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DOC8)(1)
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导言1、课题背景。20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共北京市委和市人民政府面向新世纪,提出了大力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主的首都经济和将北京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作为首都郊区的密云县,应该自觉地找准本县在首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同时,根据特殊县情、特殊任务,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趋势,找到一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为此,1999年初,中共密云县委和密云县人民政府决定:成立以县委书记吉林为组长的课题组并邀请北京市委研究室领导和有关专家为顾问,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为制定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做准备。2、战略地位。水是现代城市命脉之一。首都北京是个严重缺水的特大型城市。密云水库座落在县域中央,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设计库容43.75亿立方米,最大水面188平方公里。八十年代初期,由于北京严重的水危机,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决定,密云水库停止向天津市和河北省供水,专供北京用水,并且由供生产用水转为供生活用水。密云水库功能的转换,提高了水源和环境保护的标准。《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水库京密引水渠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将密云县北半部划为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北京市城市自来水厂地下水源保护管理办法》,将密云县南半部划为北京水源八厂地下饮用水源补给区。正常年景,密云县输京地表水和地下水接近京城用水的60%,密云县全境属于首都饮用水源保护区。即使“南水北调”工程竣工,由于密云水库水质好、位势好、运行费用低等比较优势,也丝毫不会降低密云县作为首都水源区的战略地位。按照饮用水源的标准,保护水源和环境,为首都北京服务,这是密云人民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这一特殊任务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导着密云县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也会创造出独有的环境优势,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3、新的起点。“九五”时期,在市委和市政府的领导下,密云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紧紧抓住发展这一主题,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各种发展机遇,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果:确立并实施了“发展四大产业、建设三大基地、加快两个开发”和“创三优、抓引进、促重组、带转制、求发展”的总体思路,使长期以来对首都水源区经济发展特殊规律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见突出,以高校产业园为主体,以环保节能、生物制药、电子信息、软件开发为主导的县工业开发区初具规模,为在严格保护水源的前提下,突破传统发展模式,迅速增加经济总量,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农业基础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文化、体育、教育、科技、卫生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税收和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提高。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8亿元,比1995年增长40.9%;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547元,比1995年增长42%;实现税收6.9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1995年增长3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706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92.5%和76.2%。上述成果说明,“九五”时期是密云县为实现保水富民双重目标进行战略抉择并取得重要突破的时期;是抓住主要矛盾,确立战略重点,扭转前期徘徊,国民经济进入新的快速增长的时期;是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上由温饱转向初步进入小康的时期。“九五”的发展成果,使密云县在进入新世纪时站在了新一轮快速发展的起点上。4、现存问题。在新世纪到来的时候,密云县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全县经济总量不足,特别是工业总量小,不能满足全县40多万人民致富的需要;发展不平衡,乡村经济比较薄弱,尤其是库北地区发展缓慢,经济落后;城市化水平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城镇建设未形成鲜明特色;产业结构、行业结构、产品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口布局与首都水源区的经济性质和功能仍然不相适应,多年保护水源形成的环境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全方位引进的设施环境、体制环境、人文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社会就业压力大,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在总体提高的同时,差距拉大,存在着规模较大的低收入群体。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旨在针对这些现存问题,从战略全局上争取发展的主动权。一、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5、历史阶段。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将是密云县在整体初步进入小康后全面提高小康水平的关键时期;是紧跟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现代化步伐,尽快缩小与京郊发达区县的差距,跻身中等区县行列的关键时期;也是切实发挥环境优势,实现保水与富民高度统一,根本改变密云人民命运的关键时期。21世纪第二个10年,将是密云县由小康向富裕的迈进时期;是基本实现信息化工业化城市化的重要时期;是彻底摆脱落后局面,跻身京郊一流区县的重要时期。在此基础上,再经过三个10年的努力,建国100年时,争取达到当时国际发达地区的水平。6、有利条件。在新世纪的起步期,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主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将成为世界性投资热点之一,这就为我们扩大开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开拓国外市场,带来新的机遇;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大力刺激内需,国民经济已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这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宽松的国内环境;北京市提出加快发展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首都经济,知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模式,过去制约密云经济发展的一些因素相对弱化,密云县工业开发区列为高校产业基地和市级开发区,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21世纪,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大势所趋,密云县几十年保水形成的环境优势,将成为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有可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京密高速公路即将贯通,将大幅度缩短密云与北京的通行时间,从而有利于密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致富思源、富而思进、不甘落后的情绪高涨,这是密云县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7、制约因素。在现阶段和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密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以下制约因素: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意味着竞争加剧,国内市场国际化,几乎所有产品不出国门,就面临着国际对手的激烈竞争;加入世贸组织以后,由于一些国际规则的制约,将使全方位引进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北京近几年将重点进行中关村科技园中心区的大规模开发建设,在一段时间内,由于优惠政策向中心区倾斜,会使我县对科技生产要素的引力减弱,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和力度加大,种种深层次矛盾将逐渐显性化;保水与富民的矛盾以及大规模城乡建设和旧城改造,有可能产生局部摩擦;市场经济的宽领域发展和激烈的竞争,会使我们在观念和能力上显得有些不适应;劳动力素质不高,尤其是各类专业人才的不足,不利于经济快速发展。二、总体战略及战略要点8、总体战略。根据江泽民同志“绿山、净水、富民”的题词精神和密云县独有的环境优势,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县域形势的分析和国内外环境的判断,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是:着眼首都未来发展对水源和环境的高标准要求,切实履行高质量保护水源和环境的特殊职责;走环境立县、引进强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之路;努力建设清洁优美的自然环境、先进完善的设施环境、高效规范的体制环境和健康和谐的人文环境;构建以高新技术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房地产业为支柱的首都水源区经济体系;突出工业开发区、密云卫星城和中心镇建设、旅游西线开发和畜牧产业化四个战略重点;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达到富民强县的目标。9、战略基点。严格保护水源和环境,以优质的水资源和环境资源,为北京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的职能并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迈进,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撑,这是密云县有别于京郊其它区县的特殊使命,是区域服从全国、局部服从大局的体现,是作为首都水源区的发展战略的基点。10、战略目标。几十年保护水源的经验已经证明,必须克服孤立的静止的机械的保水观点,坚持“在保水中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水”的辩证思维,选择适合水源区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根本改变区域相对贫困加剧的状况,才能更好地保护水源。因此,将密云县建设成为首都绿色田园和京郊经济强县,是为首都保护好水源的必然要求,是首都水源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11、发展道路。保护首都饮用水源这一特殊任务,决定了密云县在选择发展道路时,既要考虑到与其它区县的共性,尤其要考虑到自身的特性。新世纪,在首都水源区面前,展现着四条并行不悖、互为条件的发展道路:环境立县。“举保水旗”、“吃环境饭”,进一步保护、治理和建设环境,尽快实现自然环境清洁优美、体制环境高效规范、人文环境健康和谐,最大限度地发挥优良环境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吸引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步伐。全方位立体化的环境立县,是首都水源区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按照这条道路的要求,不仅要从自然、设施、体制和人文各方面推进环境建设,而且必须对产业、行业、产品结构、城乡结构和人口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环境立县是利用优势,再造优势,抢占区域竞争制高点的过程。引进强县。总量不足是密云县的主要矛盾。实践证明,仅靠自我积累“滚雪球式”发展,不会快;仅靠“举债式”发展,无可能。必须把引进作为富民强县的主要途径。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原则,面向国际和国内两大市场,吸引各类生产要素到密云集聚和组合,迅速增加总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创新机制,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力。科教兴县。加大高科技生产项目引进和先进适用科技推广普及的力度,将经济发展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轨道。高度重视发展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领导人才和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同时,要本着“不求所管,但求所用,统筹安排,适度超前”的原则,立足县内需求,面向北京、面向全国、面向国外,积极地、多渠道地、全方位地引进人才。靠提供优厚待遇引来人才,靠提供充分施展才华的舞台留住人才,使人才真正进得来、留得住、用得上。依法治县。努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促进县乡两级政府行政行为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执法活动,执法队伍的监督管理;深化司法改革,维护司法公正;认真抓好普法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铲除社会敌对势力,取缔非法宗教组织。通过加大综合治理的力度,建立良好的经济、社会、治安秩序,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12、经济体系。必须以严格保护水源和环境为前提,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对产业、行业、产品等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构建以高新技术工业、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业和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房地产业为支柱的首都水源区经济体系。高科技工业。要突出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巩固和优化机械电子、服装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的同时,要大力发展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工程、新型材料、环保节能等高新技术行业,切实做到无污染。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提高传统工业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发挥高科技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促进相关产业、下游产品的开发和生产,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的就业压力。绿色农业。强化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引导,加快农民的组织化进程,大力发展合作组织,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本县“净水、净土、净气”的环境优势,大力建设无公害生产体系,发展绿色食品生产,出精品,创名牌,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生态旅游业。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经济的旺盛增长点。要充分利用“北京山水大观,首都绿色田园”的优势,念好“山水经”,坚决做到旅游活动无污染,符合生态要求。要包装大项目、组织大引进、进行大开发和开展大型活动,将生态旅游业发展推上新台阶。环保节能型建筑建材房地产业。要坚持“兴利除害,扬长避短”的原则,在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方面创出特色,使建筑建材房地产业
本文标题:新世纪首都水源区发展战略研究(DOC8)(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396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