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学习的本质读后感(王立芹)
读《学习的本质》心得体会王立芹读了《学习的本质》这本书受益很多,当前,学习成为人们基本观念和行为方式,不仅为学校和学生、家长所关注,也为社会各方面所强调。这有利于建设学习化的社会,是一件好事。但是对学习的本质、方式、目的的认识,却出现这样那样的误解,导致社会生活中出现一些值得关注的现象。一、学习的本质学习不只是指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的学习,它泛指有机体因经验而发生的行为的变化。作为人类行为的基本方式,它是与生俱来、不断发展的。从人类社会进化的角度说,最初的制造工具和推广,是与模仿行为分不开的,而模仿就是一种学习。关于学习的本质,不同学科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解释。如心理学中的行为主义,把学习看作是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经验主义哲学,则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验的取得和改造。认知学派强调学习与认识活动的关联,认为学习是个体对环境因素的理解和重新组合。教育学者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学生通过新信息与已有认知结构中概念相互作用的意义联结。人本主义更是认为,学习有利于自我概念的变化和发展。可以说,现代学习越来越趋同于经验论和建构说的联合作用。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才能,也是个体态度倾向,形成的必要途径。主要表现为,主体性的增长和人格的健康成长.主体性指活动主体在对客体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主动性、能动性、反思性和创造性等功能性特点。哲学家认为,动物和人都有生命,但动物的生命和人的生命是不同的。动物的生命活动完全属于它的环境,生命存在的主动权不在自身,其本能的表现。而人的生命是“有意识”活动的产物。人通过活动创造了自己生命的本质,即自然性与超自然性的统一,肉体与精神的统一。人能意识并且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这也就是人的主体性。教育家认为,不论是教育活动还是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人都有被客观条件制约和决定的时候,但是这并不能抹杀人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或消除主体性的发挥。他自己怎样活动、怎样交往,根本的因素在人自己,外部环境只有提供发展条件的作用,而没有“塑造”和决定的作用。“儿童与环境的关系,与其说他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改变了环境,还不如说他改变了自身,改变了自身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影响能力,改变了自身在环境中的地位,也可以这么认为,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最终决定发展程度的,是个体的本身素质和努力程度,即主体性的。“实践活动是主体性的生成机制和源泉”,学习是主体生命成长的基本途径。学习是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也是自由、自觉劳动的过程,是个体经验与社会经验相联系、相作用的活动。儿童的认知活动、交往活动是他能力和个性发展的基本活动,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年轻一代的主体性,即积极参与、探索发现和克服困难的个性品质。因为这是儿童主体性增长最重要的标志。而由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稳定动机发展起来的独立负责、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有助于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的成长。总之,学习活动使主体意识和精神得到不断健康的成长。心理学家格拉塞说,一个负责的人做自己认为有价值、对他人和社会有价值的事,并能忍受匾乏以获得自我价值,他已经超出了生存需要和功利价值,是注重主体精神人格提高的一种状态。这既是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者”特征,也是学术研究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必须在长期的学习劳动和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其中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批判能力的成长。二、不同学习方式的作用学习使个人潜能和自我充分发展,因不同学习方式而形成不同的人格特征。学生通过什么方式进行学习,往往决定了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他既可能是通过死记硬背、圆圈吞枣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能是通过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实践知识与书本知识以及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来进行学习;还可以通过解决问题和探索研究的方式掌握和发展知识。同样学习方式,所发展的知识、能力各不相同,形成的个性与素质也大不一样。自觉学习。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都参与其中,且由学习者自我发动的学习,才能取得持久深刻的效果。自觉学习是在无帮助状态下的自学,是真正的学习。只有学生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地参与或投入学习时,学习才会取得较好的效果。自学在任何教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它使教学变成了教育。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育,使学生丧失独立选择、决策、自主安排和监控能力,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单一、接受式、封闭的学习方式,这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也是教育对人和社会发展应尽的责任。自主学习本质上是学生基于学习行为的预期、计划与行为现实之间的对比、评价,来对学习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业和道德发展状况有清晰的了解,并能制定出自我发展的规划,以促进自我人格的健康成长。自主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我效能感”的作用。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成功完成某一任务能力的感受程度。这一心理,往往影响到个体发展程度。如“我行”、“我不行”是许多人面对数学等抽象学科时的心理定势,往往决定了他(她)的数学成绩。总结学习成败的经验或教训,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不能仅仅依靠外部环境的鼓励或者期望决定自己的命运。探索学习。探索学习把学生作为某一个研究课题的提出者、设计者、实施者,以类似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掌握科学内容的同时,体验、理解、应用科学研究方法,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学习方法。同时,教师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收集事实依据和应用所学过的知识来支持和接受新知识或技术,在比较中建立同一。探索学习和批判学习鼓励多元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观察现象,积极搜集和吸收、鉴别他人、前人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更好地解决问题,促使认识的突破和创新。这是主体意识与开拓创新的开始。交流学习。将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发表出来,在相互比较、鉴别、吸收的过程中,改组和改造自己的原先经验,实现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突破,加快自我成长的速度。现代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学习成为人们的基本行为和生活方式。要提倡自主探索和不断改进经验的学习。只有这样的学习,才有利于能力和个性的成长。同时也要强调,学习的社会性和批判性,使年轻一代能承担起社会进步的责任。三、学习的目的学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是全社会都必须明确的问题。我们认为,学习目的包括生存、发展和贡献三个方面。否则,不能实现个体理想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一)生存学会生存是教育目的的重要方面,也是学习的重要任务。实现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的目的,是合乎人情的,也是社会和谐的必要基础。教育目的必须包括使人学会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以及个人在社会生存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态度,即为了不至于成为被社会救济和被抛弃的人,必须让年轻一代学会学习、学会做事,使人人有业、安居乐业。为此,生存旨主要在保障每个人受到一定程度的义务教育,同时提倡正当竞争,实行教育分流,使不同规格、不同才能的人充实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和岗位,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二)发展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才能,也是个体态度倾向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类的发展的根基,就在于人的创造性劳动和实践。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环境的改造与自身的发展。学习的好坏,往往决定个体能力发展。而由学习活动、学习习惯、学习稳定动机发展起来的独立负责、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助于积极个性和健康人格的成长。要突破知识学习和能力增长的教学目的,促使年轻一代思维方式和智慧的发展。如果把知识学习看作是数据处理的过程,那么知识就只是数据材料,方法好比处理数据的程序,智慧就是设计程序的原则。各门学科知识的呈现,具有不同的逻辑结构。这些逻辑结构方式,就是组织和处理知识的方法。只有尽可能多地掌握和运用不同逻辑形式,才能使我们的思维得到训练和发展。思维方法指个体对事物认识的基本方式及其认识角度变换的灵活程度。如对新事物开放的倾向,有助于吸收多方面的经验;多元比较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个体认识的深人和不断突破,自我和人格的不断更新。(三)贡献学习不仅是个人谋生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解世界理解人文、人生,使学习与幸福、贡献相联系,为人类进步事业尽心尽力。使年轻一代领悟人生价值,具有民族大同的情怀,是现代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其价值是不可置换、弥足珍贵的。但这并不意味个体生命能够脱离他人而孤立地存在。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也是这样。人的生命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自己,而且还取决于与他交往的其他人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构成了人的生命中的社会性。生命从历史中来,生活在现实中,但生命又是不断发展、不断生成着的新的现实。对人来说,“自然似乎没有把它铸成就将其放到世界中;自然没有做出关于他的最后决定,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让他成为不确定的东西。因此,人必须独自地完善他自己,“思考着未来,生活在社会”这乃是人的本性的一个必要成分由知识学习转化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这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个人发展的理想状态,也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但并非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应当强调学习对社会责任和贡献的意义。教育通过培养道德生活习惯和合作倾向的新一代,促进社会不断进步。教育的最终目的,都围绕着破除原有的自我中心和建立更加完美的自我而努力。正是因为知识与个体经验扩大和认识水平提高的密切联系,知识、认识才对个体经验改造、个体成长具有意义。总之,学习是一件益处无穷的事,因此,我们可以把学习看作是生命的必须品,和吃饭、喝水、睡觉一样。让人类抓住自己的生存本能。学习不仅是谋生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需要。
本文标题:学习的本质读后感(王立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00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