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文档 > 64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根植于人类生活的传播现象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受与反馈行为的总称。传播的定义: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强调传播是有意图的施加影响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总结: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传播学诞生于美国,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是美国学者威尔伯·施拉姆。英国传播学的四大学派:以麦奎尔为首的社会学派;以霍洛伦为代表的社会心理学派;以奇斯曼和加纳姆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派;以利兹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为代表的“职能”学派。传播学的主要层次自我传播: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是每一个人本身的自我信息沟通。人际传播:狭义指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亦称亲身传播。广义包括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在内。群体传播:即团体传播,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组织传播: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大众传播:是指传播组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是指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大众传播的特点是:它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传递信息,这些媒介的特性各不相同,统称为大众传播工具。大众传播所传递的信息是公开的、面向社会的;受众则是大量的、匿名的、各不相干的。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单向流动,受众是不知其名的,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也是有限的、滞后的。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大众传播的信息传递更为快捷与广泛。大众传播的内容多半是由组织(传播机构)和职业传播者所发布的,而不是由个人发出的。传播学和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和新闻学有何区别和联系?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研究方法上各有不同:新闻学沿用传播人文学科的思辩型定性分析方法;传播学采用实验型的定量分析法。研究对象虽有重合之处,但亦不尽相同: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内容制作和传播者;传播学研究则遍及传播媒介、受众和传播的全过程。传播学和新闻学虽有一定的联系,但各自独立。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学术源流传播学在西方的产生和发展传播学诞生的条件从主观条件看,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伴随着封建专制时代的终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均面目一新,并日趋“整体化”,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正确,各种新理论、新学说大量涌现。从客观条件看,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工业化使整个世界连成一片,其必然结果之一是,传播活动日益频繁化和复杂化。特别是传播的相对独立化、职业化,给人类带来一种全新的、重大的冲击。传播学的诞生地是美国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现代西方各国中,美国为最发达。在传播和传播研究领域也不例外。理所当然地成为传播学的诞生地。媒介背景从政治角度看,报纸的作用愈来愈大。从经济角度看,媒介的作用主要有:一方面,传播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另一方面,为各种企业服务的媒介本身也变成了一种企业。从社会角度看,媒介一方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充实了人们的余暇。一方面使色情、煽情性信息的大肆泛滥。这就逼迫学术界给出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科背景: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的美国,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适宜开展科学研究的沃土。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纷至沓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正式在法西斯德国暴政的驱赶下,欧洲各国知识界得大批精英被迫流亡美国,为营造这一得天独厚的繁荣局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培育出一大批新思想、新学科,由此奠定了传播学的学科基础。多科学边缘学科的特色传播学的三大分支:大众传播学、人际传播学、组织传播学,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具有代表性、经典性的研究成果1946年,拉斯韦尔等人编著的《宣传·传播·舆论》一书,首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1948年,拉斯维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首次完整地提出传播的5W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1949年,施拉姆编辑出版的《大众传播学》,首次以学科眼光整理、总结了此前有关传播(主要是大众传播)研究的主要成果在传播学形成的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优秀的代表人物,作用最重要,被公认为传播学“奠基人”的学者则是: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维尔德、霍夫兰和施拉姆奠基人对传播学的贡献拉斯韦尔(1902~1977):美国政治学家,他的贡献是:①提出传播的5W模式;②提出“社会传播”的概念;③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其代表作:《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等卡尔特卢因(1890~1947):德国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毕业于柏林大学,他的贡献是:①创立了著名的“群体动力学研究中心”;②是一个杰出的心理学者,属“格式塔”(也称“完形心理学”)学派;③卢氏首创了“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④媒介欲对“个体”施加影响,必须考虑到其身后的“群体”的强大制约机能。⑤提出“把关人”的概念其代表作:《解放社会矛盾》等保罗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奥地利籍美国社会学家,毕业于维也纳大学,他的贡献是:①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破除了“魔弹论”;②倡导、确立了“实地调查法”;③意见领袖其代表作:《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力: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卡尔·霍夫兰(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毕业于西北大学,他的贡献是:①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②主要方法是“控制实验法”。代表作有《传播与说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韦尔伯·施拉姆(1907~1988)“集大成”---将他人的贡献集中起来,进行整理,使之完善、系统化、最终使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三章有关传播过程的理论和传播模式传播过程基本模式述略传播的线性模式拉斯韦尔模式拉斯韦尔模式(传播过程中的5W):拉斯韦尔把传播过程分解为传者、受者、信息、媒介、效果,即5W模式。5W的不足:①直线性: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②孤立性: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这显然不符合实际,任何传播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在“真空“里鼓励地进行。申农-韦弗模式:①线性模式之一,把媒介分为三种,把讯息分为发出的和收到的,增加了噪音的因;②噪音:不速之客。控制论模式控制论模式的主要贡献是:变“单向直线性”为“双向循环性”,引入了“反馈”的机制,从而更客观、更准确的反映了现实的传播过程。“2+4定律”:每一个传播的参加者,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可看做是“传播单位”,都兼有传者、受者这两种身份(模式中统称解释者),以及发信(传送信息)、受信(接受信息)、编码(也叫符号化)、译码(也叫符号读解)这四种功能。编码和译码(或解码):编码:认知-表述过程,就是把看到、听到、想到的意思,化作符号。译码:表述-理解过程,就是把符号还原成意思。控制论模式的不足:控制论模式容易使人产生错觉,似乎各“传播单位”之间传、受的地位、机会完全平等循环性的表述,也会引起误解社会系统模式也称赖利夫妇模式有三个相互关联的概念:①基本群体:也叫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密朋友等;②次属群体是更大的社会架构,关系比较松散,如工作单位、学校、社团等;③隶属群体:是社会总统,指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第四章传播学研究方法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考察和分析,并用这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去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调查方法。抽样调查法的特点:推断总体的目的性推断形式的整体性样本抽取的随机性抽样误差的可控性抽样的基本程序:界定调查总体编制抽样框设计和抽取样本样本代表性评估抽样的主要形式:随机抽样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②等距随机抽样;③分层随机抽样;④整群随机抽样;⑤多阶段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形式:①偶遇抽样;②判断抽样;③雪球抽样;④定额抽样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的主要特点:①标准化;②匿名性;③操作性提问设计的原则:合乎性原则科学性原则:①不提双重问题;②提问不带倾向性;③提问必须具体明确艺术性原则:①委婉法;②间接法;③消虑法;④虚拟法;⑤援助法问卷发送的方式:①访员面访;②邮寄问卷;③报刊问卷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的概念:内容分析法师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影片、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介中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内容分析法的特点:①客观性;②系统性;③定量性;④显性内判断一个分类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合理,主要有三条标准:①完备性;②互斥性、③一致性内容分析的研究模式推理模式:①趋势推理;②共变推理;③因果推理比较模式:①趋势比较;②不同内容群比较;③内容比较;④有标准的内容比较控制实验法控制实验法:指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选择一组研究对象,人为的改变和控制某些因素,然后观察其后果的一种科学研究。控制实验法的基本要素:①实验者;②实验变量;③实验对象;④实验观测控制实验法的特点: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对研究变量的控制对被测对象的控制控制实验法的方法消除法保持恒定法效果平衡法第五章传播的社会功能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一般性功能关于传播的个人功能主要的几种见解传播的个人功能,可以分为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两种。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社交性的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实际上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自我中心性的“谈话”则是在对他自己“谈话”,或者是为了同恰好在那里的任何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传播的个人功能,美国心理学家托尔曼认为,有很多传播是属于工具性的行为,即使是最明显的自我意识的传播也往往具有作为工具使用的目的。传播行为既有目的性,又有认知性。传播的个人功能的“游戏说”,英国心理学家斯蒂芬林认为,传播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完成任何事情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各自的满足和快乐,而对某些导致行动的传播则贬低为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英国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认为,这方面的研究大多可归入受众研究的“使用与满足”理论之中。他把传播的功能和受众关注传媒的动机看做是一回事,是不妥当的,个人动机只是一种主观的愿望。他还列举了传播媒介的个人功能的具体表现:①信息功能;②发展个性的功能;③与社会整合(一体化)的功能;④娱乐功能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环境监测功能,指通过传播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情景,了解足以影响社会进程的机遇或威胁,作为人们决策或付之行动的依据。施拉姆曾把它比喻为“雷达功能”。社会协调功能,指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作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到适应当前情况的最重要的事件或事情上来文化传递功能,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促成社会成员共享统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分化遗产,从而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娱乐功能,由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提出的,对传播的社会功能作了重要的补充与阐述,指出传播具有第四种功能,即娱乐功能传播功能研究的发展及其式微传播的社会功能:授予地位的功能:大众传播通过新闻报道等多种形式,能够授予个人、团体、社会问题以及社会运动以显赫的地位。重申社会准则的功能: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揭露”某些背离公共道德的行为发起有组织的社会行动。麻醉功能的功能失调:所谓“麻醉功能的功能失调”是大众传播的一种最典型的功能障碍。是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以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第六章传播的社会控制控制研究的含义及内容控制研究的两个含义:一层意思是指传播者对信息流通所进行的干预和影响、左右和操纵另一层意思是指传播者受其时代与社会的制约,不得不屈从于外界施加在自己身上的诸多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文化的压力,从而成为某种传声筒、吹鼓手。控制研究包括三项内容:分析传播者的施控行为,如把关研究及理论分析传播者的受近控情状,如批判学派的研究指出各种不同的控制形态,如政治控制、经济控制、受众控制、自我控制等把
本文标题:64传播学概论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019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