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综述□供应链管理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第3期郭茜,蒲云,李延来(西南交通大学,四川成都610031)摘要:有效的中断管理战略是企业供应链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中断风险问题是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领域一个新的亮点。近年来,国内外新的管理思想、精深的定量分析成果不断出现,但总体上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有关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较大的研究空间。为提高供应链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进一步的研究可关注以下方向:一是影响供应链多层实体、范围广的中断问题,二是供应网络横向联盟问题,三是国内供应链中断实证研究问题。关键词:供应链;中断风险;风险防范;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F25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66(2011)03-0048-05一、引言供应链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运作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与发展,已在许多国际知名企业取得较为成功的运用。传统的供应链管理集中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往往采取各种措施建立敏捷和精细的供应链。这样的供应链虽然能够在稳定的环境中高效运行,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错综复杂的网络结构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却使其变得越来越脆弱,供应链物流的正常运行经常受到各种因素的侵扰,供应链中断情况时有发生。而近年来随着供应链的全球化,自然和人为的灾难性事件增多,中断发生得更频繁,范围更广,损失更严重,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引起了企业界与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既然有许多事件是难以预测的、突发性的,企业面临的中断风险也是客观的、普遍存在的。然而许多案例表明,供应链中断一旦发生,不仅会在短期内带来较大的损失,对企业财富的长期影响也非常明显。[1]很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供应链中断所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只有对其风险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范和应急策略,才能实现供应链的连续运作,确保供应链成员取得良好收益。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正是在这种现实的要求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成为供应链风险管理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目前,对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近年来国内外新的管理思想、精深的定量分析成果不断出现,但总体上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国内的研究基本上集中于定性分析,定量研究少,深度不够。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当今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进行归纳分析,给出供应链中断的定义和分类,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框架体系,重点介绍该领域的定量分析文献,并从中梳理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作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二、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1.供应链中断的定义。最近几年,随着供应链风险管理成为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供应链中断一词频频出现在相关研究文献中。然而,目前对供应链中断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确切的定义,许多文献是通过对具体案例或风险来源进行分析,从侧面表述其含义的。从相当一部分文献直接或间接的表述可以看出,文献中的供应链中断所指的仅仅是交货量的严重不足,这样的理解带有一定的局限性。供应链管理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交货的质量、成本费用同样是满足客户需求十分关键的因素。据此本文给出一个较为全面、合理的定义,并试图概括当前绝大部分文献所涉及到的问题。该供应链中断定义为:意外事件的突然发生导致供货量与客户需求量、成本或质量与供应链预定管理目标显著偏离。这个定义既包含引发供应链中断的直接或外在原因———意外事件(意外为48非计划、非预知的含义),同时又指出了供应链中断的表现形式———数量、质量或成本与预定管理目标的显著偏离。现有关于供应链中断风险的定量分析文献,大部分研究的是供货中断问题,也有部分文献针对成本或需求突变问题展开研究。2.供应链中断的类型。对供应链中断进行分类,可以全面深入地认识供应链中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在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中,因研究内容、研究方法或数据来源不同,对供应链中断的分类方法也不尽相同。比较常见的方法是借鉴供应链风险管理中对供应链风险的分类方法,将供应链中断分为两大类:[2]一类发生概率相对比较大,持续时间短,危害性小,易于防范和控制;另一类发生概率小,持续时间长,危害性大,不易于防范和控制。还有的研究者基于供应链的过程,将供应链中断分为供应中断、生产中断、需求中断;基于中断的来源,将之分为由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引发的中断;基于供应链失效的模式,将之分为供应商中断、交通中断、通信中断、设施中断、需求中断、违反货运制度等。3.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体系。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是企业供应链管理战略必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能尽量避免中断发生,减少中断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尽快恢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而且能够为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提高供应链竞争力提供新的途径。对中断风险的管理应在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相结合的框架体系下进行(见图1)。风险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估是基础,预防和应急管理是关键,其间需要有适当的衔接。通过风险管理,充分考虑供应链管理过程中各种不利的突发性因素,合理使用多种技术和管理方法,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妥善处理风险事件的不利后果,确保供应链管理目标的实现。不同的供应链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最优的策略往往需要结合自身特点,权衡风险与防范成本,而并非完全等同。三、供应链中断的定量分析研究供应链系统是一个动态、开放的复杂系统,系统中既含有定性因素,也含有定量因素。中断风险是供应链系统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产物,应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寻找具有决策意义的结论,为供应链管理提供更为精确的理论依据。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常常需要进行适当的定性研究,有时候定性研究也用于解释定量分析所得到的结果。因此,在介绍供应链中断的定量分析文献之前,有必要首先回顾其主要的定性研究文献。有文献[3]对各方面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无论是人为还是自然灾难引发的供应链中断,在发生频率和经济损失上均呈显著增加的趋势。作者分析了当前商业环境中导致供应链脆弱性的主要因素,从减少中断发生概率、风险预警、降低损失、应急的角度提出具体策略。有文献[4]认为,通过购买保险的方式转移风险,对许多企业是不合适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保险费用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保险虽然能够提供损失后的经济补偿,却无法弥补丢失的市场份额。而鲁棒性的供应链策略能增强企业的弹性,减少中断和日常波动带来的损失,并介绍了这些鲁棒性的策略。有文献[5]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供应链结构的密度、复杂性、关键节点、恢复能力、预警能力与供应链中断严重程度的定性关系。有文献[6]针对化工企业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进行研究,阐述了指导管理实践的十项准则。最近几年,随着供应链风险研究的不断深入,中断风险问题逐渐成为其中的一个新亮点,在定性研究所构建的理论框架基础上,涌现出一批精深的定量分析成果,下面将对一些主要文献进行归纳和评述。单周期模型中,供应中断的发生通常用固定概率表示;多周期模型中,供应商通常被描述为正常或中断状态,供应中断往往被抽象为连续或离散的马尔科夫过程。与以往供应链模型中假定决中断发生后中断发生前影响经验与教训评估应急管理发现预防与监控风险评估风险因素识别核心企业图1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体系中断发生49策者的态度为风险中性(目标函数大多为期望成本或期望利润)有所不同,最近一些研究更多关注决策者风险敏感态度对供应链系统性能与最优决策的影响。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分为两大类:事前预防与事后应急。事前预防措施主要有库存、多源供应和考虑中断的供应链网络设计,事后应急措施包括使用后备供应源、进行需求管理和中断后的供应链协调等。由于供应链系统固有的动态性与复杂性,大部分研究只针对单一的防范措施展开定量分析,也有文献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措施进行风险防范。1.库存。合理的库存使企业在中断发生时尽可能保持均匀生产,缓解供需矛盾,甚至参与投机。但库存要占用大量流动资金,会产生一定维护费用,而多余库存只有在难得出现的中断发生时才能起到作用,种种矛盾导致了库存管理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迈耶(Meyer)等最早研究随机供应中断生产环境中的库存和生产策略,并假设需求与生产能力确定。[7]艾歌瓦尔等(Moinzadeh&Aggarwal)进一步研究固定费用对总成本与安全库存水平的显著影响,证明了确定合理安全库存水平的重要性。[8]张根林等建立了按单装配生产系统中无时间界限的定期查看库存模型,发现组件供应中断时间长短比组件供应中断大小对组件库存策略影响更大。[9]另一类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是考虑随机中断的经济批量订货问题。帕拉(Parlar)等分析了一个供应商、一个销售商的情况,假设供应正常和供应中断的持续时间为独立随机变量,并服从指数分布。由于目标函数的复杂性,作者未给出封闭形式的批量公式,仅对模型中的成本及其他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10]斯奈德(Snyder)对帕拉等的模型进行适当改造,给出封闭形式下的近似解。[11]研究库存策略的文献[12]、[13]、[14]还有一些,这里不再赘述,感兴趣的可以参考。总体来讲,对于发生频率较高、持续时间短的中断,维持一定量的库存可应付各种变化,起到应急和缓冲作用。对于库存地点,必须慎重选择,使之与破坏性事件相隔离,才能成为有效保障。2.多源与后备供应。与单源供应相比,多源供应虽然会增加固定费用和管理成本,但能够避免对单源的依赖,增加供应柔性,提高供应链抗风险能力。其关键在于根据企业的技术条件和组织管理模式,在成本与保障所带来的收益之间作出权衡,同时必须注意多源之间的相关性。而后备供应只在中断发生时产生费用,对许多企业而言无疑是很有吸引力的。如果企业所在的网络中存在后备资源,那么它的可得性不会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如果企业必须在自身网络之外寻找后备资源,那么它的可得性就需要通过签订合同来保障。中断的发生使之成为稀缺资源,引起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买方要通过合同支付预付款或一定的补偿费用,才能保证其紧急情况下的可得性。另外,响应时间和响应数量也是后备资源能否提供有效保障的关键因素。乔普拉(Chopra)等建立了单周期的不确定供应模型,不确定来源于主要供应商的日常产量波动与供应中断,需求是确定的。后备供应商完全可靠,但价格较高。作者通过推导能否正确识别供应波动与中断两种情况下,向主要供应商的最优订货量与后备供应商的最优储备量,证明了如果对供应中断不加以区别,有可能导致在中断概率升高的同时盲目增加订货量并减少储备,风险随之增加。[15]施密特(Schmitt)将乔普拉等的模型扩展到多周期,首先研究了单一供应商供应波动与中断时的库存策略,其次分析了具有后备可靠供应商的情况,决策变量为库存水平与后备供应商的储备量。结果证明,无论是否具有后备供应商,忽视供应中断都会使成本显著增加;而多周期模型考虑了未来时间段中断连续发生的情形,可更为有效地防范中断发生。[16]既然供应中断在战术层决策中存在重要影响,那么是否同样影响供应网络结构呢?汤姆林和王(Tomlin&Wang)考察了供应源的不可靠性、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产品组合特征对供应网络混合柔性与多源化的影响,建立了随机规划模型,分别用期望利润、下方风险作为目标函数来表达决策者风险中立、风险厌恶的态度。[17]汤姆林随后研究了后备供应商具有产量柔性的情况,将之抽象为以响应时间和响应数量为参数的开关函数。分析结果表明,供应商可靠性与中断特点是影响最优策略的关键因素。给定供应商的可靠性(以正常运行时间百分比表示),随着中断发生频率的降低(与此同时持续时间延长),多源供应越来越优于库存防范。如果后备供应商具有产量柔性,将使成本显著降低。[18]3.考虑中断的供应链网络设计。供应链网络设计决定企业供应链如何构建,是战略层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包括供应商和分包商的选择、设50施位置和能力的确定、客户需求分配等。传统供应链网络设计集中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经常采用确定性的数学模型,或者仅将需求、汇率、价格等日常波动作为不确定性的来源纳入决策模型。近年来,鉴于中断对供应链网络运作能力的严重影响,研究者们在供应链设计中引入了设施中断概念。斯奈德(Snyder)认为,与库存水平、生产计划、运输路线规划不同,网络设计属于战略层规划,即使中断发生,也不能
本文标题:供应链中断风险管理研究综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494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