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中国传统民间工艺你知道多少?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绘画篇有木版年画、扑灰画、铁画、烙烫画、彩蛋画、羽毛画、麦秸画、炕围画、寺观壁画、内画、软木画、彩绘、漆绘等木版年画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中晚期,民间年画达到了鼎盛阶段。在汉族民间,年画就是年的象征,不贴年画就不算过年。年画已不仅是节日的装饰品,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使它成为反映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木版年画有大大小小几十个产地,其中著名的有:重庆梁平、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潍坊、苏州桃花坞、河南朱仙镇、四川绵竹等地。清末民初年间,年画的使用地区覆盖了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在内。木版年画扑灰年画是山东高密地区汉族民间年画中的一个古老画种,始见于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年),盛行于清代。从现有的资料看,现在中国只有高密一地存在这种年画。铁画工艺综合了古代金银空花的焊接技术,吸取了剪纸、木刻、砖雕的长处,融合了国画的笔意和章法,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立体感强,在古代工艺美术品中独树一帜。汤鹏所创作的铁画,是我国工艺美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铁画铁画原称铁花,安徽省芜湖市著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创始人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铁匠——汤鹏。芜湖铁画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工艺精湛、技艺高超著称于世。软木画羽毛画羽毛画是汉族独创的传统工艺美术品,采用优质养殖家禽羽毛为原材料,借助传统的国画构图法及雕塑、木刻、装饰工艺等的表现手段,制作的一种图画,其内容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禽鸟、走兽、虫鱼等形象。羽毛画别具情趣,格调清新,颇受人们青睐。羽毛画的代表作,以虎为题材浮雕粘贴出的老虎,各具情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曾多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泉城老虎”。《猛虎啸林》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印染篇有蓝印花布蜡染扎染夹染等蜡染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古称蜡。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夹染利用织物被夹固以后,染液难以渗入的特点而产生花纹。如何准确地控制染液的渗透变化,是制作夹染的关键所在。由于蜡染、扎染、夹染等印染工艺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后传入欧洲国家成为服饰界时尚元素之一。中国传统民间工艺雕刻篇有石雕、木雕、砖雕、竹雕、贝雕、骨雕、角雕、牙雕、蛋雕、根雕、果皮雕、果核雕、煤精雕、微雕等牙雕象牙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而象牙雕刻艺术品,坚实细密,色泽柔润雕刻精美。目前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竹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竹制品的国家,所以竹雕在中国也由来已久。竹雕也称竹刻,是在竹制的器物上雕刻多种装饰图案和文字,或用竹根雕刻成各种陈设摆件。竹雕直至唐代才逐渐为人们所识,并受到喜爱。明清时期大盛,涌现了“嘉定三朱”等诸多竹雕大家。蛋雕是在飞禽类蛋壳上刻琢成画,融和了绘画与雕刻,以浮雕、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手法体现出各种精美的图案。贝雕选用有色贝壳,巧用其天然色泽和纹理、形状,经剪取、车磨、抛光、堆砌、粘贴等工序精心雕琢成平贴、半浮雕、镶嵌、立体等多种形式和规格的工艺品。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果核雕煤精雕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塑造篇有泥塑、面塑、糖塑、吹糖人、糖画、蜡塑、雕塑、瓯塑、灰塑、皮影、脸谱等捏面人是一种制作简单但艺术性很高的传统民间工艺。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它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再加上色彩,石蜡、蜂蜜等成分,经过防裂防霉的处理,制成柔软的各色面团。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面塑实际上是馍,用糯米粉和面加彩后,捏成的各种小型人物。主要出现在嫁娶礼品、殡葬供品中,也用于寿辰生日、馈赠亲友、祈祷祭奠等等方面。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两类,一类专用于收藏,另一类可食用。收藏的面塑通常用精面粉、糯米粉、盐、防腐剂及香油等制成,而食用的面塑则用澄粉、生粉等制成。中国的雕塑艺术糖画是一种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民间手工艺。所用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用温火熬制,到可以牵丝时即用来浇铸造型。绘制造型由艺人用小汤勺舀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民间艺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关键。造型完成后随即铲起,粘上竹签。糖画吹糖人用小铲取一点热糖稀,放在沾满滑石粉的手上揉搓,然后用嘴衔一端,待吹起泡后,迅速放在涂有滑石粉的木模内,用力一吹,稍过一会儿,打开木模,所要的糖人就吹好了。再用苇杆一头沾点糖稀贴在糖人上,就大功告成了。吹糖人是旧时北京的一个行业,北京话为“吹糖人儿”。据传,吹糖人儿祖师爷是刘伯温。传到现在有600多年的历史了。瓯塑脸谱皮影戏(“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以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在蜡烛等光源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戏,是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以皮影戏的传承保护为生活原型的电影。剧中介绍了皮影的制作程序,即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敷彩、发汗熨平、缀结合成等共八道工序、手工雕刻3000余刀,是一个复杂奇妙的过程。皮影人的四肢和头部是分别雕成的,用线联缀而成,以便表演时活动自如。一个皮影人,要用五根竹棍操纵,艺人手指灵活,常常玩得观众眼花缭乱。中国传统民间工艺精巧篇有陶器、瓷器、漆器、料器、玉器、景泰蓝、琉璃、点翠、榫槽、刺绣、织锦、编织、剪纸、风筝、灯彩、扇子、伞、饰物等剪纸编织纸艺刺绣春秋时已有此技术,明代景泰年间制作最为精美,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名“景泰蓝”。景泰蓝亦作“瑠璃”,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琉璃Kingfisherfeatherart.(翠鸟蓝艺术品)点翠点翠工艺是汉族传统的金银首饰制作工艺,是起着点缀美化金银首饰作用的一种辅助工种。汉代已有,发展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了顶峰。两千年来,中国一直在用翠鸟的蓝色羽毛作为镶嵌的精致艺术品和装饰,从发夹,头饰,和扇子到屏风。自古的帝王服装王后的凤冠,就采用翠鸟鸟羽作为装饰,经历漫长岁月仍是鲜艳闪亮。翠,即翠羽,翠鸟之羽。据说翠羽必须由活的翠鸟身上拔取,才可保证颜色之鲜艳华丽。故而导致了人类对许多翠鸟物种的大规模屠杀。点翠艺术最终在1940-19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的文革时期消亡。现在有部分恢复仿制点翠的工艺,但仿制的原材料毕竟不是真正的翠羽,不可能形神兼备。每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每一手工艺绝活,都显示着民间手艺人的慧心巧手,讲述着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同时,也见证着,传统工艺的盛衰沧桑。当人们走过这一段日子,回首往昔,再度重温这些即将消失的民间技艺时,既是对这些身怀绝艺手艺人的一种敬重,更是对往昔慢节奏生活的一种眷恋。谢谢观看
本文标题:中国传统民间工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715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