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216-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1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目的和要求上一章学习了《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目的是使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与信念。这章组织学生学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将远大的理想与对祖国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结合起来,继承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做一个新时期坚定的爱国者。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3、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关系。4、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5、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1、关于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1、关于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必须弘扬爱国主义与怎样弘扬爱国主义。2、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3、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与弘扬民族精神问题。4、弘扬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问题。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多媒体法。教学时数2学时参考资料1、《公民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2、《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3、邓小平;《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4、江泽民:《爱国主义和我国知识分子的使命----在观念五四运动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5、胡锦涛:《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在五四运动八十周年观念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9年5月5日。6、胡锦涛:《在观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课程导入从对爱母亲的表现延伸引出对祖国的这份真挚的爱。第一节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一、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自人类历史上产生国家以来,爱国主义就成为各国高擎的一面旗帜。爱国主义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在不同的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含义。(一)爱国主义的含义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种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人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这种感情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产生的。爱国主义最初萌芽于原始社会人们对氏族部落的依赖和眷念,后来这种依赖和眷念逐步扩展为对自己所在的生活环境的依恋。随着民族和国家的形成,热爱乡土和乡亲的思想不断扩大和发展,经过理论总结和概括和不断的宣传和教育,最终形成了爱国主义。3爱国主义包括爱国情感、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三层含义。它是人类普遍性的自然情感,是超越社会不同发展阶段而固定永续的情感,是对自己家园、对自己祖国的挚爱之情,是调整个人与国家、民族关系最基本的重要道德规范,是一项重大的政治原则,是一种自觉行动。(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人们对祖国养育之恩的体验,也总是先体验到直接的养育之恩,然后再体验到间接的养育之恩;总是首先体验到故乡的一切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然后进一步体验到整个祖国的养育之恩。热爱故乡的人,热爱故乡的山水,热爱故乡的风俗人情。“故乡之爱”是爱国主义的思想基础,如果连自己的故乡都不热爱,就不可能热爱整个祖国。“故乡之爱”是爱国主义内容的一部分,但还不是完整意义上的爱国主义。要把“故乡之爱”上升为爱国主义,就必须把对故乡的热爱扩大到对整个祖国的热爱。当然,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也存在着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我国的资源总量居于世界前列,但因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的资源量则相对贫乏,人均国土和人均耕地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3,人均森林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1/5,人均矿产资源储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值的3/5;山区面积过大,可供耕种的平原面积有限;旱涝、台风、地震等自然灾害无时不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这些不足之处不仅没有使我们产生任何鄙视和埋怨,反而激发了我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促使我们倍加珍惜这片美丽的土地,立志为她的兴旺和繁荣而努力奋斗。因为祖国美丽的山河而赞美她、热爱她,是爱国的表现;因为祖国的不足而立志改变她,更是爱国的重要表现。这种对故土家园、祖国山河的热烈、深沉、充满责任的爱,是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古语说“民为邦本”。我们的祖国之所以可爱,不仅仅因为她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山河壮丽,而且因为她拥有勤劳、勇敢、善良的各族人民。正是各族人们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源远流长、繁荣昌盛。爱人民是爱祖国的根本要求,是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民族国家之一。在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中,中国始终保持着大而统一的国家格局,形成了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伟大国家。五千多年来,4中华民族在这块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涌现出众多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艺家和艺术家。中华文明不仅对东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为整个人类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没有人民的祖国是不存在的,离开人民谈爱国也是不切实际的。一切真诚的爱国主义者都是热爱人民的。邓小平同志曾在英国培格曼公司出版的英文版《邓小平文集》的序言中情真意切地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文化传统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群体意识,是培养民族心理、民族个性、民族精神的“摇篮”,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4、爱自己的国家在谈论爱国主义时,有不少人常常把祖国与国家当作同一概念使用。实际上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祖国”是指居住在一定疆域内的单个或多个民族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社会共同体,主要包括国土、国民等基本要素,它凸现的是民族性和自然属性。“国家”则是指在阶级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基于本阶级的利益和需要,为了维护社会共同体的秩序、安全、主权和稳定而建立的政治共同体,主要由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它凸现的是政治性和阶级属性。因此我们不能把祖国和国家这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既不能把爱国家当作爱祖国的全部内容,而忽视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热爱,也不能只讲对祖国大好河山和人民的爱而忽视对国家的热爱。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这是由国家所具有的特殊职能决定的。国家作为一种阶级统治的工具,其主要职能是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管理职能。国家所具有的这些职能都与本国人民的利益休戚相关。实践证明:国家稳定、安定、团结,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幸福健康;国家动乱、分裂、危亡,人民就会颠沛流离、痛不欲生。离开国家单纯来谈爱国是不可能的。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二、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5案例:据《光明日报》载:江南某市选美决赛会场上,8名“佳丽”都被主持人的一个问题难住了。这个问题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8人中无1人知道,最后还是第8位小姐勇敢说了一句:“我猜可能有一种是火柴吧?全场惊愕之余,复又哄堂大笑。她们所反映出来的爱国主义基础知识的贫乏值得深思……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讲一下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像一条源远流淌,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操,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慨之中。中国人民正是弘扬了爱国主义传统,才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一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都有哪些。(一)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刻骨铭心的爱国之情,矢志不渝的报国之志,生死不移的爱国之行,写满了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案例:苏武公元前101年汉武帝执政时期,苏武奉命出塞到了匈奴。单于把他关在一个大地牢里,不给他饮食。天下大雪,苏武困卧窖内,饥寒交迫,渴了饮雪水,饿了吞带雪带毛的生肉,一连好几天,差点冻饿而死。单于见他威胁利诱都不行,给了他一群公羊,送他到北海边去牧羊,并且说:“等公羊生小羊,你再回去。”北海一带当时是渺无人烟的荒漠,每到冬天,这里白雪皑皑,四野冰封。苏武常常处在绝粮的威胁中,没有办法,只好掘取野鼠洞里的草籽充饥。后来单于又派人来劝降,他仍是忠贞不屈。每天,他一面牧羊,一面抚弄着朝廷给他的“汉节”(节是古代使者拿着作为凭证的东西),表示时刻不忘汉朝。时间长了,“汉节”上的旄都脱落了。就这样,在这穷荒苦寒的地方,他艰难地熬过了整整19年。汉武帝死后,昭帝继位,匈奴和汉朝修好,单于才允许苏武回汉朝。古代的爱国人物和爱国思想,往往与忠君联系在一起,这是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那些人物与思想。比如,战国时代楚国大夫屈原,由于被人谗言所害,流放外地而造成投汨罗江自尽人生悲局。我们在客观认清其忠君等局限性外,还要正确吸取学习他们崇高的爱国精神与一些启示意义的具体作法。6古代开明帝王的一些政策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爱国主义的。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元朝的成杰思汗、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康、乾等开国帝王以及汉代的文、景等皇帝,他们立国之后的一些开明作法和开拓疆土的措施,在一定意义上说都说是爱国主义的。历史上诸多的抵御异族入侵、抗击外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爱国情操与精神也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如西汉武帝时的爱国将领卫青和霍去病,宋代岳飞岳鹏举,明代名将戚继光,清朝民族英雄郑成功。为了拯救国家的危难,消除封建国家机器的一些弊端,中国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改制与更法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们那种不法祖宗的创新勇气和鞭除积弊的更易精神,还有变法图强的执著追求,无疑是爱国主义丰富的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为秦朝统一天下奠定基础、大胆推行改革的商鞅,到以“富国强兵”为主旨来变法的宋代王安石,还有明代的张居正,更有“戊戌六君子”。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百年历史中的爱国人物与爱国思想、思潮更加鲜明、突出,是我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典型教材。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激烈而复杂,由此引发起来的民族抗争与阶级斗争更加清晰地贯穿着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坎坷多艰,在不断融会众多民族的过程中发展壮大,爱国精神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无尽源泉,是维护和保卫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永恒动力。千百年来,无数爱国志士的事迹广为人民所传颂,他们以天下为己任,以国家兴衰为己任。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岳飞的“以身许国,何事不为”;邓小平七十四岁之年,壮心不已,掀动旷古未有的改革大潮,二十八年间打造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新中国,正如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样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中华民族根深叶茂,能够抵御任何狂风暴雨。(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的国家。追溯到夏、商、周三代族别不同,发祥地各异,但都尊奉黄帝夏禹为共同的祖先。直到魏晋以后,北方少数民族南下纷纷建立政权,仍多有尊奉黄帝、夏禹为祖先者。时至今日,无论是在海外华人,还是港澳台和大陆人民中间,炎黄子7孙仍是一个值得骄傲与自豪的称谓。这种发端于上古,绵延数千年的观念,把炎黄子孙作为民族始兴和统一的象征,成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来源的人们共同的具有的民族意识。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在经历了分裂和统一,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和的不断发展中形成的。自从秦朝统一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来,中国总的趋势是团结的、统一。虽然出现过分裂时期,但不久又统一了。中国各族人民深深懂得分裂则弱、联合则强的道理,都反对分裂战乱,希望国家统一,各族人民和睦相处,人民
本文标题:216-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49146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