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书愤》公开课精品课件
陆游南宋——一个盛产爱国诗人的时代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岳飞《满江红》)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张孝祥《六州歌头》)读陆放翁集清代:梁启超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认识陆游,是因为他的爱国诗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学习目标】1、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意蕴美。2、理解诗人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解题书:愤:书写愤懑,悲愤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诗集《剑南诗稿》,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创作背景:陆游生活在金兵大举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偏安江南一隅,不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他罢官在山阴闲居了6年,北定中原、收复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满腔激愤。【预学检测】1、陆游,字,号,山阴(浙江绍兴)人。(朝代)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2、本首诗属于格律诗中的,形式上一般为四联八句,四联名称依次为,,,。3、解释加点的词: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楼船夜雪瓜洲渡渡:千载谁堪伯仲间伯仲:务观放翁南宋剑南诗稿七律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气势渡口兄弟,引申“不相上下”1、“世事艰”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结合首联和颔联分析)2、诗人遥想当年,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中,如何具体展现“气如山”?3、“空自许”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结合颈联和尾联赏析)4、对于此种悲怆的个人境遇,诗人抱着怎样的心态?(结合赏析“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世事艰”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世事艰”:奸臣当道,仕途多阻,屡遭罢黜。回忆早年血气方刚,收复中原的豪心壮志。“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的爱国志士形象。意气风发、以身许国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此联追忆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采用列锦意象叠加的方式,用六个名词直接组合成文。不写战争,而战争紧张空气,自然流露。“楼船”“铁马”——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瓜洲渡”——“夜雪”里击退金兵进犯,“大散关”——“秋风”中失而复得。勾勒出一幅雄健激昂、气壮山河的战争图景诗人遥想当年,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一联中,如何具体展现“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空自许”如何理解?包含诗人什么情感?“空”——浓重的感伤色彩“自许”——“塞上长城”(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空自许”——报国无门、衰鬓先斑的个人境遇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对于此种悲怆的个人境遇,诗人抱着怎样的心态?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用典明志。这一联包含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并以此自勉。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奸臣当道,壮士报国无门的悲哀/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此联正是诗人用典明志,表明自己老骥伏枥,壮心不死的决心。。“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拓展思考陆游的《书愤》和杜甫的《蜀相》中,都写了诸葛亮,两者的情感有何不同?(结合“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与“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加以赏析。)陆游: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虽屡遭挫折,但意志并未消沉。杜甫:对诸葛亮壮志难酬抱憾而终的痛惜之情。同时也是古今英雄(包括诗人自己)在国危时艰之际有才无命、壮志未酬、事业未竟的悲慨。【拓展训练】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1~2题。(12分)临安春雨初霁①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②,犹及清明可到家。【注】①淳熙十三年,诗人在家乡山阴赋闲五年后重被起用为严州知府,赴任前在临安等待皇帝召见时写下此诗。②“素衣”句: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云,“京洛多风尘,素衣化为缁”,诗中不仅指羁旅风霜的苦楚,又寓有京都恶浊,久居会使白衣染成黑色的意思。陆游这里反用其意。1、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6分)2、“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6分)1、有人说,阅读诗中颔联,对“一夜”两字不可轻轻放过,为什么?(6分)“一夜”意为“整夜”。(2分)诗人整夜“听春雨”,似在暗示重被起用的他并不快意,也无意与明媚的春光为伍,(2分)反而因这“一夜春雨”而辗转不眠,忧患不已了。(2分)2、“犹及清明可到家”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6分)京城春光正好,诗人重被起用却急于回家赶上清明节,(2分)表明他持守清洁而不想沾染京都官场恶浊的态度,(2分)更有对朝廷偏安一隅而己志难伸的不满。(2分)
本文标题:《书愤》公开课精品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6974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