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一章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一、心理健康的概念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二、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适中,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具有自觉性、果断性、顽强性和反应适度4、人格稳定协调、统一完整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一)中学生发展性心理问题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自我意识高涨、人格出现了暂时的不平衡性、独立意识日趋强烈2、人际交往问题(1)定义:人际交往也称为人际沟通。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2)分类:①亲子关系②师生关系③异性交往方面④同伴关系: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3、学业发展问题(1)学习动力问题:学习动力不足、厌学厌学的心理主要表现:①缺失内部学习动力②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③逃避学习(2)学习能力问题:①学习计划性差②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策略③呈现出无意义学习状态(二)中学生障碍性心理问题1、抑郁症:以持久性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2,恐惧症:恐惧症是对特定的无实在危害的事物与场景的非理性惧怕,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在会场上演讲、在公共场合进餐时交谈)3、焦虑症:焦虑症是一种具有持久性焦虑、恐惧、紧张情绪和植物性神经障碍的脑机能不适感,学生中常见的焦虑反应是考试焦虑4、强迫症:(1)强迫症即强迫性神经症,是一种神经官能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2)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3)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4)森田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5、网络成瘾5、网络成瘾(1)网络成瘾的含义中学生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到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2)网络成瘾的原因①网络自身的诱惑②网络的相关法规不健全③家庭环境的影响④上网者自身因素(3)网络或瘾的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心理干预的手段①强化干预②厌恶干预法③转移注意力法④替代、延迟满足法⑤团体辅导法【补】简述压力产生的来源。(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力源是指通过对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性信息(3)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指造成个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求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境与事件(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是指要求人们适应和应付的文化变化问题。
本文标题: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1047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