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郭屯南排水渡槽工程支架预压报告本渡槽左侧第二跨(长23米、宽17.4米)设计为现浇连续槽身,根据相关规范及文件要求,对于满堂式支架必须进行预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工期及建设单位的要求,在现场左1#中墩-左2#中墩进行了支架的预压。预压加载开始时间为2011年7月7日,至7月9日加载完毕,持荷72h。一、地基处理为保证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地基处理方法为:回填低压塑性土并分层碾压震实,然后筑15cm厚C20混凝土。二、支架满堂式支架杆件均采用标准杆件,现场搭设时采取立杆纵向间距75cm、横向间距75cm,步距1.5m。顶部加50cm可调顶托。顶托上面纵向分布10cm×10cm×1.3cm工字钢,横向分布5cm×10cm方木,间距15cm,底模采用1.5cm多层板。水平杆、剪刀撑均按照《水利桥涵施工规范》及《建筑工程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要求布置。三、预压荷载现浇连续槽身左侧第二垮共长23m,宽17.4m,设计单侧钢筋混凝土共计265立方,每立方钢筋混凝土按2.5吨计算,全现浇连续槽身总重662.5吨,每平方重为1.65吨;现场支架预压范围为左侧1#中墩-左侧2#中墩之间,预压物采用中粗砂,共计加载795吨,每平方预压荷载为1.99吨;因此预压荷载与钢筋混凝土比例为1:1.2,预压时间至支架不再沉降为止。四、沉降观测点为了能够真实的掌握支架预压造成的地基沉降、支架本身变形计多层板、方木的变形量,以便有效地指导现浇连续槽身施工,现场在左侧1#中墩-左侧2#中墩之间原地面共计设置了3排沉降观测点,每排3个,计9个;槽身底模设置3排沉降观测点,每排3个,计9个;原地面观测点设置目的主要是监测原地面的沉降、槽身底模上的观测点主要是监测方木弹性变形及所有立杆的弹性变形及挠度导致的变形。五、观测在支架搭设完毕未加载之前,项目部技术人员于2011年7月7日将上下计18个观测点的原始标高进行测量;支架加载完毕12h后,对观测点进行第1次观测,24h后进行第2次观测,36h后进行第3次观测,48h后进行第4次观测,60h后进行第5次观测,72h后进行第6次观测。第1次观测数据显示原地面平均下沉2.2mm,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5.9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5.9-2.2=3.7mm。第2次观测数据显示原地面平均下沉2.2mm(本次无下沉),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7.0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7.0-2.2=4.8mm。第3次观测因为第二次原地面已无变化,只测量模板底观测点。数据显示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7.5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7.5-2.2=5.3mm。第4次观测因为原地面已无变化,只测量模板底观测点。数据显示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7.8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7.8-2.2=5.6mm。第5次观测因为原地面已无变化,只测量模板底观测点。数据显示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8.0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8.0-2.2=5.8mm。第6次观测因为原地面已无变化,只测量模板底观测点。数据显示底模观测点平均下沉8.0mm(均不考虑测量误差),由以上数据得出:地基下沉平均2.2mm,立杆总体变形弹性变形为8.0-2.2=5.8mm。(原地面与支架均不再沉降)。六、支架的预拱度设置由于除了支架的弹性变形与地基的下沉外,无其它因素需设置预拱度。为准确设置施工预拱度,根据预压的实际测量的高程变化,确定支架的弹性变形值和地基下沉值,作为预拱度设置的依据。1)、支架基底在荷载作用下的非弹性沉陷:σ=2.2mm,支架的弹性变形为5.8mm。根据以上计算,1#中墩左-2#中墩左之间的预拱度应以2.2+5.8=8.0mm设置。南水北调辉县一标项目部2011年7月9日
本文标题:支架预压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8091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