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高三政治必修四考试题含答案
高三年级政治必修四模块练习卷第Ⅰ卷选择题(26小题,共52分)下面各题均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1.“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这说明()A.哲学本来就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和实践密切相关C.哲学思考的巨大力量是可以超越一切的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两行字:“以往的哲学家只是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A.革命性B.反思性C.实践性D.科学性3.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许多事物经过人们大脑的“艺术性”加工,表现的异彩纷呈。回答4—5题。4.关于龙的形象,自古以来就有“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的说法。这表明()①一切观念都是对现实的直接模仿②观念的东西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③虚幻的观念也是对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④任何观念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物质的“原型”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5.依据人物性别、年龄、身份、职业、性格和创作者对人物的褒贬不同,京剧的行当可以划分为生、旦、净、末、丑。每一行当都有不同的脸谱造型,这些脸谱是对社会生活中形形色色人物形象进行抽象概括后的艺术加工。用哲学的语言来说,()A.艺术源于艺术家的主观创作B.客观现实以艺术作为摹本C.艺术是对客观现实能动的反映D.客观现实是对艺术的再创造2008年9月28日,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飞行圆满成功,并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太空行走”。回答6—7题。6.在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由飞行乘组中2名航天员进入飞船轨道舱,翟志刚穿着舱外航天服进行太空行走,并完成有关空间科学实验操作。在这里航天员所进行的活动属于()A.科学实验活动B.生产劳动实践C.改造自然的实践D.变革社会的实践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在遨游太空三天后,成功返回预定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③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④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性的活动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8.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无数航天人团结奋战的结果。全国一百多个科研单位、三千多个厂家,数以万计人员直接参与了这项浩大的工程.这说明实践活动具有()A.能动性B.客观性C.历史性D.社会性9.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从哲学上分析,主要是因为我们()A.已经能够完全掌握了航天发展的规律B.抓住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内部矛盾C.能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D.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购物袋。回答10—12题。10.2007年是塑料诞生一百周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A.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物的存在与发展依赖于人的意识B.人们有意识地创造人工自然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然物的规律C.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人造物可以脱离天然物而存在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11.由于塑料袋产生的垃圾对地球污染日益严重,各国都在积极采取对策。一方面呼吁人们“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另一方面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探索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这反映了()A.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B.认识是在变革社会的实践中得以变化发展的C.实践不断提出认识的新课题促使人们去解决D.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12.人民网曾就《您怎样看待“禁止免费提供塑料袋”?》这一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有38%的人支持,认为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有57%的人反对,认为这样会造成不便。这一调查结果表明()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②利益出发点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评价不同③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地震,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这次重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积极行动投入到抗震救灾中。回答13—17题。13.某些地震学家认为,地震是岩石圈受力所致。断层两侧岩体由于受力的作用,会在两侧岩石上产生单性变形,当岩体继续受力,单性变形越来越大,会积累其变形能,断面上的摩擦力不能维持这种变形时,沿断面两侧的岩体就发生滑动,弹性变形也随之消失,变形能转变为位能,此时,就发生地震。这表明()①运动是事物的变化和过程②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③事物的联系引起运动变化④物质有时不是运动的主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是巨大的。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无法准确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这主要受地球的不可入性和地震发生条件的复杂性等客观因素制约,以及人类对地震成因、发生规律还知之甚少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这一事实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狂妄之徒,你竟敢坏了祖上的规矩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5.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地震灾区北川中学的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与师生共勉。中华民族在这次抗震救灾过程中,精神得到了洗礼、境界得到了升华。“多难兴邦”表明()①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②矛盾双方依据一定条件向对立面转化③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④看问题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汶川大地震改变了许多人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生命显得如此脆弱,大灾无情人有爱,人们为支持地震灾区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和爱心。许多党员干部在痛失亲人的情况下,仍然奋战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他们用忘我的劳动来驱散内心的痛苦,用对群众的救助来弥合失去亲人的创伤。他们的先进事迹表明()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②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③在实践中才能实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④在实践中就能实现对主观世界的改造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7.无数青年学生志愿者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工作。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当代青年学生是能够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修正自己认识、提高精神境界的。青年学生要坚持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这是因为()①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③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在我国,漫画、成语、典故和诗词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哲学道理。据此回答18—23题。18.右侧的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②要热情支持新事物的发展③必须克服思想僵化,墨守成规④要敢想敢做,排斥一切传统的作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9.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处处闪烁着辩证法思想的光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依次是()①矛盾双方对立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②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看问题要一分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②④①③D.②①④③20.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风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新事物的发展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③旧事物不符合发展的规律④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1.《吕氏春秋》中说:“有道之士,贵以近求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故审堂下之月,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有道之士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主要原因在于他()A.借鉴了别人的经验B.看到了事物的内在联系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D.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2.“文彦博数豆”是我国古人对未成年人教育典型事例,说的是文彦博小时放两个罐子,做了错事就放黑豆在罐中,做了好事就放红豆,每天检查红豆和黑豆的数目,日积月累,黑豆越来越少,红豆越来越多,长大后文彦博成了宋朝的一代名相。这则故事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①要重视量的积累②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③要虚心向群众学习④要注意自觉改造主观世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3.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语言和文字既可以传情达意,又可以折射出时代的变迁。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我们有些语言和文字在迅速消亡的同时,有些新的语言和文字又不断涌现出来。回答24—25题。24.阅读下表《问候语的变迁》。问候语的变化体现的哲学道理是()上世纪70年代上世纪80年代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头几年2007年吃了吗下海了吗跳槽了吗去哪玩了买啥股票了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存在的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同步发展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D.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25.《现代汉语词典》增补本在“野生动物”条目的释文中删去了“肉可以吃”、“皮可以做皮褥”等的话语。这表明()①重视保护野生动物是人类价值观的进步②辞书编撰要与时俱进,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社会③社会价值观的改变促使编撰者转变个人的价值观④辞书编撰者价值观的转变能够引导社会价值观的进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6.“2007感动中国”颁奖词这样评价钱学森: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这段材料说明A.价值观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B.价值观对于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具有促进作用C.价值观对人生道路、人生选择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D.价值观随社会存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第Ⅱ卷非选择题(4小题,共48分)27.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古希腊第一位哲学家泰勒斯说,世界的本原是水,没有水就没有万物。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4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4分)(3)在世界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如何解释的?(4分)28.几个同学观察蚂蚁时发现,蚂蚁在墙壁上爬行,爬到一大半时跌落下来。然后,它又开始往上爬,反复数次,仍坚持不懈。甲感叹地说:“可敬的小蚂蚁,这样地执着,百折不回。我们遭遇到一点挫折,就能气馁,退缩吗?”乙却说:“可悲的蚂蚁,只要稍稍改变一下方位,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我们该学得聪明一点,不能像蚂蚁那样蛮干一气.”有同学问老师:“两个人的见解迥异,他们哪一个对呢?”老师说:“两个人都对。”阅读上述材料,想想甲、乙和老师三种观点分别反映了什么哲学道理?给我们什么启示?(6分)29.2008年全世界自然灾害频繁,干旱、冰雨、洪水、飓风、地震等极端天气状况比以往更为严重。有人分析指出造成
本文标题:高三政治必修四考试题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68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