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这一时期属于西方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向纵深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工业文明时代到来。政治文明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继续在欧洲大陆扩展;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经济文明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思想文化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文学、艺术、电影等有了新的发展。1主干串联·核心回顾一、两次工业革命1.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于英国的条件①前提: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的确立。②资金:殖民掠夺和黑奴贸易为英国工业革命准备了资金条件。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④市场:英国庞大的海外殖民地为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⑤劳动力:通过圈地运动获得大量自由劳动力。(2)成就①纺织业: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②动力机器:瓦特改良了蒸汽机,为机器的使用解决了动力问题。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工厂制成为工业生产的基本组织形式。②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分化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③世界市场:欧美列强成为工业生产的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④社会经济结构:工业取代农业成为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2.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2)成就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被制造出来。②新型交通工具:19世纪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③石油化工: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3)影响①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垄断”成为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形式。②世界市场:第二次工业革命增强了帝国主义征服世界的能力,世界市场至此形成。二、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2.法国共和制的确立(1)背景: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2)成果:1875年宪法的颁布。宪法内容:规定立法权属于由参众两院组成的议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有权选举总统;行政权由总统掌握,总统任期七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3)意义: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3.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背景: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的统一。(2)标志: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宪法内容: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首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是立法机构,它通过的法案由皇帝批准后才能生效,对政府缺乏监督作用。(3)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三、《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1.《共产党宣言》(1)条件:经济:工业革命;阶级: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思想:三大理论来源;主观: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2)内容:肯定了资本主义在人类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宣告了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昭示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3)意义。①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成为国际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兴起,推动了历史进程。2.巴黎公社(1)历史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内忧外患。临时政府倒行逆施,导致了巴黎两大阶级矛盾的激化。(2)革命措施。①政权建设: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国家机器,保障人民的权利。②社会经济: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3)失败原因:没有掌握经济命脉,没有联系其他革命力量,没有发动人民群众,没有成熟政党的领导,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4)历史意义: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四、近代(现代)科学技术1.进化论(1)诞生标志: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2)意义①生物进化论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有力挑战。②它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③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思想界也产生巨大震动。2.相对论(1)背景:19世纪,随着物理学研究的进展,经典力学受到挑战。(2)提出: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3)意义: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人们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3.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00年,德国的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宣告了量子论的诞生。(2)发展①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②丹麦的玻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3)意义:相对论和量子论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是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为现代科技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五、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1)浪漫主义文学①特点: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②代表作: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2)现实主义文学①特点: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典型地再现社会风貌。②代表作:法国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2.美术(1)现实主义①特点:注重表现社会现实。②代表作:法国米勒的《拾穗者》、俄国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2)印象画派①特点:将光和色作为研究重点,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②代表作:莫奈的《干草堆》《鲁昂大教堂》。3.音乐(1)浪漫主义①特点:强调艺术家的个性和独创性,偏重于色彩和感情。②代表:贝多芬开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2)印象乐派①特点:强调音调和音色。②代表作:法国作曲家德彪西创作的《牧神午后·前奏曲》。4.电影: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将艺术与科技结合起来。2高考热点·探究悟道热点考向1全面认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推动因素主要资本主要途径影响开始出现(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市场拓展(17~18世纪)殖民争霸战争商业资本欧洲殖民扩张和掠夺世界市场拓展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工业资本不平等的商品贸易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瓜分世界资本输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典例1】(节选)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材料二图1公元1400年前世界主要贸易路线示意图图2公元1400~1800年世界主要贸易路线和白银流向示意图图3公元1900年前后世界主要航海贸易路线和铁路示意图图4公元2013年五大跨境电子商务市场对中国商品网购需求预估示意图(2)阅读图1至图4,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材料二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解题思路:材料二中的四幅地图分别体现的是公元1400年前、公元1400—1800年、公元1900年前后和公元2013年的世界贸易,反映了世界贸易的历史演变过程。解答本问应注意以全球史观为视角,从贸易的范围、贸易的手段角度,并结合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特征进行解读。答案:示例1:公元1400年之前,古代人类活动分为若干区域,彼此虽有联系但不密切。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但欧亚与非洲、美洲的直接交往较少;贸易以农业和手工业产品为主;世界各地以局部性贸易为主,缺乏稳定的洲际贸易路线。这与生产力水平低下关系密切。1400—1800年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欧洲人将贸易范围扩展到全世界。他们通过三角贸易从美洲和非洲掠夺大量白银、黄金,并用来购买亚洲商品运回欧洲。中国和印度曾经成为白银汇集的中心。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20世纪,在工业革命推动下,新的交通手段和贸易路线出现了。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在世界贸易中居于支配地位。印度和中国等地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起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革命使得世界联系有了突破性发展,网购让洲际贸易更加多样化和便捷化。这一时期美国在世界贸易中保持了领先地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发展壮大。示例2:从发展程度看,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古代亚欧大陆间有陆上和海上丝路,贸易以地方物产交换为主,与其他地区联系较少。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日益密切。这与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等因素密不可分。世界经济开始呈现出全球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互联网成为更先进的联系方式。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从贸易中心的变化看,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以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深化探究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区别与联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指从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开始早期殖民掠夺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地被瓜分完毕所形成的世界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所构成的体系。16—17世纪开始形成,19世纪中期基本形成,到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的持续高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指随着资本主义国家向全世界的经济扩张,原来互相分隔、孤立的各国、各大洲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以至整个世界变成一个统一的市场体系。它开始形成于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的20世纪初,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不仅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而且成为它们的投资场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如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它已变成真正的世界大市场,其代表性组织就是世界贸易组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所谓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指资本主义对全世界的统治体系。它包含三个组成部分: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组成的政治体系;以资本主义市场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新航路开辟后,表现为世界各地联系加强;欧、亚、非、美之间贸易的扩大;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到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北美、日本的普遍建立,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标志着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形成。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为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都处在资本主义的统治之下,直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才将之打破。热点考向2多角度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上半期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标志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的广泛使用动力蒸汽机发电机、内燃机能源煤石油、电力科学指导尚未紧密结合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工业结构以轻工业为主以重工业为主发展过程从英国开始,向外传播欧美多国同时进行,部分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俄、日)经济组织工厂制度确立进入大企业时代生产力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最终形成政治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最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时代国际关系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统治世界,形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导致世界大战爆发【典例2】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本文标题:高考专题4.1-18世纪末-20世纪初的西方与中国(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0621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