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
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过程、方向;经济地理学与与相邻学科之间的关系及本书的编排情况。(2)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概况(2)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3)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课时:4教学方法:讲授为主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特点(一)史志描述(公元2000年前)——地理学发展的初级阶段以散记为主。当时的没有专门的地理学,散记于历史、风俗、物产、医学、哲学、游地中。与非地理内容混杂在一起。(1)内容丰富,涉及到许多经济地理学的内容,累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2)记述性。记录、描述性的地理知识的堆砌。最早出现于中国、古希腊、阿拉伯等古代文明国家,多地理志、游记等。(3)以区域为基本框架,以地理为主要内容2(4)开创地理科学所特有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方法(二)商业地理研究(1)随着第一、第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简单的商品交换(部落之间)具有范围小的特点,之后随着欧洲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原始的资本积累,需要广阔的资源、市场,为商品交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2)同时地理大发现、欧、美、非三角贸易使商品交换扩大到了世界范围。(3)为了寻找更理想的海外市场、资源,对海外地区的资源市场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因而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推动了商业地理学的形和发展。所以,商业地理学是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最早的研究内容之一。(三)经济地理学研究(1)18世纪的产业革命,使全球经济出现了局部范围的分工,英、美、法、意等率先进入了工业化生产,使工业区位的选择、市场选择、资源供给分工更加明确。(2)这样农业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向农业、工业、商业、交通等多方面发展二、20世纪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发展速度加快(1)经济本身的研究——结构:第一、二、三、朝阳、夕阳;跨国公司的研究、发展理论和模式的研究(市场、生产要素、3需求等)。(2)经济发展条件的研究、企业组织的研究(3)空间布局的研究2.研究领域不断扩大(1)研究内容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经济、地理涉及到的内容(2)研究范围包括宏观和微观(单个企业的区位选择、组织结构;跨国公司的区位选择、组织结构;区域的区位关系;全球化)(3)传统经济地理学多注重“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布局”的研究(工厂、农田、道路)现代:物质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同时进行研究(服务、组织、功能关系等)生产布局——物质、非物质对经济活动系统本身进行研究4.与其它科学领域渗透逐渐加强,并大量借鉴其它研究领域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思维方法、并出现生态化、社会化、综合化发展趋势5.区域-企业综合分析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看,区域与企业关联十分密切。区域内的经济地理状况是一个个企业(或企业分部、工厂)状况的综合体现。然而,对于总部不在所研究区域的企业来说,仅仅从区域内各种经济地理条件的分析,已不能揭示影响经济活动区位变化的原因,因为支配企业发展的决策来自于该区域或国家之外公司首脑机构。为了公司4总体的利益,某一局部的工厂(或其他运营机构)可以在低利润甚至无利润的情况下运行。企业地理从公司空间组织角度的研究,可以弥补此不足;但是,该研究方法并不考虑(或不重视)公司所涉及的区域内的整体状况(李小建,1991a)。伴随着经济地理研究尺度的扩大和企业组织的跨国化、多国化、融合企业地理与经济地理区位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已日益显示出活力来。近几年来,在EconomicGeography杂志发表的论文中,相当一部分侧重于企业活动与区域发展。6.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经济活动全球化意指跨国性、跨洲性的经济活动日益增加,任一区域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变得十分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不管从区域角度还是从企业角度,均理所当然地表现出对经济5活动全球化研究的关注。目前,与经济地理有关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区域(企业)间联系网络变化与全球化①;各经济活动类型(包括农业、工业、财经、广告业、劳动力、技术研究与开发等)的全球化或与全球化的关系(见EconomicGeog-raphy1990至1997年各期论文);经济活动全球化中的跨国公司活动(公司组织结构调整)及跨国公司活动对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国家(或区域)政策与经济活动全球化(Dicken,1992)。7.新产业区研究新产业区研究始于80年代中期。为一些学者基于对意大利东北部地区中小企业联系网络密集、柔性专业化(flexiblespecialization)突出的成功发展案例研究后提出的。之后,研究案例扩展到北美、西欧,侧重于分析新产业区的成因、结构及空间组合状况(李小建,1997b)。新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研究,尤其是中国王缉慈等人(WangandWang,1998)和韩国朴杉沃(Park,1996)的成果,不仅仅在案例上拓宽了类型,而且在理论上也有推进之处。如朴氏认为新产业区为“贸易取向性的新生产活动以一定规模在一定空间范围内集聚,具明显劳动分工、生产网络和根植性”(Park,1996)。这里的“新”代表在过去非工业化地区或正在工业化地区新发展的工业区。6新产业区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它的发挥当地优势的劳动分工、区内外联系密切和根植性明显的特点,以及不少国家(如意大利、美国、韩国等)的实践经验,均表明其在区域(尤其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就我国而论,80年代以来农村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在一些地区相对集中,完全有可能成长为新产业区;此外,主要靠外资注入,在一些过去不发达或不甚发达的地区迅速形成另一类快速增长的区域。这些区域可否(或如何)发展为新产业区,也值得研究。第三节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1)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在空间上分布与变化发展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科学。地理学以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及其关系为研究对象(2)地理环境——狭义: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即自然地理环境广义: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形成的社会圈(智慧圈、人类圈)——人文地理环境。研究的侧重点不同而划分为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地理技术、地理实验),其中经济地理学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为地理学的三级分支学科。此外地理学——通论、区域、应用之分,经济地理学为通论地理学也为三级学科;地理学在中国还有一种划化方法——自然、经济、社会文化,为二级学科。7经济地理学为地理学基本的、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是地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的关系(1)经济学——研究稀缺资源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中进行配置的科学。经济运动比较复杂由此产生各种经济学(工、农、服务、行为、住宅、宏观、微观、供应、福利、转让、歧视、制度、城市、旅游等等)。主要研究资源拥有者、利用者、消费者的经济行为。(2)经济地理学——研究资源拥有者、利用者、消费者的空间经济行为(3)关系:二者研究的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以经济学为基础,借用其理论、研究方法、思维方法、内容、成果、甚至是一些实证数据。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学的研究有补充、完善、指导等作用。三、经济地理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的关系(1)人类对科学的划分——自然、人文(社会)两大体系。经济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即最基本的人文现象(民以食为天)。经济活动最基本的(基础性的活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人类的生活资源)经济活动成为连接自然与人文两大体系的纽带、桥梁。经济活动与自然、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关系。研究经济地理与自然、人文科学产生一定的联系。8(2)自然科学是进行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物质基础、物质条件——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内容、事项建立在劳动地域分工、自然环境的基础上。(3)经济地理学与人文科学有一定内在联系。经济活动本身是一种人文现象,经济地理学对人文科学的研究有一定的补充、完善、指导等作用。同时人文科学的发展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影响、指导等第四节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一、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意义(1)实践的指导意义。经济地理学是对资源、环境、市场、经济空间格局等整体性研究得出一系列结论、理论的。所以经济地理学具有长远性(战略性)、预测性、整体性等特点,为经济活动提供理论依据,对经济活动起指导作用等。(2)理论上进一步完善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注重经济活动本身的运动规律的研究;经地学注重经济活动的空间活动研究,二者可相互补充完善二、经济地理学对当今世界重大问题的研究(1)现代世界重大问题人口——数量大、增长快(1亿/年)、分布不平衡资源——数量锐减、需求量增加、浪费严重——生龙活虎产品、尤其是消费品下降——经济问题环境——破坏严重、恶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经9济活动发展——人类生存空间、发展失衡、可持续等(2)这些都与人类经济活动有关,经济地理学者积极参与研究工作,并从空间的角度谋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与方法。三、跨世纪经地学的理论研究重点(一)人地关系的理论研究(1)地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人地关系”地理学分支学科和建立也是围绕这一核心进行,旨在提示地理事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2)经地学是以探讨人类经济活动如何与地理环境之间保持、建立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关系。经地学必须对人地关系进行实证、理论性的研究。(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4)经济活动的全球化主要结果导致了国际地域分式的形成。(5)经地学:第一,谋求地方经济活动在全球经济活动中的立足点,最佳经济效益点,使地方优势发挥到最大。第二,谋求最佳的经济空间组织结构模式(跨国公司式的、单个企业式的)。(三)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1)公平——区域内经济均衡发展——理想化模式(2)效率——投资低、见效快、效益高——现实主义,使一个区10域经济发展既公平又有效率是我们经地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四)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3)企业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正面——增加区域经济收入,带动域发展,增加就业、影响生活、劳动习惯负面影响——资源与环境问题与区域经济活动不协调、产生冲突。(4)区域对企业影响:正面——提供劳动力资源、服务;负面——传统劳作的影响、习俗、文化、观念发生冲突、纠纷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经地学者——探讨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合理模式,谋他们之间共同发展。11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教学目的:(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区位的一系列相关概念。(2)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因素及分析影响因素的方法、一般规律。(3)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的理论。教学难点、重点:(1)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经济活动区位因子及其分析方法、一般规律(3)经济活动理论课时:10教学方法:讲授、讨论野外考察教学内容: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一.区位与区位理论(一)区位(1)来源源于德语Standort,意为位置、场所英译为location,意定位置我国区位日本立地历史上中、俄、和一些其他国家意译为布局、配置(有占据场所、并对布局的对象进行设计、规划、组合、调配等意)。(2)内涵场所、位置(静态)——空间、地点等意。一般分为自然、12经济、政治、数理等相对和绝对位置(3)区位概念:人类有目的、有动机选择活动场所的行为注意:(1)区位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种行为——随经济、科技、文化、政治、习俗等背景下进行的区位选择,因而区位选择这一活动是发展变化的,具有动态性。(5)人类对区位的选择是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综合性质的,一旦区位得以选择具有了长远性、战略性——有必要进行区位选择的研究。(二)区位理论区位理论——简称区位论:研究人类选择活动场所的理论或关于区位的理论。包括两层意义——选择场所活动过程的理论(什么样的人类活动集中于什么场所的问题);选择空间组合的理论(城镇体系(静态)场所、占据场所的主体选择场所的过程人类活动占据的场所——(动态)场所的扩大对占据场所主体的组合、规划等(动态)选择场所的过程选择的场所——(静态)选择的场所13建设
本文标题:经济地理学教案.讲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2258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