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1第二讲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2一、《手稿》写作的背景和马克思的思想转变(一)青年马克思思想发展的总体线索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在哲学上是青年黑格尔派,在政治上是民主主义者。这种思想架构在《莱茵报》时期接触现实问题时即已发生动摇。在1843年《克罗茨纳赫笔记》的历史研究中,他彻底否定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立场,接受费尔巴哈的思想,实现了第一次重大思想转变。马克思接受了费尔巴哈的哪些思想呢?1、自然决定的描述逻辑;2、人的类本质异化与复归的批判逻辑;这是青年马克思思想中隐性的支配性思想。(二)写作手稿时的思想背景马克思是哲学专业出身,他之所以研究经济学,是因为受了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赫斯、蒲鲁东的影响。《手稿》是马克思从人本主义哲学出发对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所作的批判。其中的人本主义异化劳动理论还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三)《手稿》中的两条线索1、一条是明显的主导的人本主义的线索,这是马克思对费尔巴哈人本学异化论的延伸和对赫斯经济异化思想的系统化。【此时的马克思认为,人本学是国民经济学的秘密,劳动是资本的秘密,社会的人是货币的秘密。】2、另外一条是隐蔽的不自觉的线索,即从经济现实出发的客观线索。关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日】广涉松: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三个先验预设1、人未异化的本真存在;2、异化了的非本真存在;3、通过对异化的扬弃而恢复人的本真存在;马克思就是从上述劳动异化理论的预设出发,对现实的劳动的非人状况进行哲学—伦理学的批判。二、关于《手稿》的创作时间、由来、结构、出版及其影响。1、创作时间:1844年4月到8月。不是为了发表而写作的。2、由来:梁赞诺夫——马克思《巴黎笔记》照相版手稿——10个笔记本中有3个是相对对立的理论文本。3、出版:1927年。中文版:1957年。4、传奇遭遇:最难解读、引用最多的解读;近期的2次重大解读(前苏联的“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解读、中国理论界“类哲学”和“实践人道主义”解读);《手稿》在80年代中国的反响(讨论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理论的第一次热潮)5、影响:西方——“新的福音书”,“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马克思的中心著作”,“概括了马克思的全部精神的唯一文献”亨·德曼:“新发现的马克思”。赖特·米尔斯、弗洛姆、胡克、海尔布隆纳5三、《手稿》中的话语及架构(一)《手稿》中的语境复杂,有三种不同的话语1、处在被告席上的资产阶级社会制度及其国民经济学2、对蒲鲁东——青年恩格斯的审判;3、超越国民经济学范围的哲学人本主义批判;(二)架构1、用社会主义观点在国民经济学范围内批判经济现象2、从哲学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出发,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进行批判,即教材的异化理论部分。四、《手稿》的主要思想(一)异化劳动思想1、异化的概念和近代启蒙思想家的异化思想霍布斯、卢梭、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和赫斯等人的异化思想。2、创作《手稿》前马克思前对异化的阐述《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论犹太人问题》、《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73、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性研究西方近代政治经济学的发展:重商主义、重农主义与自由主义国民经济学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性考察首先,肯定了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合理意义,同时洞察到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深刻矛盾;其次,马克思通过对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根本矛盾的批判,从中剥离出了劳动范畴,说明了要解决这一矛盾,关键在于对劳动范畴的正确理解。8马克思扬弃了黑格尔的异化观和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一方面,马克思用物质生产劳动取代了黑格尔的精神劳动,指出了黑格尔对劳动的唯心主义理解的实质在于把它仅仅看作“自我意识的外化”,即设定物性,视之为精神的一个环节。在黑格尔那里,“物性因此对自我意识来说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在费尔巴哈的影响下,马克思通过把“自由自觉的活动”置于感性的基础上,使劳动的主体由黑格尔的绝对精神变成“肉体的、有自然力的、有生命的、现实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另一方面,马克思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创造商品、资本和私有财产的劳动并不是抽象的“一般劳动”,而是异化劳动,从而开始超越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动就是有悖于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异化劳动。94、《手稿》中马克思对异化劳动的阐述1)在《工资》部分阐述国民经济学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六对矛盾:矛盾一,理论上劳动的全部产品属于工人,实际上工人只得到“繁衍工人”所必须的部分。矛盾二,理论上一切东西都可以用劳动购买,实际上工人什么也不能买,还要出卖自己和自己的人性。矛盾三,理论上劳动是人用来增加自然产品的价值的唯一东西,实际上工人惟土地所有者和资本家的命是从。矛盾四,理论上劳动是不变的物价,实际上劳动价格波动最大。矛盾五,理论上工人的利益从来不同社会的利益对立,实际上社会却总是同工人的利益对立。矛盾六,理论上地租和资本利润是工资受到的扣除,实际上工资是土地和资本让工人得到的一种扣除。102)马克思的异化劳动思想异化与对象化的区别:其一、对象化劳动是劳动的肯定方面。指人们在对自然界改造和占有的劳动过程中劳动的实现,说明了任何劳动都能够创造产品,而劳动产品是固定在对象中的物化劳动,所以,劳动的对象化是任何社会物质生产的共同内容,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二、异化劳动则是劳动的否定方面。这是因为劳动者生产出的劳动产品虽然是劳动的对象化,但由于这一产品不仅不归劳动者所有,反而成为压迫、奴役劳动者的异己的力量,因而它是私有制下的一种特有的劳动形式。其三、对象化劳动不等于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包含对象化劳动。也就是说,对象化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发生异化,而把对象化和异化联系起来的是私有制。异化劳动的四个层面(详细内容见《手稿》):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活动的异化、劳动者同他的类本质相异化、劳动者同其他人(人与人)的异化11马克思《手稿》时期的“异化”概念与《资本论》时期的“异化”概念的区别。在《手稿》中马克思讲的异化概念依赖于类本质的抽象概念。即假定了人有一种抽象的“类本质”,异化的消除就是人的类本质的恢复。但后来马克思放弃了以类本质作为异化理论的基石,转向以市场销售、交换自己的所有来讨论异化,即指出在迫于生存压力的销售和交换中,工人丧失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和自主性、丰富性的人格。马克思从交换角度,分析现代人的生存离不开越来越复杂和密集的社会交换,在交换中,某种形成了内在逻辑和法则的系统左右了交换者,使他们丧失了自主性,不得不不由自主地不停地交换自己。1844年手稿特别是第一手稿中不重视交换,甚至有理想化劳动就是不用交换的艺术创作之说,而资本论中高度重视社会交换。这个萌芽在44年手稿的第二、三手稿中已经有所显露,资本论时期是更放大了而已。这是两条马克思分析异化的两条思路。即前者与类本质丧失相关,后者与为了生存不得不进行的出售、交换相关。12(二)私有财产与共产主义(哲学共产主义)1、回顾在《手稿》之前对共产主义的探索。《莱茵报》时期、《德法年鉴》时期2、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论证首先,论证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异化与私有财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劳动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前提的,是资本、地产和劳动三者分离的结果。同时,私有制又是劳动凝结物,是异化劳动的积累。因此,从静态来看,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是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二者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但从动态来讲,异化劳动是更为根本的东西,是异化劳动产生私有制而不是相反。因此,马克思指出:“我们通过分析,从外化劳动这一概念,即从外化的人、异化劳动、异化的生命、异化的人这一概念得出私有财产这一概念。”“诚然,我们从国民经济学得到作为私有财产运动之结果的外化劳动(外化的生命)这一概念。但是对这一概念的分析表明,与其说私有财产表现位外化劳动的根据和原因,还不如说它是外化劳动的结果,正像神原先不是人类理性迷误的原因,而是人类理性迷误的结果一样。后来,这种关系就变成相互作用的关系。”13这个时期马克思以异化劳动来探索私有制的起源,与后来从生产力发展、分工和交换的思路来分析私有制的产生相比较而言,前者是不太成熟的。然而,通过异化劳动来探索私有制的起源也有其价值,即私有制不是永恒的,而是有起源的,从而打破了古典经济学关于私有制永恒论的形而上学观点,揭示了它的历史暂时性。从私有财产的历史暂时性出发,马克思进一步从私有财产的运动追溯到生产的运动,得出了共产主义是生产运动必然结果的结论。“私有财产的运动……是以往全部生产的运动的感性的表现”,而资本主义的自然科学“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这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社会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孕育着共产主义的必然性。14其次,批判当时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马克思重点批判“粗陋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虽然提出了否定私有财产的要求,但实质上要求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财产的平均化。它是对财富的嫉妒和贪欲,它必然会导致抹煞天赋、否定个性和否定文明,它“不过是想把自己作为积极的共同体确定下来的私有财产的卑鄙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的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单纯倒退,恰恰证明私有财产的这种扬弃决不是真正的占有。”这种共产主义理论的根源在于:一、从客观上看,只有到私有财产发展的最高和最后阶段,即在现代工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异化劳动作为私有财产的真正主体的本质的秘密才会暴露出来,只有在这时才有可能形成真正的科学共产主义的运动和理论;二、从理论上看,“粗陋的共产主义”和企图通过专制或民主国家来实现共产主义以及想通过废除国家来实现共产主义的理论,由于对私有财产只是从客体方面去考察,而没有从主体方面去考察,见物不见人,因而也就不能够认识私有财产的真正主体本质,进而认识其产生的根源,真正从根本上扬弃它。15再次,马克思在《手稿》中阐述了他所理解的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如何理解这段话?马克思把共产主义定义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说明共产主义并不取消私有财产运动和自我异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成果。共产主义扬弃异化劳动,并不否定对象化的劳动,而是对劳动的对象即对象世界的真正占有。扬弃的是劳动方式,而不是劳动本身。对象世界是人的本质(即劳动)的对象化,是人们在迄今为止的劳动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因此重新占有对象世界不过是恢复人们一度失去了的本质。16但这种占有不是作为彼此对立相互为敌的利己主义的个人并为了利己主义的目的去占有,而是由社会地联合起来的人并且为了社会的目的去占有。“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直接的、片面的享受,不应当仅仅被理解为占有、拥有。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而对人的本质的复归,也不是让历史倒退回去,恢复人类的原始状态,不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的世界的抽象否定,向贫穷的、没有需求的人——他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的非自然的单纯的倒退”,而是彻底的、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丰富成果的。对于“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同于人道主义”的判断。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自然界向人的生成,自然界通过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通过工业,变成了属人的自然界,即符合人的本质需要的自然界,所以是完成了的自然主义。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也就是完成了的人本主义。因为扬弃了自然界的直
本文标题:第二讲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1660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