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广告经营 > 《中外教育史》简答试题与答案-2019
《中外教育史》简答试题与答案2019年简述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的重要举措。(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简述唐代学校管理具体制度。具体制度:1.淘汰和留级2.制裁和解退简述东林书院的办学特点。(1)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讲会制度;(2)推崇程朱理学,反对当时流行的王守仁“心学”;(3)容纳各种实学;(4)讽议朝政,裁量人物。简述学在官府的内涵。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简述《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的内涵。答:《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四书》之首。是儒学者论述大学教育的一篇论文。儒家对大学教育目的和为学做人目标提出了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明明德”就是发扬光大人天生的善性——“明德”;“亲民”指由己及人,把每一个人的善转化为他人、尤其是民众的善;“止于至善”指每个人都应在其不同身份时做到尽善尽美。为了实现三纲领,《大学》进一步提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指穷尽事物之理,即学习儒家的六德、六艺、六行等经典。“致知”指获得知识从寻求事物的理开始,旨在综合而得到最后的启迪;“诚意”就是要不自欺,人的意识和动机要纯正;“正心”指就是不受各种情绪的左右,始终保持认识的中正;“修身”是人的一种综合修养过程,是人品质的全面养成。“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个人完善的最高境界。简述明代的文教政策。答:崇儒纳士、创行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禁锢思想。简述苏湖教法。苏湖教学法”又名“分斋教学法”,是北宋教育家胡瑗在苏州、湖州二地办学,使用的一种新的教法。这种教法一反当时盛行的重视诗赋歌律的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他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属于”明体“之学;治事斋则以学习农田、水利、军事、天文、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属于”达用“之学,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创立了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以及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史上是最早的。范仲淹当政兴学时,曾取其法,“著书令于太学”。此谓“苏湖教法”。简述颜之推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主张。答:颜之推是南北朝梁朝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主要观点有:1、家庭教育要及早进行。2、要爱与教相结合。3、要注重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4、要重视“应世经务”的实学教育。5、要培养虚心、勤勉的学习态度。简述西汉三大文教政策。是西汉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的文教政策建议,包括: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的统一;兴太学,行教化而美习俗;重选举以选用贤才等三个方面。董仲舒的这三大建议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促进了汉代思想的统一和文化教育的发展,并对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思想和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简述秦代在文教方面的举措。(1)“书同文”;(2)“行同伦”;(3)设三老以掌教化;(4)禁止私学,焚书坑儒;(5)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简述西周学校的管理制度。①入学年龄:古籍记载不一,因学生身份不同等差别。②修业年限:据入学年龄推算,小学七年,大学约为九年。③考察与奖惩:已有一套分年考查的办法,学生每年入学,隔年考查。“乡学”的考查由乡大夫负责。学校将养老和视学结合起来。天子和诸侯每年视学,并举行隆重的养老典礼。试析“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及其意义。教育改革:(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的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兴办铁路、医学等专业。(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增设近代科学类。意义:维新变法时期的教育改革,具有浓厚的资本主义色彩,不仅严重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体系,而且预示着近代学制的产生,但在很多方面还保留着封建教育制度的特征。维新变法是在中国历史上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还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在当时激发了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百日维新”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辛亥革命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学习的方面不一样,可以说从制度到文化,学习更加深入,是一个递进的过程。
本文标题:《中外教育史》简答试题与答案-2019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6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