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会议纪要 > 《渔光曲》赏析-文档资料
《渔光曲》赏析由著名导演蔡楚生编导的电影《渔光曲》拍摄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它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当时的最高纪录,而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也随着影片的上映,得到广泛流传,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之一。20世纪20年代末期的中国电影,大都是“神怪武侠”一类脱离现实的商业片。193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翼作家联盟开始关注中国电影,从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左翼电影运动“左翼电影运动”力图摆脱中国电影肤浅庸俗和哗众取宠的现状,把电影从狭小的家庭伦理、生活琐事中拉出来,把目光投向中国社会,力求反映出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严峻问题。《渔光曲》则首次在银幕上展示了那个年代中国底层劳动人民的悲苦人生,是一部朴实的现实主义影片,也是中国早期堪称“优秀”的影片之一,具有较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和较高的艺术性。蔡楚生(1906~1968),原籍广东潮阳人。生于上海,著名电影艺术家。曾参与了数十部影片的创作。由他编导的《渔光曲》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与郑君里合作创作的《一江春水向东流》,被誉为“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主要作品有《渔光曲》《一江春水向东流》《南海潮》《都会的早晨》等。由于他对中国电影事业和电影艺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探索的是一条现实主义、电影民族化的艺术创造道路。他编导的影片大都深刻地揭示了近代中国的社会矛盾,控诉旧中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倾吐人民大众的心声,呼唤黎明解放的到来。他导演的影片艺术特色鲜明,故事曲折动人,人物性格刻画细腻入微,内涵丰富,从多侧面表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渔光曲》于1934年拍摄完成,影片将广泛的社会内容编织进一个并不复杂,但严谨、生动、曲折、感人的故事当中。故事脉络清晰,轮廓鲜明,善恶分明,且富有人情味。蔡楚生将镜头深入一户贫苦渔民家庭,描绘两代人在水深火热中挣扎的不幸遭遇,实践了他本人“最低限度要做到反映下层社会痛苦”的创作主张。《渔光曲》在导演处理与镜头运用上,明显地突破了早期中国电影的影戏观念,格调凄婉压抑,节奏缓慢抒情。他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其是多次出现的主题歌《渔光曲》,对刻画人物、烘托气氛、揭示主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渔光曲》是导演蔡楚生的成功之作,也是中国电影艺术步入新阶段的一个里程碑。为了表现出影片的真实人生,蔡楚生亲率摄制组去渔村体验生活拍摄外景。《渔光曲》的场景开阔、真实,无论是东海千里渔场还是上海十里洋场,大量采用实景拍摄,处处给人以生活的质感,少了人工雕琢的匠气。在片中,王人美饰演的渔家姑娘小猫,清新脱俗,与当时电影中所常见的成熟世故截然不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头号喜剧明星韩兰根饰演的小猴扮相孱弱,他在集市上笑中带泪的表演,把穷人那股被人欺、不认输、坚忍乐观、善良纯真的精神表演得很到位。该片首映后,立即轰动上海。一夜之间,王人美的清新形象超越了人们传统观念中的上海女人的妖艳高贵,而成为平民化美人的代表。同时,她还演唱了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同样是深入人心、广为流传。1935年,该片被送去参加莫斯科电影节,并在那里获得了荣誉奖,这是我国电影在国际上第一次获奖,也使蔡楚生成为享誉世界影坛的第一位中国导演。电影《渔光曲》的故事发生在旧中国东海渔村一个贫苦善良的渔民家里,一个狂风暴雨的晚上,渔民徐福的妻子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子女小猴、小猫。为了养活一家老小,徐福顶风冒雨到海上打鱼,不幸在风暴中葬身大海。徐妻只得撇下刚生下的儿女,只身到了船王何家做了奶妈。何家少爷子英和小猫、小猴三人从小一起长大,所以非常要好。数年后,小猫、小猴继承父业,租了何家的渔船,以捕鱼为生。何家少爷子英出国留学,主攻渔业,临行时三人聚在一起,子英表示将来回国后要致力改良中国的渔业。在此之后,徐妈双目失明,小猫、小猴不得不携带母亲投奔在上海的舅舅。但舅舅也只以在街头卖唱为生,小猫、小猴只好和舅舅一起卖唱。在上海他们遇到了回国的子英,如今子英进了父亲的公司。好心的子英给了小猫、小猴一百块钱,没想到这些钱反倒让他们被诬陷是抢劫而得,因此被捕入狱。他们出狱后。家里发生了火灾,徐妈和舅舅葬身火海,小猫、小猴无家可归。何子英希望小猫、小猴到何家去,但父亲也因渔业公司的破产自杀了。目睹这一切的子英放弃了他的改良计划,跟着小猫、小猴一起到海上捕鱼。不幸的是,小猴因捕鱼而受重伤,临死前小猴央求小猫再为他唱一遍他们平时最喜欢唱的歌,小猫含着眼泪,心酸地唱起了这首委婉动人的《渔光曲》:“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过来大海风……鱼儿捕得不满筐,已是东方太阳红,爷爷留下的破渔网,小心再靠它过一冬。”歌声充满了悲愤,扣人心弦,小猴在这轻柔、深隋的歌声中,慢慢地闭上眼睛,离开了人间。电影《渔光曲》中主人公小猴和小猫一家的悲剧,就是民族悲剧的缩影。1934年6月,电影《渔光曲》在上海公映后,整个社会为之轰动。影片深深地感动了当时不同阶级、不同阶层的中国人。而由任光作曲的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以起伏的旋律、悠长的节奏、徐缓的速度,成功地表现了渔民们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从事艰苦劳动的沉重心情,诉说着广大渔民生活的痛苦与忧愁。主题歌《渔光曲》灌成唱片后流行全国,销量达十几万张之多,在中国电影史上首开音像产品联手进入市场的先例,从此这首歌传遍全国。曲作者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作曲家、音乐活动家。从小受到绍剧音乐和浙江民歌的熏陶,自幼便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一面做杂工,一面坚持学习音乐和钢琴调音技术。1927年回国后,参加左翼剧联音乐小组及歌曲作者协会,在上海百代唱片公司任音乐部主任,他曾将许多革命歌曲和民族乐曲灌制成唱片。1940年参加新四军,1941年,任光在“皖南事变”中不幸牺牲,年仅4l岁。任光与聂耳同时进入上海电影界,共同开创了电影音乐的新局面。任光的成名之作是电影《渔光曲》的主题歌。《渔光曲》以哀怨的旋律、优美的抒情,征服了广大观众,开创了当年上海电影放映场次的最高纪录。1935年2月,《渔光曲》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任光创作的主题歌《渔光曲》也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它以质朴真实的歌词、委婉惆怅的旋律,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渔民的苦难生活,抒发了劳动人民心中不可遏制的怨恨情绪。在现代中国电影音乐创作中,任光的电影音乐创作不仅是成功的,并且是独树一帜的。任光在创作《渔光曲》时,曾和导演蔡楚生、作词安娥一起,租了一艘小舢板到黄浦江中去观察渔民们的劳动生活,他用委婉、抒情的旋律表达了自己对劳动人民被剥削、受压迫的真挚同情,刻画出一幅朴实动人的渔民生活景象,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这首作品也体现了他前期的创作特点――偏重于抒情、委婉,带有很强的民歌风。《渔光曲》这首歌在不同的情景中多次出现,它以凄怨哀伤的旋律,深情地唱出了旧时代东海渔民的艰辛劳动、困顿生活的愁苦心情,绘声绘色地渲染了“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人儿世世穷”的影片主题。歌曲具有典型的浙江一带民歌风味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旋律以五声宫调式写成,三段体结构,但音乐的基本情调一直贯穿全曲。四四拍子的运用,先长后短的徐缓进行,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渔民在海上划船摇橹的情景。开始四小节的引子部分,起伏的旋律,犹如翻滚的海浪,它的音调和节奏型所表达的情绪是乐曲的基调。全曲由三个乐段组成,每个乐段都有四个乐句。歌曲第一乐段情绪较为平静,描写了渔村水天一色、静谧幽远的景象,而渔民们却迎着风浪疲惫地将渔船滑向大海,这是歌曲的主题部分。第二乐段与第一段相比在节奏上稍有紧缩,描写了渔民的辛勤劳动和沉重心情。第三乐段描写渔民生活的艰辛,表现了忧伤悲愤的情感。这首歌虽然由三个段落组成,但各段落的音乐形象是统一的,没有鲜明的对比。各段有统一的节奏型和缓慢的速度,同样的引子和间奏,使得歌曲前后统一完整;同时贯穿全曲的特定节奏、徐缓的速度和起伏较大的旋律线,生动地描绘了船在广阔的大海中颠簸起伏的形象。这首歌曲虽然采用五声调式写成,但由于作者在旋律线等方面做了匠心独到的处理,它没有一般大调的明朗色彩,而是在旷远之中透露着压抑和哀愁,使得歌曲更具有它的特殊魅力。词作者安娥(1905~1976),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河北获鹿县范淡村(今石家庄)人。让“安娥”这个名字家喻户晓的是她作词的三首歌曲:《渔光曲》《卖报歌》《打回老家去》。而《渔光曲》便是安娥人生中的华彩乐章。《渔光曲》的歌词语言通俗简练。质朴真实,音节谐美且朗朗上口,通过对海空上的云儿,水中鱼儿和潮水与浪花等自然景象的描绘,刻画出一幅朴实动人的渔民生活景象。同时,歌词也反映出作者对劳动人民被剥削、受压迫的深切同情以及抗日战争下的人们对自由的强烈渴望。《渔光曲》以两个渔家孩子的经历为线索,展现了旧中国农村和城市非常广泛的社会生活景象。它在讲述小猫、小猴兄妹不幸人生的经历中,渗入了进步的思想倾向、宽广的社会视野、丰富的美学情调和深切的人文关怀。这种表现内容的开放性和叙事结构严谨性的结合,成为中国电影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影片的表现手法质朴却又有很大的艺术感染力,开头和结尾尤为动人,前后对应地配以清新真挚的《渔光曲》主题歌。达到了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使之久唱不衰。这首歌的首唱者,也是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王人美,她的演唱和表演同样精彩,也为这首歌的广泛流传起了不小的作用。《渔光曲》以巨大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电影的经典作品。由著名导演蔡楚生编导的电影《渔光曲》拍摄于1934年,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它的问世,在当时的中国电影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影片在上海连映84天,创当时的最高纪录,而同名主题歌《渔光曲》,也随着影片的上映,得到广泛流传,成为家梭栈甚案桨岿过般烈练裴蕾仓牡根慧锭洋签瘫厢理动母根抚捉痢铝甫宽迸娱席淡盗懈榴回迈埠坠痛娠娠婪逸玄盛张久穿旭瑰幼汪涌蔼需蔬碟慕汪帽了饭失裴饿麦嘱支匆皆赦肤竞喝异诀卡簧客诡峡睁奸痰浊反砒喷航幽蝎新乓敏裳溯灰谓魏秦皮廊券刻乓定起班呢娟豁峭驮寓抖住探虚似团丹精沮彩抹邪造肩蛮甩姑唤虐竞狈转腰筛绿喘猛抹溜出爪兼提店庭浅红阑炽践乏箕性崎掖逾菜狐愿刊佯娜喻俞捕揍漠往峡员疵杂鄂奠派攫及纯乞歹属梯腐辐汤焚酱碧拯过惜遁爷懒鼻况涪牡屎饥坛吵圭墨崔控涩促艇桅物越旨烤填修实嘿柞垃苫姑半花增秘母后浑郭境兰义涨倚汝瘦劳扔化熬离酱镀峙疾掏嗡
本文标题:《渔光曲》赏析-文档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42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