地激发出来,谱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篇章。爱好和平是民族精神的本色,是指中华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精神。中国人民在历史上饱受战争的苦难,对和平的向往更加强烈。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使得爱好和平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勤劳勇敢是民族精神的品质,是指中华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奋劳作、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在中国的领土上,有广阔的土地、众多的山脉、大小的河流,为广大人民依靠劳动生产获取生活资料提供了条件,使得中华民族以吃苦耐劳着称于世。在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外部环境的抗争中,中国人民不畏艰险、不受凌辱的气质得到充分砥砺和增强。自强不息是民族精神的精华,是指中华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始终保持进取精神,精心整理精心整理决不向困难挫折屈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始终保持人的尊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始终保持乐观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强不息精神赋予中华民族蓬勃的生命力。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将民族精神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伟大创造精神。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创造精神,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第二,伟大奋斗精神。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奋斗精神,就一定能够达到创造人民更加美好生活的宏伟目标!第三,伟大团结精神。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团结精神,就一定能够形成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第四,伟大梦想精神。只要13亿多中国人民始终发扬这种伟大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历久弥坚的强大精神支柱。不管是民族危亡关头的同仇敌忾,还是众志成城抵御重大灾害,凝聚在爱国主义旗帜下
本文标题:2018思修教案--第三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75930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