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P1第1章导论物流概述P2物流的发展1现代物流的内涵2物流的主要环节3物流的分类4本章核心要点P31.1物流的概念、分类与构成1.1.1物流概念的产生1.1.2物流概念的发展1.1.3物流的含义1.1.4早期的物流学说P4人类有记载的交通运输历史已有6000年左右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关于造船运输的历史记载18世纪末发明使用汽车推动了专业运输1.1.1物流概念的产生P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犹尼里佛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的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早期文献记载P6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阐述了“实物分配”的概念:“实物分配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场所的流动过程中所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PhysicalDistribution(实物分配)一词PhysicalDistribution(PD)P7LogisticsManagement二战期间,军事需要产生了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的概念,物流理论得到发展和提高。海湾战争仅打了42天,就消耗了611亿美元,平均每天消耗15亿美元。仅美军三天地面战就消耗油料7643吨,弹药15187吨,水1690吨,各种物资材料1100吨。现代战争如此巨大的物资消耗,极大地增加了后勤保障任务的艰巨性和繁重性。后勤保障的能力,直接制约着军队建设的进程和战争的结局。tipsP820世纪50年代末,日本出现“物的流通”。PDLogistics实物流通Logistics物流美国日本中国物の流PDLogistics实物流通Logistics物流美国日本中国物の流物流概念的演变过程P9国外物流概念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中期):PhysicalDistribution和Logistics并存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PhysicalDistribution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现在):Logistics1.1.2物流概念的发展P10营销学派的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1)阿奇.萧(ArchW.Shaw)2)威尔德(Weld)3)弗莱德.E.克拉克(FredE.Clark)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概念1)琼西.贝克(ChaunceyB.Baker)2)军事后勤领域第一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P111、营销学派的physicaldistribution代表人物:Arch.w.shaw提出时间:1915年出版刊物:someproblemsinmarktingdistribution内容观点:市场分销存在两类活动,一是创造需求,二是物资实体分配(physicaldistributionofgoods),两类活动是不同的,在市场分销中相互平衡,互相依赖。市场分销如果发生错误,其原因就是两类活动之间缺乏协调所造成。P121、营销学派的physicaldistribution其他代表人物:weld----指出市场营销能产生三种效用,一是所有权效用,二是空间效用,三是时间效用,同时还提出了“流通渠道”这一概念;这在物流学理论上又进一步;Fred.e.clark---《市场营销原则》一书中指出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其中包含物流活动。他认为:流通机能包括:交换机能、物流机能、辅助机能.因此,他将物流活动真正意义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研究P132、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代表人物:chauncey.b.Baker琼西.贝克提出时间:1905年出版刊物:《军队与军需品运输》内容观点:如何有效开展军备的移动和供应以及合理保障等军事后勤工作,二战期间,美国及其盟军要在横跨欧洲、美洲和大西洋等地区进行军需品的补充调运。对军事后勤保障方面研究和采用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由此形成了LogisticsManagement(后勤管理)的完整思想、技术和方法体系。P14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方邀请著名的管理学家、运筹学家、军事专家共同组成课题组,研究军事物资采购、运输、储存、分配、保养以及废弃后处理的一体化方案,并把此方案称为logistics即“后勤学”。P15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输送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Logistics),这是美国第一个关于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P16一是局部范围,主要是在美国;二是少数人,是几个人提出来的;三是意见不统一,有二种意见、二个提法。这一阶段的特点:这一时期可以说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阶段。总的来看,在这一时期,尽管物流已经开始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是在地位上,物流仍然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看待,也就是说,物流是流通机能的一部分。P171、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2、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3、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第二阶段:分销物流概念阶段P181961年爱德华.W.斯马凯伊(EdwardW.Smykay)、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DonaldJ.Bowersox)和弗兰克.H.莫斯曼(FrankH.Mossman)撰写了《物流管理》。1956年,霍华德.T.莱维斯(HowardT.Lewis)、吉姆斯.W.克里顿(JamesW.Culliton)和杰克.D.斯蒂勒(JackD.Steele)3人撰写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1954年,在美国波士顿工商会议所召开的第26次波士顿流通会议上,鲍尔.D.康柏斯发表了题为“市场营销的另一半”演讲。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P191963年成立了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德.德鲁克在《财富》杂志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暗大陆”一文。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发展和完善,基本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物流管理学1976年,道格拉斯.M.兰伯特(DouglasM.Lambert)对在库评价的会计方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并撰写了“在库会计方法论的开发。1969年唐纳德.J.鲍尔索克斯在《市场营销杂志》上刊登了“物流的发展——现状与可能”。P2070年代末也传到了中国。这样,基本上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接受了这样的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学。同样,这样的物流概念也逐渐流行到西欧、北美和其他许多国家。1956年,日本派了一个12人的“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在美国各地进行了实地考察,首次接触到了物流这个新事物。日本政府在1965年的《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一项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础设施的建设。PhysicalDistribution概念从美国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公认的物流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物流管理学的理论体系P211965年美国J.A.奥列基博士(Dr.JosephA.Orlicky)提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的概念,并指出订货点法的物资资源配置技术只适用于独立需求物资。美国生产管理和计算机应用专家OliverW.Wight&GeorgeW.Plosh首先提出了物料需求计划MRP(MaterialRequirementPlanning)的概念。五六十年代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创造的准时化生产技术(JustInTime,JIT)以及相应的看板技术是生产领域物流技术的另外一朵奇葩。在分销领域各专业物流理论竞相发展的同时,企业内部物流理论异军突起P22•一是分销物流学PhysicalDistribution的概念继续在美国得到了发展而占据了统治地位;•二是从美国走向了全世界,成为世界各国一致公认,形成了一个比较普遍统一的物流概念,形成和发展了物流管理学,因而也形成了物流学派、物流产业和物流领域;•三是随着物流概念的认识深化,非分销领域(供应物流、生产物流)的物流概念逐渐强化起来。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P231985年,威廉姆.哈里斯和斯托克.吉姆斯在密西根州立大学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再结合--历史与未来的展望”的演讲,指出从历史上看,物流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商物的分离,非常有必要强调营销与物流的再结合,该文对现代物流的本质给予了高度总结,也推动了物流顾客服务战略以及供应链管理战略的研究。从物流实践来看,80年代后期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物流软件的发展日益加快,进而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实践的发展。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P24物流外包和第三方物流的产生,进一步导致物流专业化、技术化和集成化,实现了生产和物流的分工合作,提高了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九十年代供应链管理系统的形成进一步导致物流管理的联合化、共同化、集约化和协调化。最具有历史意义的是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从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改为National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第三阶段:现代物流概念阶段P25•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物流已经不只是仅仅限于分销领域,而已经涉及到包括企业物资供应、企业生产、企业分销以及企业废弃物再生等全范围和全领域。•这个时候的物流概念是在各个专业物流全面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基于企业供、产、销等全范围、全方位物流问题,因此这个阶段的Logistics,应当译为现代物流学,它是一种适应新时期所有组织(包括企业、军队、学校、事业单位)的集成化、信息化、一体化的物流学。这一个阶段的基本特征:P26我国的物流定义物流(logistics)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2001年)1.1.3物流的含义P27物流是供应链运作的一部分,是以满足客户要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消费地之间实现高效且经济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美国物流管理协会(2002年)美国的物流定义P28对物流的概念为: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商品的运输、安排、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的过程。——欧洲物流协会(1994年)欧洲的物流定义P29物流: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日本综合研究所编著的《物流手册》(1981年)日本的物流定义P30•第一,物流是一个系统,是各种物流构成要素的集成,运输、装卸、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是物流的基本构成要素,而不是完整的物流。•第二,定义中的“物品”不只是指最终产品,还包括生产所用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和伴随商品销售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第三,这里所说的“需求者”,除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外,还包括制造商、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中间需求者”。•第四,物流不是传统的“物资流通”的简称。在我国长期存在“物资流通”用语,这一用语是指传统的生产资料流通,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移过程,虽然也包括物流活动,但更强调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转移,即物资(生产资料的约定俗成用语)的“商流”。为了准确理解物流的定义,应把握以下几点:P31对物流定
本文标题:第1章-物流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940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