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六课、《黄河颂》教案[三维目标]1.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中华之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自信心。[重点难点]抓住诗歌的节奏与感情反复朗读诵诗歌,体味诗歌浓烈的爱国热情,培养爱国情怀。作者简介光未然,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原名张光年,湖北省光化县人。1913年11月1日出生。背景资料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我国著名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由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中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1939年1月抵达延安后,一直酝酿着《黄河》词作,并在年除夕联欢会上朗诵了这部诗篇,冼星海听后异常兴奋,表示要为演剧队创作《黄河大合唱》并完成了这部大型声乐名作。4月13日,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首演,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很快传遍了整个中国。作品共有《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8个乐章组成,每章开头均配有音乐朗诵。《黄河大合唱》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被改编为钢琴协奏曲。题目解读《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在结构上与组诗第一章《黄河船夫曲》是紧密相承的。在《黄河船夫曲》中作者写道:“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彼岸。这象征着我们伟大的民族和人民冲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于是在第二章《黄河颂》中,诗人作为时代的歌手出现,他站在高山之巅,代表祖国英勇的儿女,向着黄河唱出了颂歌。他歌颂黄河气势宏伟,源远流长,决心要以它为榜样,像它一样的伟大坚强。[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蜿蜒在中华大地上,养育了我们的祖祖辈辈,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滚滚东去的黄河浪涛见证了古老中国的兴衰荣辱,黄河澎湃的惊涛,恢弘的气势和那奔腾不息的精神,也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为之拼搏奋斗。在抗日战争那段血雨腥风、民族危亡的日子里,一首深沉豪迈的黄河赞歌传遍了大江南北,激励了众多爱国志士保家卫国的万丈豪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豪迈的黄河赞歌―――《黄河颂》。预习题:一.读课文,疏通字词障碍。1.字音认读狂澜(lán)屏障(zhàng)哺育(bǔ)体魄(pò)滋长(zī)颠(diān)2.字形辨识障(zhàng)屏障浊(zhuó)浊流哺(bǔ)哺育湃(pài)澎湃蟑(zhāng)蟑螂蚀(shí)腐蚀捕(bǔ)追捕拜(bài)拜年3.词语补注滋长:生长;产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哺育:喂养,通过教育培养。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浩浩荡荡:原指水势浩大,漫无边际。也指声势浩大。5、查找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2)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4)白日衣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二、播放诗歌朗诵录音,请学生体会把握诗情;多种方式组织学生朗读:同桌互读,分段朗读,小组朗读,全班齐读。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交流中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先给一点时间小组中交流,可避免刚开始就单独朗读的胆怯。教师时时提醒学生:出感情才能读好诗歌。朗读技巧的指导不必过多过细,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朗读来体会。老师视情况适当的范读。以下几点供参考:①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②“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黄河的气势。③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④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整体感知一首歌一般有序曲、主体和尾声,作为歌词,这首诗也分成这样三节。请概括下这三部分别写了什么?明确:序曲:黄河伟大坚强主体:望颂黄河尾声:学习黄河精神思考讨论1、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明确:关键词是“颂”,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美。2、第一节是朗诵词,是作品的序曲部分,这部分开宗明义地说出了“歌颂黄河“的主题,请同学们归纳作者歌颂黄河什么?明确:歌颂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3、课文的第二节是全诗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明确:从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所表现的中华民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4、在主体部分,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赞颂黄河,而是对黄河作了一番描写,由哪个字引起?下面从那些角度写了黄河?明确:由“望”字引起惊涛狂澜—特写浊流连环—俯瞰奔向黄海—纵观劈成两半—横看5、颂黄河这一环节也有明显的外部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以此把内容划为几部分,主要内容各是什么?明确:A、养育中华民族B、保卫中华民族C、誓言学习黄河6、为什么把黄河是“摇篮”,是“屏障“?明确a、把黄河比喻为摇篮,因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b、把黄河比喻为民族屏障,因为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万里长城。这是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的。7、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明确: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发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8、分析《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音乐美。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一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错落有致。在押韵上隔句押韵,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画面美。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结束语: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但是,今天的中华民族还没有足够强大。所以,我们仍然要以黄河为榜样,学习它伟大和坚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将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向实际行动,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课后检测题答案:1、考点说明: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分辨能力。思维点拔:读诗的过程中,会发现第二、第三、第五行结尾的音都读得响亮,且韵母相同。第一、第四行中则没有这种感觉。参考答案:强上障ang2、品析:诗人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无数的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与力量。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奔腾不息的雄伟气势,“伸”写出了黄河的顽强生命力,歌颂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本文标题:《黄河颂》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091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