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专题二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专题二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高考考点:(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一、新中国的科技成就1、宏观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内容:与第三次科技革命联系时间:以80年代为界20世纪80年代前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的不同(1)80年代前:主要是为了冲破美苏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2)80年代后:进行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2、两弹一星的研制A、研制的时代背景及原因材料一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标志。——邓小平材料二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高科技成果能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它的国际地位。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维护国家安全。B、成就及意义(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意义: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的行列。(2)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3)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美国从1939年开始研究原子弹,到1957年生产导弹核武器,用了近18年时间;中国从1959年正式起步研制导弹和原子弹,到1966年成功进行导弹核开始试验,仅用了7年时间,比美国缩短了11年多。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中国只用了两年多时间,就以最快速度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民用核技术的发展——核电厂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浙江秦山核电站B、成就(1)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意义: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的行列。(2)1967年,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氢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特点:以最少的研制经费,创造了最快的速度。(3)1966年成功试验导弹核武器。中国从此拥有了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4)一星: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中华第一星——“东方红—1”号卫星总结(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维护了我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环境。C、意义3、空间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神舟”号飞船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评论:“中国的航天计划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中国展示了强大的航天技术能力。”西班牙《世界报》评论说:“中国龙已经飞起来了,而且飞得很高,它使整个中国充满了自豪。”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意义: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中国的航天科技步入以达国家行列;为中国带来4、“东方魔稻”、“银河”系列计算机5、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国家的独立(保障)党和政府的重视经济实力的增强科学家的努力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扫盲教育•划分文盲的标准:•2001年,联合国重新定义的新世纪的文盲标准为:第一类:不能读书识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老文盲;第二类: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类:不能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和管理的人。2、义务教育3、高等教育《义务教育法》、“科教兴国战略”、普九恢复高考、“211工程”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956年;内涵)“双百”方针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具体地说,“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1、提出(1956年;内涵)2、方针遭遇曲折(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文革)原因(直接、根本)3、“双百”方针的恢复(十一届三中会会后)4、“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
本文标题:专题二十五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1643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