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利用最短的时间复习《中级实务》
利用最短的时间复习《中级实务》利用最短的时间复习《中级实务》第一章:会计基本理念。不需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着重掌握一下实质终于形式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就可以了,这是以后经常会用到的原则。比如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售后形成融资租赁什么情况都不确认收入;谨慎性原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不能区分是更新改造还是修理的,按照谨慎原则就是要确认为当期的费用,按照修理处理。建议两个小时搞定。第二章:存货。本章主要掌握一下存货外购的成本构成,能够记入到成本中的费用支出,其中要对于采购员的差旅费支出一般是要记入到当期管理费用中的,存货入库的时候合理损耗和非合理损耗如何处理等等,以及存货在保存过程中的费用支出问题,以及发生存货正常和非正常毁损如何处理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增值税的进项转出的处理;另外盘亏和盘盈存货的处理以及后来的存货发出的处理,了解计划成本法的运用和成本差异分担的计算。存货发生减值的处理和转回的处理。建议本章在两个小时内搞定。第三章: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比较重要的章节,从初始计量到后续计量到最后的处置等涉及到很多重要问题。初始计量中着重掌握外购存货的入帐价值确定,另外了解一下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确定,会计算未确认融资费用和摊销;后续计量中考虑折旧计提的时间和方法问题,发生减值以后折旧如何计提;折旧方法或者年限等估计变更以后折旧如何计提等;以及固定资产后续支出中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支出的处理。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计算和处理,以及最终处置的时候的分录处理。建议本章在三个小时内搞定。第四章: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的掌握类似于固定资产。具体处理可以参照,着重掌握无形资产计提摊销的时间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间的差别,另外对于后续计量一定要记住不存在资本化的问题。建议本章在两个小时内搞定。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投资性房地产是新增内容,同时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新的会计准则内容。初始计量类似固定资产的处理,后续计量中需要考虑成本法和公允价值法的处理差异。成本法下需要计提折旧,基本处理类似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法下则是比较新的处理,考虑公允价值变化的处理,以及其中涉及的所得税问题,因为税法上对于公允价值是不予以承认的。另外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时候的会计处理,核算方法成本法转换为公允价值法的追溯调整问题,以及其中涉及的递延所得税问题。重点掌握投资性房地产转换时候的分录处理,适当能够结合所得税的处理。最后处置的处理基本可以参照固定资产处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最终处置的时候还需要把之前的公允价值的累计变动重新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这个处理同时也是税法上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候,建议本章在两天内搞定,六个小时。第六章:金融资产。金融资产也是新增内容,其中思想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容易混淆,要掌握各自的核算除了需要彼此独立掌握之外,还需要相互对比和区别,这样才能对于各自的核算有个清楚的了解。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划分类别不仅仅是各自的核算特点的要求,更重要的是企业的持有意图,如果是短期出售可以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如果是到期后处置的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是持有意图不明的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该说从这个角度考虑能够对于金融资产分类有个清晰了解。在各自的核算的比较中,压注意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最后处置的差别。初始计量中对于交易费用的处理差异,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变化或者摊余成本变化处理,发生减值处理和递延所得税的处理等;最后处置的时候需要结转的事项都需要注意。对于贷款和应收款项着重掌握一下特殊的分录处理和摊余成本呢的特殊计量,基本上可以和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比较学习。建议在10个小时内搞定,三天时间。第七章: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需要区分合并情况和非合并情况,在合并情况下,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要注意入帐价值的不同处理,交易费用的不同处理等,后续计量基本上都是成本法后续计量。另外注意吸收合并下在同一控制和非同一控制的不同处理,以及商誉的确认问题。对于成本法和权益法一定要了解之间的处理差异,其中权益法按照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变动进行调整的本质决定了权益法的本质。成本法主要是现金股利对于投资成本的影响,料及到这个本质以后对于两种核算方法的特点就能够切实掌握。建议在10个小时内搞定,三天时间。第八章:非货币性资产:)。本章也是比较重要的,对于非货币性资产:)的认定问题,一般会在客观题中出现,主观题不会在这里难为考生,所以公式还是记住为好。关于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要基本了解一下,可能考出客观题。具体计量中需要注意换入资产入帐价值确定,基本公式就是换出资产公允价值或者是账面价值为基础来确定入帐价值。另外发生相关税费的需要区分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如果是营业税、消费税等价内税的,具有商业实质的,价内税不在“支付的相关税费”中核算;如果是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需要在“支付的相关税费”中核算,原因就是公允价值中是包含价内税部分的。如果是增值税的不需要考虑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问题。另外本章争议之处在于换入多项资产中,不具有商业实质情况不应该确认损益的问题,虽然整体上不影响当期损益,但是不能出现确认损益的处理,所以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考试可能不太可能涉及。建议本章用3天10个小时时间。第九章:资产减值。首先明确适用资产减值准则的情况都是不能转回减值的情况,属于长期资产的减值处理。对于资产可收回金额如何确定和减值如何确认一定要掌握,另外总部资产减值和商誉减值测试的问题主要还是在于减值的分摊的问题,总部资产和商誉确认分摊的机理不同,需要特别注意一下。资产组的认定问题也比较重要,涉及客观题的几率很大。建议本章用三天时间学完。第十章:负债。负债一章主要掌握一下发行债券的处理,涉及到之后的借款费用资本化和金融资产等问题,而且可转换债券的处理尤其要注意一下,这个问题很可能是主观题考察的范围,而且牵扯到每股收益问题,可能在客观题中出现。这个比较重要,需要着重掌握一下。时间可以安排两天时间,六个小时。第十一章: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一章需要注意债务重组的实质:就是债权人要做出让步,这是判断债务重组的首要条件。对于债权人来说,如果是对于重组债权之前计提了坏帐准备的,那么需要考虑得到的清偿资产是否足以能够抵偿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如果大于账面价值的,那么超过部分视为坏帐准备的转回;如果小于重组债权账面价值的作为坏帐实际发生处理,另外还需要确认债务重组损失。对于债务人来说一般情况是需要确认债务重组收益的,另外对于非货币性资产清偿债务的,需要注意非货币性单项资产确认的资产处置损益;如果是以其他方式修改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约定的固定利息还是或有利息都是不能记入到重组后的债权或者是债务的;如果是或有利息支出的,债务人一般要确认预计负债。对于这样的处理要大体掌握,基本本章要在六个小时内搞定,两天时间。第十二章:或有事项。关于或有事项主要了解和掌握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一般不能确认为资产或者负债,如果是对于企业影响比较大的需要在报表中披露。对于或有资产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只需要掌握一种情况:对于预计负债已经确认相应基本能够确认得到补偿的确认为资产,其他确认或有资产的情况教材中基本没有涉及到。对于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是需要掌握的,基本的会计处理要知道,另外还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处理问题也要需要掌握,这个知识点很容易和后面的日后事项相互结合考出计算题。本章基本计划在六个小时内搞定。第十三章:收入。本章主要掌握不同方式下的销售商品的收入确认条件和会计处理。着重掌握一下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方式、售后回购、售后租回和委托代销方式下的销售确认和处理。关于附有退回条件的销售掌握退回是否能够确定比例的不同处理;对于售后回购需要掌握抵押借款的实质,会计上不确认收入,税法上作为收入和购进处理,因此形成了暂时性差异。另外如果是公允价值达成的售后回购的,会计上也是确认收入的。最后是对于售后租回的处理,公允价值达成的售后经营租回的是可以确认销售收入的,而售后融资租回是不能确认收入的。本章中还需要对于提供劳务收入确认和建造合同收入确认有个基本了解,着重掌握按照完工进度确认收入的处理。本章建议在三天内10个小时学完。第十四章:借款费用。借款费用需要掌握的是资本化开始的条件,必需是工程建造已经开始,资金已经实际支持等等;另外对于借款费用开始资本化和停止资本化、暂停资本化的条件要掌握,着重掌握非工程需要停工三个月以上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关于借款费用比较容易处理的是专门借款,只要是资本化期间发生的所有的利息支出都是资本化利息的范围,在这个期间的闲置资金投资收益是可以从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中扣除的;比较麻烦的是一般借款的资本化处理,需要考虑资金加权支出,其实这个权数的处理就是实际支出时间的利率,也就是把年利率转化为月度或者实际时间的利率;另外涉及到多笔一般借款的需要考虑资本化率的问题,对于这个公式的计算需要注意的是:分子和分母中的利息和本金加权支出和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不管是否实际支出了,支出多少等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只和一般借款在需要计算资本化率的期间年内实际存在的时间,不需要和工程发生任何的关系。只有在考虑资本化的利息支出的时候需要考虑资金加权平均支出问题。另外关于辅助费用的处理着重掌握发行债权中的手续费、交易费等辅助费用的处理,也就是随着实际利率摊销实现资本化的处理,不区分重要性标准,不管金额大小一律是记入到债权的初始确认金额中的,也是可以资本化的。建议本章在10个小时内搞定。第十五章:所得税。所得税一章主要掌握计税基础的理解和计算,实际上计税基础就是为确定暂时性差异服务的,从实用角度讲,了解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是确定暂时性差异的根本,计税基础的方法不仅难以理解,而且根本不实用。从应试角度还是尽量理解这个知识点,从实用角度来说,着重了解税法和会计的处理差异是最根本的,不仅对于确定暂时性差异有帮助,而且能够从根本上掌握教材的内容和会计处理。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的过程中,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如果有关的经济利益不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如果资产的计税基础不等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就会产生暂时性差异。例如,企业于2005年1月1日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取得时按照会计规定及税法规定确定的成本均为400万元,企业预计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为8年,税法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5年,净残值为0.会计核算及计税时均按照直线法计提折旧,则在取得该项资产2005年末,该资产的计税基础为400-400÷5=320万元,即按照税法规定可以通过折旧或是最终处置时从未来期间的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例如业销售商品后承诺提供3年的免费保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销售商品的期间,在确认销售收入的同时,应估计该项保修义务的金额,并作为预计负债确认。按照税法规定,有关的保修费用只有在实际发生时才能够税前扣除。企业当期如果按照会计规定确认了100万元的预计负债,而该项保修义务预计在以后3年逐期发生,则按照税法规定,有关的保修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可从税前扣除,即未来期间可从税前扣除的金额总计为100万元,则该项负债的账面价值100万元减去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100万元,其计税基础为0.应该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需要熟练掌握,对于整本教材中涉及到递延所得税的情况也要有大致的了解。比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接收捐赠固定资产、自行研发无形资产、售后回购差异问题、非同一控制免税吸收合并以及日后事项中的递延所得税处理。关于这个问题,网校有相关的专题。本章价值在三天内看完10个小时。第十六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关于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能够学会判断某个事项是属于哪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说所有的变更都是属于上面说的这两类:比如长期股权投资由于投资的变化导致核算方法的变更属于新的事项,虽然适用追溯调整的方法,理解上可以按照政
本文标题:利用最短的时间复习《中级实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076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