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选讲第五讲B
中国企业管理案例选讲第五讲国有企业B•国企改革•第一次浪潮:放权让利•步鑫生的改革•1980----1981年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财政部《关于工业企业利润留成试行办法》、国家经委《关于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工作情况和今后意见的报告》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利润留成制度,并相应地扩大了企业其他方面的经营管理自主权,使扩权让利改革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为使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深入发展下去,借鉴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1981年10月29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和国务院体改办《关于实行工业生产经济责任制若干问题的意见》,在全国推行,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实行责权利结合的工业经济责任制。•1984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扩大了企业在生产经营计划、产品销售、产品定价、物资选购、资金使用、资产处理、机构设置、人事劳动、工资奖金和联合经营等十个方面的自主权。这便是著名的“扩权十条”。(55位厂长与省委书记,福建)放权让利的效果•1978-1982年我国主要工业产品的变化•糖:227---338(万吨)•饮料酒:247--493(万吨)•洗衣机:0.04---253.3(万台)•电视机:51.73---592.01(万台)•计划体制的进一步松动:非计划的因素增加了。指令性计划产品由1982年的数百种,到1984年的123种,1985年成为60种。•触动了国有企业经营体制与所有制:小型国有商业企业放开;部分改为国家所有、集体经营,部分改为集体所有制(有偿转让),甚至可以转为个体。企业放权让利的困境•国家与国有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出现的问题。国家利润减少,赤字。•国有企业的经济责任制:责、权、利的统一。基数包干;增长分成;基数递增包干;增长留用或分成等办法。鞭打快牛。企业与国家讨价还价空间大,成本高。首都钢铁公司•周冠五,首钢总经理•1979年,首钢开始企业扩大自主权的试验。扩大经营自主权,实行利润留成,开征固定资产税,提高折旧率及改革折旧费使用办法,实行流动资金全额贷款。•三个百分百:执行制度、事故上报、违制扣奖。•改革成果:改革头三年,利润净额年均增长45%,这种改革一直维持到1997年。•1994年,跨行业经营,“非钢化及财团式道路”。涉及钢材、面条、自行车、医院、运输等。•1994年,以823万吨的产量居全国第一,本人获“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以后,首钢继续多元化,到2006年,全国排名由前10降为30,风光不再。•改革:与国家讨价还价,自主权,利润上交。•邓小平干预首钢与北京市的经济纠纷。•结局:1995年,周之子,首钢国际公司总经理周北方被捕,周退休。•首钢外迁。②第二次改革浪潮----利改税•1983年开始利改税,利税并存。•从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到1986年底,我国企业改革以“利改税”为重点,形成了第二次改革浪潮。这一阶段改革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利改税来理顺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从而处理好国家和企业的经济关系。•1983年4月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全国利改税工作会议的报告和《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决定对国有企业实行第一步利改税----凡有盈利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利润先按55%的税率缴纳所得税,税后利润一部分上交国家,另一部分按核定的留利水平留给企业。•凡有盈利的国有小型企业,根据实现的利润按八级超额累进税率(最低税率为10%,最高税率为55%)税后企业自负盈亏,国家不再拨款。税后利润较多的企业,国家可以收取一定的承包费。然而,由于这一步利改税本身存在着“鞭打快牛”,强调增加财政收入等缺陷,推行后加剧了企业苦乐不均现象,削弱了企业的投资能力。•1984年9月19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决定实施第二步利改税办法,设想完全以税代利。其主要内容是:将当时的工商税按纳税对象划分为产品税、增值税、盐税和营业税,改变企业利润上交形式,国家对国有企业实现的利润分别征收所得税和调节税,调节税后利润为企业留利;•增加资源税、城建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和车船使用税,规定调节税采用一户一率的办法分别核定,即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期利润扣除55%所得税和1983年合理留利部分后,占基期利润的比例为核定的调节税率。企业当年利润比核定的基期利润增长部分,减征70%调节税,一定7年不变。国有小型企业政策仍用第一步利改税办法不变。•但是,由于利改税本身固有的缺陷和外部体制改革不配套,加之正赶上宏观经济过热,接着便是“软着陆”----宏观经济整顿和紧缩,出现了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连续22个月滑波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利改税尚未全面推开,其积极作用尚未发挥出来,就被新的改革浪潮----承包制改革所代替了。③第三次改革浪潮----承包制•从1987年到1991年,我国的企业改革从简单的扩权让利、利改税转向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推行承包责任制,对国有小型企业则实行租赁经营责任制,掀起了第三次改革浪潮。•二步利改税后,国有企业整体效益下滑,企业与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下降。而以首都钢铁公司为代表的,从1981年以来坚持实行承包经营试点的企业都显示出勃勃生机,职工生产积极性一直高昂,企业经济效益也稳步增长。•这种承包经营以“包死基数,确保上交,超收多留,欠收自补”为基本原则,使企业的责权利紧密地结合起来,具有效强的激励作用与约束机制,是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责权利关系的一种较为有效的形式。•鉴于承包经营在试点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在全面总结承包经营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于1987年4月做出了在全国普遍推广承包制的决定。•一包就灵。•1988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暂行条例》,对国有企业的承包经营做出了具体规定,并写入了4月份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同年8月1日生效)中,把两权分离的承包制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初,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7个计划单列市的预算内工业企业中90%以上实行了承包经营,而其中国有大中型企业则在95%以上。•企业的租赁经营是在不改变企业的全民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按照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国家将企业资产有限、有条件、有偿地出租给承租者,并将经营权让渡给经营者的一种企业经营方式。•它主要适用于小型企业。租赁经营最早是从商业、饮食业开始的。1984年沈阳汽车工业公司率先引入工业企业,把小型企业租赁给个人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其经验很快在全国等到了推广。•1987年1月5日,长春百货大楼开始向个人和厂家出租柜台,许多人对此侧目,当时的商业部曾明令禁止。但在武汉,德国人康拉德·皮希勒却已租下东风皮鞋厂的一个车间,时乃1987年6月。上海走得更远,1987年7月8日,日本孙臣氏企业有限公司,在竞标中获得一块土地50年的使用权,这在中国是第一次。•改革:摸着石头过河。•1988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租赁经营暂行条例》,规范了国有企业和租赁经营。这一时期,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小型工业企业实行了租赁经营,有些地方对部分微利或亏损的中型企业也实行了租赁经营。•党的十三大报告对承包制作了充分的肯定,提出:“目前实行的承包、租赁等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是实行两权分离的有益探索”,“无论那种经营责任制,都要运用法律手段,以契约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之间、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广东万宝电器的兴衰•创建:1983年,邓韶深承包广州市二轻机修厂,为一个100多人的小厂。从日本引进国内第一条电冰箱生产线,生产万宝牌冰箱,一度占个国40%的市场占有率,全国最大。1988年,产能超过100万台,产值10亿元。列中国电子电器百强之首。•矛盾:一方面,广州市的一个小企业,副处级;另一方面,国家发改委列为全国四大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并直接参与发展战略与改革事宜。•兼并广州二经系统不良企业,影响企业利润;与党委书记合作不好。•1988年初,广州二轻局盲目指挥,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导致产品积压,呆坏账8亿多元。结局•1989年秋,邓韶深赴加拿大,不辞而别,万宝公司从此一蹶不振。•1998年组建广州市万宝冰箱有限公司。2004年该公司的“万宝”牌电冰箱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2007年万宝品牌被商务部评为2006年度“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邓后返国内,投资也不成功。“马承包”----一个神话创造者的沉浮:•“马承包”,是指原河北省石家庄造纸厂厂长马胜利,他于1984年开始了他的承包之路。当时,河北省石家庄造纸厂亏损,准备找能人承包,一年任务为17万元。当时该厂的销售科长马胜利跳了出来:“17万倒个个儿,保证当年完成70万。”马胜利,1939年出生国企改革与马胜利•结果,由马胜利承包的第一年,就为厂里盈利140万元,承包4年,利润增长21.94倍。1987年,马胜利吸收了横跨全国10多个省市的100多家企业,组建成立“中国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他一个担任了100个分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时,“马承包”名震神州。•他曾4次受到邓小平接见,当选为中共十三大代表,“得到的各种荣誉装满了16皮箱”。然而到1991年5月,马胜利造纸企业集团宣布解散。4年以后,马胜利被免去领导职务。结局•1995年10月,被近辞职,企业申请破产。•开马胜利包子铺•办马胜利纸业公司,均不成功。•承包另的造纸企业,也不成功。•加盟青岛双星集团,不成功•企业承包第一人,二次获全国五一奖章。•谈到失败的原因时,马胜利说:“我那时好胜心强,个人英雄主义,承包对象必须是亏损企业,先把厂里的中层领导派出去,最后连班组长、工人也派了出去,结果外面的企业没搞好,还累及大本营。”④第四次改革浪潮----现代企业制度创新•1992年以来,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企业改革揭开了第四次浪潮的序幕,进入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崭新时期。•这一阶段企业改革的基本任务是:以理顺产权关系,实行政企分开为核心,深化产权制度及其相应体制的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与社会扩大化生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为建立社会市场新经济体制奠定稳固基础。•1992年7月国务院颁发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确立了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目标:使企业适应市场的要求,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企业法人。•1993年11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体制。•1993年12月八届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1994年7月1日正式实行。该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法律依据。•它规范了公司的基本形式,明确了公司股东的权益,描述了公司的基本特征,规定了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它把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法制建设结合起来,以经济立法推动和保障经济改革,使企业改革的措施和成果规范化、制度化。•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总结了改革开放二十年来经验,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理论上作出了新发展和新突破,从而把企业改革的第四次浪潮推向前所未有的高潮。•1997年以后“放小”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国家将企业控制的重点放在关系国计民生、国防军事的大型企业。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确定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规定,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考•老虎出山好,猴子照样跳.(鲁冠球语)•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死一块活一片.•让抢救无望的企业安乐死.•红白喜事
本文标题:中国企业管理案例选讲第五讲B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593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