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高二语文试卷同步测试三
同步测试三第Ⅰ卷(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A.驯.服(xún)点缀.(zhuì)臆.断(yì)赁.(lìng)屋授课B.徘徊.(huái)浸渍.(zì)歆.(qìn)羡长歌当.哭(dāng)C.落蕊.(ruǐ)尸骸.(hái)虐.杀(nüè)桀.骜不驯(jié)D.不惮.(dàn)颓.废(tuí)牡蛎(nì)殒.身不恤(yǔn)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喇叭落寞菲薄黯然泪下B.窈然谍血噩耗外交辞令C.寥落攒射坍驰阴谋密计D.菲薄屠戮凄艳忧患倍尝3.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略略交谈几句,就知道了道士的____。原先设想好的种种方案纯属多余,道士要的只是一笔最轻松的小买卖。②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____来的。③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当代散文家在题材、形式、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散文创作更加欣欣向荣。A.品位感触探索B.品味感叹探求C.品位感叹探索D.品味感触探求4.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B.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C.遇见熟人,便会用了缓慢悠闲的声调,微叹着互答着的说:“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长)。D.真不知道一个堂堂佛教圣地,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看管?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B.他对老总说,我拿人格向你保证,不管企业遇到多大困难,我和我的朋友一定鼎力..相助..,决不袖手旁观。C.虽然积雪还没有融尽,然而轻风已经没了冬日的凌厉,田野间每个人都如沐春风....,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D.有一幅名画,画的是一尊流泪的观音。因为慈悲的观音愿为芸芸众生....负担所有的痛苦与罪孽,所以她一直流着眼泪。6.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义明确的一项是()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D.关税下降了,这对明年本市家电市场是喜?是忧?经销商和消费者的回答都是肯定的。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7.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8.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9.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10.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汲黯字长濡,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①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②。”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戆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是时,汉方征匈奴,招怀四夷。黯务少事,乘上闲,常言与胡和亲,无起兵。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弄巧。上分别文法③,汤等数奏决谳④以幸。而黯常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陷人于罪,使不得反其真,以胜为功。上愈益贵弘、汤。弘、汤深心疾黯,唯天子亦不说也,欲诛之以事。淮南王谋反,惮黯,曰:“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节选自张晔的《后汉书》【注】①中二千石:职位在中二千石以上的官。②云云:如此如此。③分别文法:授引新定的法律分别定罪。④谳yàn:判决的罪案。汤,张汤(人名),下文“刀笔吏”即指此人。1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以庄见惮惮:敬畏B.汲黯之戆也戆:愚直C.群臣或数黯数:多次、屡次D.招怀四夷招怀:招附安定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孝景时为太子洗马/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B.以庄见惮/黯以父任C.欲诛之以事/其先有宠于古之卫君D.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变色而罢朝13.造成汲黯“唯天子亦不说也”的原因是()①好直谏,守节死义,难惑以非②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③常言与胡和亲④而黯常毁儒⑤甚矣,汲黯之戆也!⑥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⑤⑥D.②③④⑤14.下列叙述不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窦太后的弟弟武安侯蚡做了宰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谒见时都行跪拜之礼,而蚡竟然不予还礼。B.汲黯出身卿大夫世家,他能做官是与他父亲有关联的,可他做官以后非常耿直,有时连皇上他都敢于忤逆。C.汲黯力求国家少事,常借向皇上进言的机会,建议与胡人和亲,不要兴兵打仗。淮南王刘安想要谋反,觉得其他人都不是障碍,只有汲黯难以对付。D.张汤等人专门苛究深抠法律条文,巧妙地诋毁汲黯,诬陷汲黯有罪,使汲黯不得伸冤,使汲黯不明真相,并以判案为功。第Ⅱ卷(共108分)四、(18分)15.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6分)(1)而刀笔吏专深文巧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至如说丞相弘,如发蒙振落耳。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默写(任选4题)(4分)(1)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2)更待菊黄家酿熟,___________。(白居易《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3)___________,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4)千呼万唤始出来,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5)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17.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几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做简要的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安于途中(1)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2)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流入河,又从河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3)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4)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5)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6)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是一种煎敖,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吗?(7)水气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
本文标题:高二语文试卷同步测试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7860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