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
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学习及其学习分类经典性条件作用巴甫洛夫、华生操作性条件作用桑代克、斯金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第三节操作性条件作用经典性条件作用主要探讨有机体的无意识反应,而且这些反应都是由刺激引发的。但是,人类学习大多数行为是有意而为人们可以积极地作用环境以产生不同结果,这种涉及主动行为的学习过程就称为操作条件作用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学习理论桑代克是联结理论的创始人,他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为联结主义心理学,他认为,心理、学习是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是根据他对动物的实验结果提出的,其中最著名的是饿猫开迷箱的实验1、学习的实验研究经过多次尝试错误,饿猫学会了打开笼门的动作桑代克对动物实验的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著名的学习的联结理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形成联结2、基本观点1)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中介因素学习的公式为SR桑代克认为人类所有的思想、行为和活动都能分解为基本的单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2)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而实现的桑代克认为学习是一种渐进的、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所以他的学说又称尝试错误说(简称试误说)3)联结的形式是遵循着一定规律的在用动物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桑代克还发现了影响学习(联结的形成)的几个因素,并据此提出了三条学习率:准备率、练习率和效果率准备率: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如,饿猫饱猫效果率: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桑代克认为,喜悦的结果加强联结,厌烦的结果则减弱联结此规律后被修改奖励比惩罚更有效练习率:联结的强度取决于使用联结的频次一个学会了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练习和使用越多,就越来越得到加强,反之会变弱作用率失用率此规律后被放弃3、评价贡献: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运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学习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局限: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桑代克的研究奠定了操作条件作用的基础,斯金纳则系统地发展了这一理论,并使之对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作用斯金纳认为,“学习理论”所要做的是查明引起反应概率的条件,所以心理研究者的任务就是给予已知的刺激,观察学习者的反应,从而探究学习的规律(一)实验斯金纳箱斯金纳认为,这种先由动物做出一种操作,然后再受到强化,使受到强化的操作反应概率增加的现象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应不同于经典性条件反应SRRS经典性条件反应与操作性条件反应的区别比较范畴经典条件作用操作条件作用代表人物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行为无意的(人不能控制的)情绪的、生理的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顺序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行为发生在刺激(后果)之前学习的发生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匹配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例子学生将课堂与教师的热情联结在一起,于是课堂能引发出积极的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后,受到表扬,于是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二)基本观点1、操作性条件反射观:行为的分类:应答性行为与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的分类:应答性(经典性)条件反射与反应性(操作性)条件反射两者的区别:无条件刺激引发------自发产生2、强化:指能够增强反应率的后果在斯金纳的研究中,强化是主要的自变量,他认为强化引起了行为的变化,因此,控制强化就可以控制行为1)强化的类型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中,后果决定了行为再次发生的频率。不同类型的的后果可以增强或者减弱行为(见书)强化物:凡是能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或事件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表扬、奖励、微笑、奖金)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完成作业快可以不做家务)惩罚: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Ⅰ型惩罚:通过呈现厌恶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批评、训斥、罚站)Ⅱ型惩罚:通过消除愉快刺激来降低反应频率(不许看电视、不能外出)负强化与惩罚容易混淆行为被增强行为被减弱呈现刺激正强化呈现愉快刺激惩罚呈现厌恶刺激消除刺激负强化消除厌恶刺激(免除杂役)惩罚消除愉快刺激(看电视)强化与惩罚的种类2)选择强化物P110心理学家划分出两类强化物:初级强化物:食物、水、安全、温暖二级强化物:评定等级、衣服、钱币(可买来一级强化物)对教师来讲,可供使用的大部分强化物都是二级强化物(代币制)哪一级强化物更有效?3)普雷马克原理DavidPremack1965年提出即一个经常出现的或较喜欢的活动可以作为强化物去强化一个较少出现的或较不喜欢的活动。吃糖与玩弹球游戏“祖母原理”:你必须吃完水果才能出去玩此原理对那些想成为有经验的教师的人是很有用的。了解学生对不同活动的喜好程度3、强化的程序指强化出现的时机和频率,也能增强或减弱行为连续强化:即时强化断续强化:部分强化固定比率程式不定比率程式固定时间间隔程式不定时间间隔程式P111四种断续强化程序断续强化每种程序产生相应的模式当学生学习新行为时,连续强化,学得快当学生掌握这个新行为时,断续强化,能很好的维持这一行为断续强化比连续强化可获得更高的反应率和更低的消退率在断续强化中,比率强化比间隔强化更能提高行为获得的速度3、行为的学习行为塑造指通过小步子强化达到最终目标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予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连续接近实验者有选择地对有机体做出的接近最终行为的各种反应给予强化,而不是等待最终期望的那种行为自然出现后才给予强化如,训练鸽子走8字形行为塑造需要遵循的步骤1)选择目标(重点行为)2)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起点行为)3)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化物)4)将重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的能力而异(步骤划分)5)及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有起点行为逐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即时反馈)4、程序教学理论原理学生要形成教育者希望的行为模式,这个行为一时作不出来,可以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设计好程序不断强化形成最终行为目标。教育的行为就是设计好教育特定步骤的强化,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行为模式。内涵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原则①小的步子②积极反应③自定步调④低的错误率⑤及时反馈实施直线式程序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三)教育影响P1131、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技术认为,教学过程基本上就是一个塑造行为的过程小步子教学程序教学模式、教学机器2、教学目标的设置和表达方式为了使学习者从起点行为逐步达到终点行为,教师必须明确表述教学目标所涉及的行为3、行为的改变不仅塑造新行为,也可以改变不良行为,消除或矫正不良行为4、对行为的自我调节和管理四、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应用1、强化的应用利用强化来促进许多行为的形成和改变如,负强化的合理使用(家长的唠叨)普雷马克原理的应用帮助教师选择最有效的强化物,用高频行为作为低频行为的有效强化物对复杂行为的采用连续接近法,通过强化每一个小的进步来达到预期行为目标的有效办法(习惯:洗漱)2、惩罚的应用适当运用惩罚和惩罚方式等。如提供替代行为、解释问题(为什么受到惩罚)、立即惩罚、使用合适的强度、3、认知行为矫正技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多种认知过程(思维、直觉、期望、自我陈述)融入行为主义的框架中,认为学生存在一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这些有缺陷的认知过程引导或控制他们的行为,如果改变了这些认知,行为也将随之改变这种方法被称为“认知行为桥正”技术1)自我管理是指学生首先设置明确目标,确定各种小的步骤,然后,学生观察自己的表现,记录自己的行为并评价自己的成绩;最后,学生自行选择和执行强化设置目标;记录和评价行为;自我强化2)自我教学成人榜样一边大声的自言自语,一般执行任务(认知榜样)儿童在榜样的指点下执行同一任务(外部指导)儿童一般大声自我教学,一般执行任务(现行的自我指导)儿童在执行任务时,小声进行自我教学(淡化显性自我指导)儿童一般用自我言语指导自己的行为,一边执行任务(隐性自我教学)五、评价贡献:1克服了桑代克、华生等联结派学说解释学习现象的局限,扩展了联结派的眼界2加深了人们对行为习得机制的理解,使人们能成功地预测、控制行为,为行为矫正提供了一种可信的理论基础3程序教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对于今天的CAI教学(CAI的理论基础之一)4、关于强化程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局限:1把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等同起来,简单归结为操作性条件反射,过于偏狭。2不注重人学习的内部机制和过程,将人等同于学习机器1、--------于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又于1913年扩展为三大卷,其内容共分三部分。分别是:2、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简述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4、简述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5、简述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本文标题:第四章-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541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