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资本运营 >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摘要: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把握时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让课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是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而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着重要意义。一、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尽自己所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尤其是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谜语、音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不经意间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起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别紧张,放心说”、“棒极了”这些句子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乱成一团糟,似乎觉得“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才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平等中的首席”。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改中强调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讲,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分析,培养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抓住契机,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动起来。三、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保障。师生互动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无疑受到了每位教师的青睐,有时一节课还要设计几次互动活动,该互动的时候互动,不该互动的时候也互动,一节课下来,感觉是热热闹闹,事实上,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不是为了教学而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设计互动活动。首先,要“动”在教学重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只有当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才可能将学生的潜力在互动活动中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其次,“动”在情感需要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情感的体验,新课改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与实现。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触及学生情绪、感情、意志、精神的内容设计互动活动。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设计了“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生命礼赞”等内容,教学时,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因为都与自身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就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再次,“动”在师生合作处。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做看客,无事可做,而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创造师生互动的环境,倾听讨论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四、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讲,好学生在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在记笔记,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开小差,游离于课堂之外。师生互动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有效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全体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一个个体。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教学内容产生感情共鸣。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互动中。还要引导学生平等交流,要让优等生摈弃看不起学困生的思想,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学会倾听。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互动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不要让师生间的互动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活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参考文献:[1]周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有效性策略.新课程导学,2013(9).[2]李文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之我见.教育教学论坛,2010(15).[3]于欣.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初探.中学语文,2014(24).
本文标题: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116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