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石油工程概念题1.采油速度:年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2.开发程序:把油田从勘探到投入开发的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合理地安排钻井,开发次序和对油藏的研究工作,指导油田逐步投入开发。3.主力油层:分布比较稳定、渗透率比较高、储量比较丰富的油层。4.基础井网:以主力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5.开发步骤:从部署基础井网开始,直到完成注采系统,全面注水和采油的整个过程中每一步的具体做法。6.稳产期:油田达到所需要的采油速度后,以不低于此采油速度生产的期限。7.稳产期采收率:到稳产期末,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8.无水采收率:注水开发油田,油田见水前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9.水驱采收率:油井含水率达到98%,水驱开发结束时,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比值。10.开采方式:以何种能量将原油从井底举升到地面。11.开发方式:在油藏开采过程中以何种能量将原油从油层驱替到井底。12.开发层系:一些独立的、上下有良好隔层、油量物性相近、驱动方式相近,具有一定储量和生产能力的油层组合而成。13.驱动方式:油层在开采过程中,主要依靠哪种能量来驱油。14.开采特征:油田开发过程中,产量、地层压力、生产气油比等开发指标随时间的变化特征。15.弹性驱动:依靠油层岩石和流体的弹性膨胀能量来驱油的油藏。16.溶解气驱动:当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以后,依靠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气泡膨胀能量来驱油的油藏。17.气压驱动:当油藏存在气顶时,依靠气顶中压缩气的膨胀能量来驱油的油藏。18.重力驱动:依靠原油自身的重力将原油驱动到井底的油藏。19.注水方式:油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和它们之间的排列关系。分为边缘注水、切割注水、面积注水、点状注水四种20.面积注水方式:将注水井和生产井按一定几何形状和一定密度均匀地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21.面积波及系数:注入水波及到的面积占井网面积的比值。22.含水上升率:每采出百分之一地质储量含水率的上升值。23.渗透率非均质系数:最高渗透层的渗透率与开发层系内厚度加权平均渗透率的比值。24.面积注水系统单元:对于有限伸展,均称布井的任何面积注水系统,均可按以注水井为中心,划分成有限个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单元气”。25.比单元:在面积注水方式下,根据注采井数比的大小,将面积注水系统单元划成更小的单元。26.地质评价:应用科学的方法预测含油面积和可采储量。27.投资率:建成单位产能万吨所花费的投资。28.财物内部收益率:项目在整个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等于零时的折现率。29.动态投资回收期:以净现值算,项目的净收益抵偿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30.投资利润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利润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平均利润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31.投资利税率:项目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后的一个正常生产年份的利税总额或项目生产期内的平均利税总额与资本金的比率。3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与全部资产总额的比率。33.流动比率:项目各年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率。34.速动比率:项目流动资产总额减去存款后与负债总额的比率。35.递减率:单位时间单位产量的变化率。36.水驱规律曲线:油田含水率达到一定数值后,累积产水量的对数值与累积产油量呈现直线关系,该直线称水驱规律曲线。37.地层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单压力地层油体积的变化值。38.溶解气油比:单位体积地面原油溶解天然气的地面体积。39.地层油体积系数:地层油的地下体积与地面脱气后体积的比值。40.天然水驱动指数:天然水驱采出的累积液量占总累积液量的百分数。41.人工水驱动指数:人工注水驱动采出的累积量占总累积液量的百分数。42.弹性驱动指数:弹性驱动采出的累积液量占总累积液量的百分数。43.弹性产率:封闭弹性驱动油藏单位压降产出的液量。44.表皮效应:井筒周围很小的区域内由于各种原因,其渗透率与油层渗透率有着很大差别,产生一个附加压降,这种现象叫表皮效应。45.表皮因子: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系数,称表皮因子。46.井筒储存系数:单位压降井筒内可压缩原油弹性释放或收缩的体积。47.饱和油藏: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的油藏。48.未饱和油藏: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油藏。49.两相体积系数: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时,地层油与其释放出气体的总体积与地面脱气原油的体积比。50.阶段采出程度:某一生产阶段内累积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51.指数递减:递减率为常数的油田产量递减规律。52.采油方法:才有方法通常是将流到井底的原油采到地面上所采用的方法,其中包括自喷采油法和人工举升法两大类。53.自喷采油:利用油层本身的能量就能将油举升到地面的方式称为自喷。自喷井生产分为:油层渗流、多相垂直管流、嘴流、地面管线中的流动。54.气举采油:气举是利用从地面注入高压气体将井内原油举升至地面的一种人工举升方式。55.机械采油:利用各种机械将油采到地面上来的方法叫机械采油。56.油井流入动态:是指油井产量与井底流压的关系,它反映了油藏向该井供油的能力。57.IPR曲线:表示产量与流压关系的曲线成为流入动态曲线,简称IPR曲线。58.采油指数:是一个反映油层性质、厚度、流体参数、完井条件及泄油面积等与产量之间的关系的综合指标,其数值等于单位压差下的油井产油量。采油指数大,才有能力强。59.产液指数:产液指数是指单位生产压差下的生产液量。60.产水指数:单位生产压差下的产水量。61.井底流压:油井正常生产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62.流动型态:是指流动过程中油气在管线内的分布状态。63.滑脱现象:在气-液两相管流中,由于气体和液体间的密度差而产生气体超越液体流动的现象称为滑脱。64.滑脱损失:因滑脱而产生的附加压力损失称为滑脱损失。65.气相存容比:管段中气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值。66.液相存容比:管段中液相体积与管段容积之比值67.临界流动:是指流体的流速达到压力波在流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即声波速度时的流动状态。68.临界压力比:对应与最大流量时的压力比称为临界压力比。69.节点系统分析:通过任一选定的节点把从油气藏到地面分离器(或用户)所构成的整个油气井生产系统,按计算压力损失的公式或相关式分成几个部分,既可以将各部分的压力损失关联起来,又可对影响流入、流出节点处流量的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和优选,使油气井生产系统实现最优化。70.节点:在油井生产系统中,节点是一个位置的概念,它可分为普通节点和函数节点两类。71.求解点(解节点):应用节点分析方法时,通常要选定一个节点,将整个系统划分为流入节点与流出节点两个部分进行求解,这个节点就叫做求解点。72.功能节点:把这种压力不连续即存在压差的节点统称为功能节点。73.生产压差:与静液面和动液面之差相对应的压力差即为生产压差。74.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75.分层开采:在多油层生产条件下,要对各小层分别加以控制,这就是分层开采。76.单管分采:在井下只下一套油管柱,用单管多级封隔器将各个油层分隔开,在油管上与各油层对应的部位装一配产器,并在配产器内装一油嘴对各层进行控制采油。77.多管分采:每个层段都有自己单独的液流通道和井口油嘴,各层之间没有干扰78.气举启动压力:随着压缩机压力的不断提高,环形空间内的液面最终将达到管鞋(注气点)处,此时井口压力达到的最高值称为启动压力。79.气举工作压力:趋于稳定时的井口注入压力称为工作压力。80.冲次:每分钟内完成上、下冲程的次数称为冲次。81.初变形期:抽油机从上冲程开始到液柱载荷加载完毕,这一过程称之为初变形期。82.泵效:在抽油井生产过程中,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的比值叫泵效。83.充滿系数:进入泵内的液体体积与柱塞让出的泵内体积之比叫泵的充满系数。84.余隙比:活塞在下死点时吸入阀与排出阀间的泵筒容积与活塞让出的容积的比值。85.气锁:在抽汲时由于气体在泵内压缩和膨胀,使吸入和排出阀无法打开,出现抽不出油的现象叫气锁。86.防冲距:活塞在下死点时,活塞与固定阀之间的距离。87.动液面:是指油井生产时油套环形空间的液面。88.静液面:是关井后环形空间中液面恢复到静止(与地层压力相平衡)时的液面89.沉没度:泵深与动液面的差值。90.下泵深度:泵位于地面以下的深度。91.折算液面:把在一定套压下测得的液面折算成套管压力为零时的液面。92.等强度原则:要求各级抽油杆上部断面上的折算应力相等。93.折算应力: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差值的一半与最大应力的乘积的开方。94.抽油杆使用系数:考虑到流体腐蚀性等因素而附加的系数。95.曲柄平衡:是将平衡重加在曲柄上。适用于大型抽又机。96.游梁平衡:是在游梁尾部加平衡重,使用于小型抽油机。97.复合平衡:在游梁尾部和曲柄上都加有平衡重,是游梁平衡和曲柄平衡两种方式的组合,多用于中型抽油机。98.气动平衡:是通过游梁带动的活塞压缩气包中的气体,把下冲程中做的功储存成为气体的压缩能;在上冲程中被压缩的气体膨胀,将储存的压缩能转换成膨胀能帮助电动机做功。99.机械平衡:是以增加平衡重块的位能来储存能量,而在上冲程中平衡重降低位能来帮助电动机做功的平衡方式。100.油井负荷扭矩:对于曲柄平衡的抽油机,悬点载荷在曲柄上产生的扭矩称之为油井负荷扭矩。101.曲柄平衡扭矩:对于曲柄平衡的抽油机,曲柄及其平衡重在曲柄上造成的扭矩称之为曲柄平衡扭矩。102.扭矩因数:负荷扭矩与悬点载荷的比值。103.净扭矩:曲柄上的负荷扭矩于曲柄平衡扭矩之差称之为净扭矩。104.有效平衡值:是抽油机结构不平衡及平衡重在悬点处产生的平衡力,它表示被实际平衡掉的悬点载荷值,因此,称之为实际有效平衡值。105.等值扭矩:就是用一个固定扭矩来代替变化的实际扭矩,使其电动机的发热条件相同,则此固定扭矩为实际变化扭矩的等值扭矩。106.水力功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将一定量的液体提升一定距离所需要的功率。107.光杆功率:通过光杆来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需要的功率。108.小层注水指示曲线:是表示各小层段注入压力与分层注水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09.注水井指示曲线:是表示注水井在稳定流条件下,注入水压力与注入量之间的关系曲线。110.吸水指数:是指单位注水压差下的日注水量,是反映油层吸水能力的指标。111.比吸水指数:是指每米油层有效厚度的吸水指数。112.视吸水指数:是指日注水量与井口注水压力之比。113.相对吸水量:是指在同一注入压力下,某分层吸水量占全井吸水量的百分数,是用来衡量各分层相对吸水能力的指标。114.吸水部面:就是在一定注入压力下沿井筒各射开层段吸收的注入量。115.正注:注入水从油管注入。116.合注:注入水从油管和油套环空同时注入。117.配注误差:配注误差用来表示配注准确程度,其定义式为:配注误差=(设计配注量-实际注水量)/设计配注量*100%118.层段合格率:层段合格率=合格层段数/注入层断数×100%119.欠注:配注误差为“正”则说明未达到注入量,称之为欠注。120.超注:配注误差未“负”则说明注入量超过配注量,称之为超注。121.破裂压力:地层达到破裂时的压力叫破裂压力。122.延伸压力:裂缝开启后,能使其向地层深处延伸的压力。123.有效垂向应力:上覆岩层的重量与油气层中孔隙压力的差值。124.破裂压力梯度:是指地层破裂压力与地层深度的比值。125.前置液:它的作用是破裂地层并造成一定几何尺寸的裂缝,以备后面的携砂液进入。126.携砂液:它起到将支撑剂代入裂缝中并将支撑剂填在裂缝内预定位置上的作用。127.顶替液:它是用来将携砂液送到预定位置,并有预防砂卡的作用。128.裂缝导流能力:是裂缝闭合后,支撑剂充填带对于储层流体的通过能力。129.闭合压力:裂缝闭合时的压力。130.干扰沉降:由于砂子在缝中并不是孤立的单一颗粒,而是在一定的浓度下,此时,一颗砂子的沉降,受到其它砂子的影响,这种条件下的沉降称为干扰沉降。131.增产倍数:是压裂前、后油气井采油指数的比值,它与油层和裂缝参数有关。132.滤失百分数:虑失百分数等于虑失体积和地面单元体积液在缝中的剩余体
本文标题:石油工程复习概念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2851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