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推荐】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阅读指导1一、记叙文阅读技法2考点:•一、理解文章重要词语的含义.•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三、理解文中重要句段作用。•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五、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七、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八、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九、体验作品的形象和情境,拓展作品的主旨和内涵。3针对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一)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二)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三)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4记叙文的阅读步骤1、阅读全文:运用“六要素”知识,对文章内容、作者思路等有一个全面感知。2、浏览考题:粗略了解考察内容。3、再读文章: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仔细阅读。4、解决问题:找准答题区域,注意关键句、主旨句、抒情议论段。5、认定补充对考题做进一步审视,并对所做答案进行认定、补充。5记叙文定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6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7二记叙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所以说线索是文章的纲,抓住了这个纲,就能理顺文章的内容,掌握文章的结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是重要的,但不是什么都可以成为线索,只有那些能够体现各种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主题思想的具体事物,才能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8线索大致分六类:•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故乡》以“回故乡”这一事件为线索串起了全篇。通篇文章分为三部分: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9“线索”是连贯文章始终的脉络,是文章的纲。•①文章的标题•②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我”的所见所闻所感10三、常见的叙述顺序•1.叙述类型:•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杨修之死》《故乡》《羚羊木雕》11记叙顺序作用:•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倒叙:1、强调。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12•四、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会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完全相同的一个句子,在不同文体中其功能作用是不同的。13(一)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含义1、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特殊含义。2、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的言外之义。3、结合整篇文章的语境分析句子的深层含义14小提示•解题方法:文中关键的语句常常是指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内涵丰富,耐人寻味,对全文的内容和结构有重要作用,或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我们把握文段的意思和全文的主旨。•解题技巧:含义要结合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词不离句,句不离篇15词语的调换•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16(二)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17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具体如下18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结构上(首尾照应,结构完整。)19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1、开篇点题;2、总领全文;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1、篇末点题;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20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1五、如何赏析课文中所喜欢的句子:•1、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2、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照应、画龙点睛……)•3从语言风格上(豪放、婉约……)•4、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6、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22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23六、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1、划分段落层次方法•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2、划分段落层次技巧:•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归纳段意: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243、段意、层意的概括•归纳大意是在分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或者是同步进行的,一般说来在分层次合并同类项的同时,大脑也就在归纳各层的大致意思,再进而形诸文字而已。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254、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内容•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切忌拘泥、局限某一局部纠缠不清,即使是某一片段、段落的分析,也必须立足于文章的整体去思考、探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26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举例:•《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27七、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28八、根据详略,把握记叙文的要点。一般来说,能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情节、场面写得详,其余则略。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数次写到父亲的背影,详写的是第二次在车站送别场面中,父亲买橘子爬铁道时的背影,生动地表现了文章“父爱子”的主题。阅读时,注意文章的详略安排,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中心。29九、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30描写方法及其作用:•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B、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1、暗示时代背景。•2、渲染气氛。•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31描写的内容描写的方法环境描写语言动作心里外貌神态正面侧面细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32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33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场所、风土人情、社会背景、历史背景的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产生和导致事件结局的社会根源。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要先找出描写的句子,再联系文章的内容、时代背景综合考虑。34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天气、自然风光等的描写。作用1、能烘托气氛2、表现人物的心情3、表现人物的品质4、突出人物身份地位5、推动情节的发展起衬托中心意思的作用。35各类描写答题技巧•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天气、季节和景物场景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
本文标题:【推荐】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初中语文阅读指导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5842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