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专题整合[知识体系构建]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从刀耕火种到耒耜农耕技术的发展从耒耜到铁犁牛耕明清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原始社会的土地公有制土地制度的演变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官营手工业:从征役制到雇佣制性质私营手工业:从家庭小作坊到大规模手工作坊冶金:从商周青铜冶铸到春秋战国冶铁冶钢、青铜冶铸丝织:汉代丝绸远销欧洲纺织业棉纺织业:元明后期江苏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商代原始瓷器手工业东汉烧出青瓷重要部门南北朝烧出白瓷制瓷业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大量出口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烧成青花和釉里红明代斗彩和五彩瓷清代粉彩和珐琅彩汉: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唐:在广州设市舶使专管外贸,广州成为成为重要外贸港口;长安、洛阳、扬州、商业益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商业大都会;唐朝柜坊,是我国最早的银行宋:市坊制和商业活动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北宋出现“交子”元:泉州是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明清:商业市镇兴起,大量农产品商品化,涌现徽商、晋商等商帮产生:明朝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资本主义萌芽关系发展:清朝缓慢发展障碍:封建制度;“重农抑商”和“闭关守国”政策[要点归纳]古代中国有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它们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经济结构。学习中要注意了解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状况及生产关系的变化;认清古代中国的经济从长期领先于世界到后来逐渐落后于欧美各国的发展轨迹,既要看到古代中国经济的辉煌成就,又要看到其中蕴含着导致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的消极因素;注意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⑴以家庭经营为特征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包括耕作农具、耕作技术、水利灌溉、耕作制度以及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内容。A.我国古代的农具,经历了原始时期的石器木器和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以后的铁农具和牛耕的发展历程。两汉时期,出现了耦犁、犁壁和耧车,隋唐时期出现了曲辕犁和犁评。B.耕作技术上,经历了春秋战国至秦汉的垄作法、汉代的代田法、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旱地实行的耕耙耱技术、南方水田采用的耕耙技术。C.我国的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制为主,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或三熟制。D.我国古代一直很重视农业灌溉,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合龙首渠等。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造了筒车。曹魏时,经改制的翻车用于灌溉;唐朝时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这些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应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E.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私有土地的出现,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业经营成为可能。秦汉以后,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得到发展,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⑵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核心的土地制度以及租佃关系夏、商、西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开始出现私田。秦国的商鞅变法,打破了土地国有制度;秦始皇颁布诏书,以法令形式肯定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以来,存在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包括国有土地所有制(如均田制等)、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其中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战国以来,土地所有制发展的总的趋势是国有土地逐渐减少、私有土地逐渐增加。地主阶级通过政治特权或经济实力,占有大量土地。而农民只有少量土地或没有土地,他们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并将收获物的大半奉献给地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反抗,地主同劳动者的依附关系日益松弛,租佃制逐渐占据主要地位,农耕经济更加成熟。⑶小农经济的历史影响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单位、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而构成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中国古代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小农经济下的农民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自给自足,生产积极性高,是中国古代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小农经济生产规模狭小,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明清之际更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沉重的赋役负担使小农经济非常脆弱,人口增加和土地兼并,导致人地矛盾尖锐,也制约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思考: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是什么?农具的进步怎样推动耕作方式的演变?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什么?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2.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⑴技术先进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源远流长,分工细密且比较发达,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很早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其中,冶金业、制瓷业以及纺织业的技术发展尤为突出,很多独特的生产技艺和精美的产品自古就闻名于世。⑵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到了春秋战国,随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便成为封建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⑶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其特点是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宫府按行业设工官管理,工匠集中在工官监督下生产,其资金雄厚,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业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是由于产品不进入市场,缺乏竞争,劳动者被强制劳动,因此生产效率低下,阻碍手工业进步。⑷私营手工业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私营手工业产生于春秋战国,此后因封建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长期处于夹缝之中,在曲折中发展。明中叶以后在许多行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授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因素。⑸“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一种副业,产品主要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拿到市场上出售。从秦汉时期开始,“男耕女织”式的个体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家庭手工业成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成为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因其阻碍商品交换而成为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思考:为什么冶金业、纺织业、陶瓷业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技艺发展高峰的代表?古代手工业经营方式对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为什么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私营手工业中萌芽?3.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⑴起源早、不断发展商朝时就出现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成为主体,中原出现一些商业中心,产生了商业城市。两汉时期设有专职官员管理城市的商业,“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严格分开。隋唐时期,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和长江流域的益州、扬州成为代表性的商业城市,出现了草市与夜市。对外贸易方面,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瓷器之路出现空前繁荣景象。宋元时期,古代商业步人新的高峰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功能扩大,打破了“坊”“市”界限,还出现了夜市、晓市等。明清时期,大量独立的商业市镇兴起与发展,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闽商等大商帮,有利于商业资本的聚集。⑵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古代中国的商品市场由城市市场和乡村集市两部分组成,它们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的。城市市场主要是满足达官贵人的享受消费,城市手工业品与乡村农产品的交换则处于次要地位。乡村集市狭小、分散,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只是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⑶对外贸易由盛到衰对外贸易起自汉朝。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运到中亚,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开辟了中西贸易的新纪元。唐朝陆路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都得到发展。唐朝和亚洲各国都有直接贸易往来。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明朝前期郑和七次下西洋,与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友好贸易,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沿岸地区。从明朝中后期起,由于倭寇入侵,我国政府实行闭关政策,多次下令禁止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地同外国通商,阻碍了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妨碍了对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吸收。思考:古代中国商业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没能动摇封建经济制度?以隋唐、两宋、明清三个时期为例说明商业发展的特点。思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状况如何?其各自的发展有什么特点?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怎样?有何特点?古代中国的基本经济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⑴明末清初资本主义的萌芽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在江南一些丝织业发达的城市如苏州等,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清朝时有了缓慢发展,范围扩大,部门增多,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但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整个生产始终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其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生产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产生说明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是中国封建社会衰落的重要表现,对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有重要的意义。⑵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社会价值上,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在制度方面,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农业人口的稳定,推动农业经济向前发展;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统治者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运用政治手段压制工商业发展,其结果必然打乱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水平上,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⑶“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两代政府颁布“海禁”政策,由官府统一管理和经营对外贸易,禁止商民私人出海贸易。清朝更是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包括对来华外国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作出限制。清政府试图通过“海禁…‘闭关政策”达到对内加固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的目的。这种消极防御的手段,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对外侵略的口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更大的影响是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前进和发展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使中国长期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严重阻碍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同时,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思考:重农抑商政策和“海禁”政策怎样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试举例说明。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谈谈重农抑商政策对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从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明清之际中国从盛世走向衰落的原因。[易混易错点警示]易错点:1.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不是唯一模式。2.注意夏商周时期,受封的诸侯只有对土地的世代使用权,而无权转让与买卖,需向国王缴纳贡赋。3.春秋时期私田不是归国王所有,而是归私田主人控制,因为税制改革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4.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的事件不是牛耕的出现,而是曲辕犁的发明,因为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深浅,适应各种土地的精耕细作。5.西周时期,青铜铸造业的生产,是由官府垄断,即所谓的工商食官。6.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商人”不是由商人的国名而来,而是源于商工擅长经商。7.“柜坊”的职能不是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而是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8.明朝时期白银的普遍流通并没有促进对外贸易的繁荣,这是因为明政府严格限制对外贸易。9.资本主义萌芽不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还反映了封建制
本文标题: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79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