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述职报告 > 愿望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混合式学习》教师读书笔记
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他们锦上添花吧?一定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祝福吧~温暖朋友的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愿望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混合式学习》教师读书笔记每个人都有维持身体健康的需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关键是看人们有动力做什么,而不是需要做什么。每名学生都有完成学业的需求,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努力完成这项任务。关键是看他是否有动力学习,而不是需要学习。学不会,是学生学习动力减弱的第一步,也是动力持续减弱直至完全消失的根本原因。混合式学习,采用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的组合,既关照了学生整体的学习,又兼顾了个性化的学习。从源头上解决“学不会”的问题,也就是从源头上控制学习动力减弱的问题。(一)课堂那潭水课堂教学中,教师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是课程不够熟练,是缺乏课堂组织能力,是教学技能不够精湛,还是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答案不言而喻。一直以来的课堂改革,似乎只是在围绕课堂教学的技术打转转,而未触及到课堂的根本——学生。记得读过一句话,大意是:讨论课堂的优劣,好像在讨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他们锦上添花吧?一定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祝福吧~温暖朋友的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论方形池塘好,还是圆形池塘好。真正应该关心的水的状态,却总是被忽略了。课堂是一滩水。讨论方形、圆形的池塘的课改,都未触及课堂的根本,课堂改革,真正要做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愿意投入学习和思考的课堂便是好的课堂。一家奶昔店想要提高奶昔的销量,就去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顾客喜欢浓的还是稀,是否口味要再甜一些,增加一些果粒......根据顾客反映的信息,改进了奶昔。原本以为要大卖的奶昔,却只是维持原有的销量。后来发现,他们忽略了顾客买奶昔的目的:消磨上班、上学路上的无聊时间。于是,他们据此改变了奶昔的容量、吸管的粗细等等,满足了顾客的实际需求,这家奶昔店的销量才得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改革的推进,道理是同样的,需要从课堂的实际目的出发,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对学习充满浓厚的热情,这是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我们需要明白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地改进课堂,而不是做一些不相干的改进。理念被接受和理念的产生同等重要。关键是根据实际的需要来描述理念。(二)技术,还是技术就好像价格昂贵的手机,总是能提供令人目眩的技术的诱惑。其实,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能够使用的功能并不多。所以,在提出新技术推行方案的时候,应该是出于新技术对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他们锦上添花吧?一定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祝福吧~温暖朋友的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于战略上解决困难可以带来的帮助。新技术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新技术,只是在本已喧闹的生活中塞入了更多的电子设备和软件。新技术使用成功的项目都避开了“为技术而追求技术”的陷阱,基于解决问题而存在的新技术,才能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才能走得长远。在失败的坟墓里堆满了人们实际需要的东西,只是它们没有被人们发现是真正需要的,或者并不是真正需要的。成功的学习方式和新技术的运用,应达到以下诉求:①为学生通过个性化学习,切实能够提高学习成绩和生活质量;②提供学生平常接触不到的课程和学习机会。是否需要引进一项新技术,用SMART原则进行描述:具体的(specific):它能够改进某一具体领域吗?可衡量的(measurable):它能够量化或者至少有指标能够反映进度吗?可分解(assignable):谁应该为这些任务负责?可实现的(realistic):如果资源具备的话,效果是确实可以达到的吗?有时限的(time-related):这些效果何时能够实现?推动混合式学习,我们需要的是一种较为简易的操作,而不是一定要具备像海豹特种部队一样的团队,我们也做不到。推行新的技术或新的理念,就必须面对普通的群众团体。看着他们那幸福的样子,你一定想为他们锦上添花吧?一定想给他们与众不同的祝福吧~温暖朋友的心灵作者举了三个“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无回,这是媚外的可耻行径;还有几位“大师”们捧几张古画和新画是需要引进新电子、智能技术,还是延续和改进原有的课堂技术,这需要评估和衡量。能够节约时间成本、提高收获效益的的技术是值得引进的,并要迅速掌握和推广。否则,改进现有的课堂技术,让课堂安静下来,安静的课堂是思考的土壤。当一种现象描述成是对个体或团队的外部威胁,那么它就能激起强烈的、积极的反应;同样的现象描述成机会则不会激起同样强烈的反应。如果新的技术或新的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不需要,没能经过SMART原则的描述分析;一是没有被感觉到需要,危机感没有被意识到。技术和理念是否被需要,是同样的道理。
本文标题:愿望在哪里-成功就在哪里-——《混合式学习》教师读书笔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3745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