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镰状细胞贫血症答:突变类型为点突变:DNA链上的-CTT-变成-CAT-;RNA链上-GAA-变成-GUA-血红蛋白β亚基的第6位氨基酸是谷氨酸,而.......血红蛋白中谷氨酸变成缬氨酸(酸被中性替代),仅此之差,原是水溶性血红蛋白,就聚集成丝,相互黏着,导致红细胞变成镰刀状而极易破碎,产生贫血。二、克-雅病案例分析:男性42岁,进行性痴呆,间歇性肌痉挛。体格检查:反应迟钝,言语少,理解力差,计算能力下降,腱反射亢进,水平眼震,闭目难立。入院观察:脑萎缩,用药后痉挛减轻但是痴呆症状无好转,且语言障碍加剧,一个月后出现昏迷,半个月后死亡。尸检:脑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空泡、淀粉样斑块,胶质细胞增生,神经细胞丢失,免疫组化染色检查PrPSc阳性。分析结果:克-雅病答:克-雅病是蛋白质构象变化引起的疾病,造成治病的病毒为朊病毒,它是一类只有蛋白质无核酸的病体,正常PrPc富含a-螺旋在未知蛋白的作用下变成β-折叠的PrPsc,对蛋白酶不敏感,水溶性低热稳定性增高,形成淀粉样沉淀(此病在死后才能确诊)三、有机酸试剂对酶的不可逆抑制案例分析患者:女性,45岁,已婚,汉族,农民。自服“敌百虫”(有机磷农药)约100mL。表现:头晕、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刺激反应差。体格检查:体温37.1度,脉搏85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15/65mmHg,,神智模糊,急性病容,光敏,唇无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双肺湿性罗音,腹平软。治疗方法:催吐洗胃,硫酸镁导泻,阿托品和解磷定静注。答:有机酸试剂对羟基酶的不可逆抑制(抑制剂与必需集团以共价键相结合)。敌百虫能特异地与胆碱酯酶活性中心的ser-OH相结合(共价)有机酸试剂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造成乙酰胆碱的含量增高,神经过度兴奋。解决方法:解磷定可以解除有机磷对羟基酶的抑制。四、白化病案例分析:患儿,男性,13岁,皮肤呈弥漫性乳白色,毛发纤细,呈银白色,瞳孔为淡红色,伴有眼震,畏光,视力减弱,视野异常和斜视。分析:是由酪氨酸酶缺乏而导致的白化病。治疗:无特殊的方法,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灼伤,防止皮肤癌的发生,配戴合适的眼镜片可减轻眼部不适。全身性白化病是AR,眼球型白化病是性连锁隐性遗传病。答:酪氨酸在酪氨酸酶的作用下生成黑色素,当酪氨酸酶合成降低,酪氨酸的含量也减少,不能合成黑色素。五、案例分析:患儿,7岁。病史:出生时未见异常,一周岁后发现有生长发育迟缓,随着年龄增大,智力发育明显低于同龄人,生长迟缓,多动,毛发浅谈色,身上有特殊的发霉样气味。实验室检查:尿液用10%的FeCl3检测呈现绿色反应,二硝基苯肼试验呈黄色沉淀。诊断为:PKU答:体内苯丙氨酸羟化酶缺陷,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变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经转氨基作用生成苯丙酮酸、苯乙酸等,并从尿中排出的一种遗传代谢病。堆积的苯丙酮酸和苯丙酮酸抑制5-色胺的生成产生神经毒性,智力低下。六、案例分析:患者:女性,53岁,因神志不清入院。患者1小时前被发现,疑煤气中毒。体格检查:体温37度,脉搏94次/分,呼吸22次/分。辅助检查:1.碳氧血红蛋白测定:HbCO50%2.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氧分压、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分压都处于较低水平3.脑电波显示广泛异常改变。问:煤气中毒的生化机制是什么?答:一氧化碳是呼吸链的抑制剂,抑制复合体Ⅳ的活性,使ATP减少,造成昏迷。神志不清。七、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症)答:1、解耦联蛋白酶的的作用机制,破坏ATP合酶的质子回流,使势能转变成热能。2、新生儿体内含有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解耦连蛋白可以维持新生儿体温,本病是缺乏棕色脂肪组织,不能维持体温造成皮下脂肪凝固。八、案例分析、;患儿,男性,2岁,因面色苍白伴血尿2天入院。2天前患儿食新鲜蚕豆后,次日出现发烧、恶心、呕吐,排浓茶尿症状,其母曾有类似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8°C,脉搏148次每分,血压正常,呼吸急促,神情萎靡,皮肤及巩膜黄染,肝肿大。实验室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及结合胆红素的值偏低,未结合胆红素值高,肾功能正常,尿镜下未见红细胞。问:发病机制?答:蚕豆病是由于G6PO(G-6-P脱HE)缺乏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因缺乏此酶,磷酸戊糖途径受阻,还原性辅酶2生成量减少,无法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性,进食新鲜蚕豆使体内过氧化物处于高水平,使红C膜被氧化破坏发生红C溶血,故未见红C九、案例分析:患者:女性,23岁,心前区疼痛两年,加重2个月,入院。现病史:患者两年前活动时心前区疼痛,呈钝痛,每次持续1-2分钟,休息后可缓解,平均每周发作1次。此后,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发病频数上升,天冷或夜间发病显著。家族史:患者父母血脂代谢异常。体格检查:基本正常,四肢小关节,可见多处结节性黄色瘤。辅助检查及临床诊断:总胆固醇、LDL量值较高,TG正常。超声心动图:动脉管壁增厚,官腔狭窄,心肌增厚。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多处狭窄,左冠状动脉圈闭塞临床初步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答:家族型高胆固醇血症。本病属于原发性,遗传缺陷,如载脂蛋白,酶和受体缺陷(继发性,糖尿病,肾病,甲状腺功能降低)。十、案例分析:患者:女性,47岁,农民。因发作性昏迷半年,今发病7小时后入院。体检及病史:患者来自吸血虫病疫区,3年前因脾脏肿大行脾切除;每次发病前均有进食高蛋白食物。肝功能检查:血氨150umol/L,GPT含量高。结论:此患者每次发病都有比较明确的诱因,蛋白质摄取超过了肝脏的代谢能力,NH3进入脑组织,出现大脑功能受损。诊断为: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并发肝性脑病。答:胺;1)脱羧形成假神经性递质(酪胺、苯乙胺(B-羟化酶)B—羟酪胺、苯乙胺酸二者结构类似儿茶酚胺,阻碍神经冲动,大脑发生异常。)2)分解时产生氨气,使血氨浓度升高。氨:1)a—酮戊二酸降低使三羧酸循环受阻,ATP产量降低,导致脑供氧不足。2)合成谷氨酰胺。谷氨酸在谷氨酸合成酶作用下生成谷氨酰胺。使脑C渗透压升高引起脑水肿十一、自毁容貌综合症—嘌呤核苷酸的补救合成答:所需关键酶:HGPRT(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由于SEUE缺陷而缺乏的患者,是一种遗传代谢病。患儿发作性的用牙齿咬伤自己的指尖和口唇,或将自己的脚插入车轮的辐条之间,患儿知觉正常,一边疼痛一边悲叫,一边继续自残行为。HGPRT缺陷使次黄嘌呤,鸟嘌呤转化受阻,在体内堆积特别是在神经系统中的堆积,进而发病,十二、案例分析:患者,男性,两年来因全身关节疼痛伴低热反复就诊,均被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经抗风湿和激素治疗后,疼痛现象稍有好转。两个月前,因疼痛加重,经抗风湿治疗不明显前来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7.5℃,关节肿胀压痛,局部皮肤有脱屑和瘙痒现象,双侧耳廓触及绿豆大的结石数个,尿酸570umol/L。答:通风—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由于进食高嘌呤竞争性结合黄嘌呤氧化酶,从而抑制尿酸合成。十三、案例分析:患儿,女性,1岁。出生后20天右下脸出现片状红斑,4个月时颜面出现多数浮肿性红斑,起水疱,破溃,结痂。眼流泪,分泌物增多。5个月时,面部肩部及前臂出现多处黑褐色斑点。10天前病情加重。此患儿1岁零六个月才会走路,智力发育差,只能说简单的字。诊断:着色性干皮病(XP)结论:患儿经常被父母抱出去晒太阳以防佝偻病。属于紫外线诱发DNA链形成嘧啶二聚体。实验室检查:DNA分析证明其父母为XPA杂合子(AR)。患儿XPA基因突变导致其机体DNA修复系统缺陷,不能切除嘧啶二聚体,其皮肤对日光敏感,已发生色素沉着,萎缩,甚至癌变。分子机制:XPA基因的第五外显子存在异常,613位C突变为T,使211位的氨基酸由精氨酸突变为终止密码,导致XPA蛋白在C端缺失了63个氨基酸。答:着色性干皮病—切除修复损伤。切除:是C内最重要和有效的修复机制,主要由DNA-POLI和连接酶完成。患者因缺乏这两种酶不能完成切除作用。十四、案例分析:患者:女性,15岁,学生。因发热,咽剧痛,咽部有白色分泌物曾在医院诊为“奋森咽炎”,抗炎5天不见好转诊。入院后从咽部脱落下一块灰白色假膜。体格检查:体温37℃,脉搏104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04/84mmHg.嗜睡,声音稍嘶哑,右侧鼻腔有较多血性浆液性分泌物,通气不畅,唇干,张口呼吸,涎液带血。软腭,悬雍垂,咽后壁高度充血,水肿,并有假膜附着,颈部淋巴结肿大,周围软组织高度水肿,触痛明显。肺可闻干性锣音。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可见白细胞和颗粒管型。咽部分泌物NASA染色找到白喉杆菌样的细菌,豚鼠毒力实验阳性。取痰培养出白喉杆菌样细菌。诊断:咽白喉答:白喉素抑制C蛋白生物合成,可使延长因子—2ADP糖基化共价修饰生成延长因子—2腺苷二磷酸核糖衍生物,使延长因子—2失活。引起上皮细胞坏死,纤维蛋白渗出及白C浸润所致。十五、案例分析:患者,女性,一周前外出旅游归来,突然持续腹泻而就诊。主诉:发热、呕吐、腹痛、腹泻频繁,心慌,全身无力。体格检查:体温39℃,血压9.31/6.65KPa,心率快,脉搏弱,病人粪便样检查,弯曲弧菌格兰阴性染色,有明显脱水症状。初步诊断:霍乱。问题讨论:1.为什么血压下降?2.用生化知识解释这种病症。答:霍乱:该菌进入C内,激活型的G-a亚基被ADP-糖基化激活,改变G蛋白的功能,使环腺甘酸活化并大量堆积,改变小肠上皮C膜水通道蛋白构象,磷酸化激活水通道蛋白,水分从血液渗入肠道,产生的液体量增加10-15倍。导致腹泻。严重的脱水导致循环衰竭,甚至死亡。十六、案例:患者,男性,40岁,因视力下降,全身无力,易疲倦而就诊。体格检查:体温36.5℃,身高185cm,体重108.5kg,超重35%,空腹血糖16.8mmol/L,三脂酰甘油11.5mmol/L,眼底检查提示视网膜病变,胰岛素水平正常。诊断: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问题1.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如何?2.患者为为何会超重?答:糖尿病:Ⅰ。胰岛素分泌不足:胰岛BC破坏严重,多见青少年,不伴随肥胖10%Ⅱ、胰岛素分泌正常,主要是受体缺陷导致靶C对受体抵抗造成。G不能产生大量ATP,因善饥而多食故体征肥胖90%十七、案例分析:患者,男性45岁,因腹痛,腹胀。发热4天就诊。体检:体温39℃,皮肤巩膜明显黄染。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780umol/L,未结合胆红素5.1umol/L,粪便呈灰白色,尿液颜色深黄,粪胆素原和尿胆素原均阴性,血常规检查除白细胞升高外,其余均正常。初步诊断:胆总管阻塞答:1、组织黄染,组红素是金黄色物质,含量过高,可扩散入T器官黄染。2、黄疸根据病因分为三种1)溶血性:血常规未出现红C异常,故排除。2)肝C性:未结合胆红素可以在肝内进行生物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肝C功能正常故排除。3)胆总管阻塞性:胆汁排泄障碍肝红素反流入血液中。黄染:另外肝红素从尿排出,故尿多呈黄色,胆汁不能进入肠道,不能生成胆素原,所以粪便呈灰白色。1、PAGE法分离血清蛋白原理:样品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电荷效应。2、聚丙烯凝胶电泳制胶时为什么再分离胶上加水:隔离空气防止氧化去除气泡。3、PAGE法时溴酚蓝和蔗糖的作用:溴酚蓝示踪剂,蔗糖增加比重。4、醋酸纤维电泳结果分析5条带前后顺序:从正极依次是清蛋白。a1、a2Br-球蛋白。5、在最适温度上下酶的活性怎么变化?温度低时,酶促反映减慢,温度从较低逐渐升高时,反应速度也逐渐增加,当温度升到一定值时,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速度此温度称作酶的最适温度,但酶是蛋白质,随温度升高发生变性,所以继续升高温度,反而是酶促反应速率降低,一般温度升至70-80℃时酶的活性完全丧失。6、双缩尿法原理:含肽键的物质可与碱性的硫酸铜形成蓝紫色复合物,此即双缩尿反应利用此反应可测定血清蛋白的含量。7、血清蛋白在PH=8.6的环境中带什么电,他们在电场中向那个极移动:-、+8、激动剂和抑制剂在酶促反映的试验中氯离子和铜离子起什么作用,硫酸钠的作用是什么?氯离子激动剂时酶从无活性到有活性或使酶活性增加。铜离子抑制剂时酶催化的活性下降,不引起酶蛋白变性。钠离子硫酸根离子都不会对酶促反应产生影响
本文标题:生物化学案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366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