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十七社区“暖夕阳”社会工作助老服务项目个案工作案例一、个案的基本情况及分析(一)基本资料侯某,男,1939年7月17日出生,小学文化,丧偶,退休前系122团退休工人,现居住在17小区44栋431室。(二)背景情况1、家庭情况:老伴于2010年12月28日去世后,独自一人生活。夫妻二人育有3个女儿,经济情况尚好。大女儿在122团防疫站工作,现在天富名城购买房屋;二女儿在122团医院工作,;小女儿现在132团团场种地。三个女儿因工作、路途遥远等原因无法经常回家陪伴。2、个人工作经历:1956年从河北老家参军入伍,1960年2月至1961年9月从张掖转到工农兵司令部服役。退伍转业后自流到122团在机务上工作。1999年退休后于2004年与退休的老伴在17小区购房并搬来居住。2003年3月老伴查出患有肝癌,到12月去世期间一直由侯某悉心照料。(三)独居老人面临的问题分析有:1、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独居老人由于丧偶,且子女因工作长期在团场工作,又因为现在社会转化——“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居民楼中居住人员比较混杂,相互之间不认识。人与人交流较少。2、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老人独自生活多年,因腿部疾病以致入厕时蹲起困难,有自卑感,不愿与社会接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经常是得过且过、消极面对。子女成家后自立门户,不再与老人居住在一起。老伴的去世、家庭的分化对老年人的生活和心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子女与老人的分居不仅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难以得到子女时时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心,更重要的是老年人期望的是热闹的家庭氛围,这种分居难免使老年人不时感到寂寞孤独。3、心理方面的问题:由于长期独居他常常感到孤独无助。心里渴望有人能够陪伴。(四)老人自身的优点和资源:独居老人侯某爱好吹口琴,可以让老人发挥人生余热,帮助别人;年轻时喜欢跳交谊舞,以此为媒介鼓励老人多参加社区文化娱乐活动。融入到社区大家庭的生活中来。(五)、处理原则应该遵循:了解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尊重老年人的对事物基本看法和态度、与老年人建立信任关系,耐心、积极地倾听老年人的谈话等原则。二、制定计划社会工作者多次上门探访独居老人侯某,通过多次交谈首先建立信任关系,了解他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开展个案工作,制定个案工作方案如下:(一)方案目标近期目标:1、帮助老人调整自身心理情绪,使精神得到抚慰,并能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2、排解独居老人因为身体的病痛而导致的情绪的低落,让独居老人多回忆一些生活的乐趣。鼓励独居老人积极面对疾病,以良好的心态对待疾病。在这个阶段,可以利用的方法有社会工作者与独居老人的个案访谈,以及通过家庭会谈让其家人对独居老人进行劝导。3、改善独居老人与邻里关系,争取能够及时得到邻里的帮助。远期目标:消除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帮助独居老人建立新的人际网络。重塑自我,适应社区环境,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在各种活动中认识异性老人,重组幸福的晚年生活。从而达到助人自助。(二)实施的策略1.入户探望,进行精神慰藉,根据独居老人侯某的服务需求特点,社区工作者上门看望老人、生病住院期间进行慰问,与老人聊天,帮助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增强老人的生活信心。2、为服务对象提供情绪疏导服务。社工利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与技巧,鼓励服务对象说出他的困境与痛苦,通过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的训练使得他能够调节心情,逐步建立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信3.引导独居老人多次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文体娱乐活动,帮助独居老人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参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服务活动中,如;棋牌赛、文艺演出、冬至送饺子、独居老人茶话会等,使老人健康快乐的生活。4、挖掘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鼓励他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提升她的自我认同度,强化自尊、自我能力和价值。5、倡导邻里互助、党员“一对一”帮扶,动员同单元党员杨某参与帮助侯某,就近为独居老人提供帮扶,融洽的邻里关系充实了老人的生活,并且达到助老自助。三、方案实施步骤1.收集资料(1)与独居老人侯某谈话,倾听他的心声,了解侯某独居生活中交际困难、经济情况、人际关系,生活习惯,老年人对其生活的满意度、服务需求等,对儿女离家不能经常回家探望的看法,尽量了解侯某个性。(2)与独居老人侯某儿女交谈,了解独居老人的家庭情况,家庭生活状况。2.具体解决方法(1)个案会谈。与独居老人侯某进行个案会谈,以便了解和掌握独居老人各个方面的生活情况,并帮助及时解决他所面对的困难与问题。会谈中要注意独居老人的情绪变化。(2)通过入户探访,提供心理、精神支持服务社区工作者经常去独居老人家中探望老人,通过与独居老人的谈话,了解独居老人的服务需求。独居老人讲述了现在子女都在团场工作,因为工作和路途的原因,回家次数比较少,他内心非常伤心。然后老人开始回忆老伴得病期间的事情,说到激动处还眼眶发红。情绪很是激动,对独居老人的身心有极大的不利影响。社区工作者在其讲述的过程中适时的给予回应和安慰。社工告诉老人,要以良好积极的心态面对老伴的生老病死,如果整天这样激动,这直接影响到老人心情,不利于身心健康。设法转移独居老人的注意力,走出斗室,多接触外面的世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网络,多与其它老人接触。只要生活的视野开阔了,精神上的痛苦也就会随之淡化和消失。鼓励老人经常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3)亲情关爱服务接触老人女儿,社区工作者和独居老人侯某的三个女儿联系,了解她们工作情况、老人与她们的关系、以及她们对老人的看法评价,从而协助她们了解老人的独自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求得她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帮助老人走出孤独无助的精神状态。组织老人与女儿进行一次交心的会谈,增进子女与老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建议子女平时多打电话给老人,多回家看望老人,减少老人的孤独感,为融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提供条件,继而用家庭的温暖来感化老人,逐步改变老人消极的生存观。(4)康复辅助服务邀请独居老人参加社区举办的有专业讲师讲课的关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老年病的防治、保健等科普知识讲座。帮助老人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康复、心理健康。(5)社会环境服务,建立社区支持服务网络整合社区资源,营造温暖的集体环境,鼓励其接触社会环境,解决老人不愿与人交往问题。在社区开展老年人活动项目,增进老人与同龄人的交流,广交朋友。建议老人多走出家门,多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培养兴趣爱好,通过参加社区组织各项活动及到广场跳交谊舞等活动来填补生活上的空白,增添生活的情趣,使自己精神有所寄托。与独居老人所住的单元的楼栋长、社区党员杨某联系,把独居老人侯某的基本情况和实际困难对他做了简单的交代。杨某表示会对老人多关心。老人除了感受到大家的关怀温暖之外,还在情感和自尊方面感受到重视,有效缓解了老人自身的孤独无助的心态。在这样良好的基础上面,社区工作者鼓励老人多与左邻右舍交流沟通,邻里关系变得融洽。(6)发掘老人自身资源,使老人快速融入社会大家庭老人口琴吹的好,社区工作者安排老人在平时的文娱活动中展现特长,这种特长的发挥。使得老人恢复自信,改变自卑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并在与人交往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吸引了异性老人的注意。目前与一名异性老人关系非常融洽。3、监督执行进度。(1)、检查方案执行情况。由服务组组长王建成负责检查指导。(2)、跟踪方案执行情况。由社会工作者陈琼开展跟踪服务,确认服务的效果。(3)、监督方案实施进度。由社会工作师王建成、周建军负责监督,以便及时调整服务,保证服务的适当性和有效性。4、处理危机。随时发现并解决方案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保证该方案的顺利实施。四、结案在多次入户和参与社区组织的活动后,独居老人侯某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变,整个人变得开朗、爱说爱笑经常对人说,现在生活越来越有意思了,也有了说得来并且相处很融洽的交往异性朋友。老人的女儿与老人现在也基本做的一个星期打电话联系一次,工作空闲时尽量做到半月回家探望老人一次。让老人感受的了来自家庭的温暖,子女的关心有效地缓解了老人的孤独无助、抑郁的状态。与邻里的关系融洽,生活遇到困难时能够得到邻里的帮助。综上总体来看,独居老人侯某的服务需求已经基本达到,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故予以结案。五、方案评估(一)服务对象对服务的满意度:通过社区工作者的服务,独居老人侯某精神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变,老人的服务需求已经基本解决,生活状态改善了很多,老人积极参加社区的各项活动,与周围的邻居交流增多,提升了自身的自信心,增强了老人对社区的认同感。工作目标已经达成。(二)服务对象的改变情况和个案目标达成情况独居老人侯某从有自卑感、孤独无助,不愿与社会接触,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时经常得过且过、消极面对的状态转变成精神饱满,自信健谈,对生活充满了热情,与邻里关系融洽,在生活中能够得到邻里的帮助,并且愿意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三)过程评估:1、介入初期: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通过谈心、倾听,社工与服务对象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关系,介入初期社工了解到了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主要的问题和需求,根据服务对象的情况制定了服务计划。2、介入中期:根据服务计划,详细了解了服务对象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家庭及身体状况、通过情绪疏导、帮扶等服务,构建社会支持网络,逐步解决服务对象心理、情绪问题。3、介入后期:社工通过经常性的探访以及重点帮扶等,给予了服务对象很大的情绪支持和身心上的帮扶。同时在社工的引导下,服务对象的亲情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们互相体谅,和睦相处。通过社区活动、小组活动,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关爱,与居民之间的交流,消除了服务对象的自卑心理,让服务对象对社工非常信任,对社区的服务感激。4、介入结束期:对于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生活态度的改变、情绪的稳定、问题的解决,社工告知服务对象应注意的事项,告知个案服务将会结束,转入个案管理,还是会跟进服务,只是跟进的频率可能会没有那么频繁而已,服务对象也表示理解。六、服务反思1.工作总结与不足本案老人在社会关系和人际沟通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断裂与混乱,工作在团场的女儿们由于工作的原因,无法经常与老人联系、看望。因为家庭支持的缺乏,导致了老人产生自卑、孤独无助,开始变得缺乏自信,这种不到位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老人问题的根源。因此,尽快为老人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是至关重要的。社工在个案中尝试运用了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使用间接治疗技巧,通过改善周围环境和辅导第三者来间接影响服务对象。但由于工作经验的原因,一开始就渴望从改变老人的想法着手,这个做法被证明效果不是非常明显,走了许多弯路。本次个案,基本达到了既定的目标。但是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情绪。服务对象很期待社会工作者到来,而且把与社会工作者的谈话当成了一种缓解自己心情的手段。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由于老人的人际圈子太小,不主动和其他老人交流,还有独居老人缺乏相应的娱乐活动,大部分老人在没有家人看望的时候都容易觉得无聊和孤独。社会工作者的到来能一定程度上排解这种无聊,但是社会工作者一旦离开,老人又会开始觉得寂寞。2.工作感悟本次服务过程中能够去得较好效果,充分挖掘并整合了服务对象的相关资料,这决定了社工开展工作的专业成效。由于社会的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独居老人表示很孤独,甚至有些抑郁的感觉,能有人来说说话,是独居老人最普遍的精神需要。因此整合服务对象周围的资源进行持续的帮助和关注,以及对独居老人的长期关注和帮扶是有效的做好本次服务的重点。今后社区已经把关注独居老人的生存状况作为社区工作人员考核的一项工作。社区应尽可能创造条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社区各项活动,培养个人爱好,丰富晚年精神文化生活,努力维护老年人的独立生活能力,使他们在更长的时间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全面提高独居老人的生活质量。项目负责人:王建成社工(攥写人):陈琼服务对象:侯某附件一:独居老人侯某社会工作支持网络评估表附件二:独居老人侯某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附件三:独居老人工作记录附件四:活动图片附件一:侯某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类别姓名(名称)关系帮助侯某的愿望助力能力资源接触次数关心密切程度
本文标题:个案工作案例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27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