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1单元长度单位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第1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2~4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身体的一部分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3.让学生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正确地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重点】1.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体验1厘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直观表象。【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尺、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1.谈话: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发了新书,你们高兴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你们知道数学书有多长吗?2.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度,可以用手比画一下这个长度。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1.统一长度单位。(1)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测量同一长度。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二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①选一选:分小组,选用不同的物品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数学书的长,每人选一样。(纸条、学生尺、小方块等学具若干)②量一量:每组四人,分小组进行测量。指导:作为测量长度单位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并且要放平摆直,并注意一端对齐。③论一论:你选用什么物品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测量?量的结果是多少?④议一议:为什么同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归纳:测量同一长度,选的测量长度的单位不同,量的结果也不同。(2)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测量同一长度。①全体同学用小方块(或其他同规格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长度。②汇报测量结果。③提问:为什么这次测量出来的结果是相同的呢?怎样才能使每个同学测量出的结果都相同呢?④小结:只有用同样的物品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同样的结果。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1)认识厘米。①(PPT课件出示例2的主题图)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并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可以看出1厘米的长度大约是多少。(板书:认识厘米,厘米可以用“cm”表示)②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生动手量图钉的长度,教师巡视指导。③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④请同学们分别量一量自己的食指和田字格,看一看食指和田字格的宽大约有多少厘米。⑤巩固1厘米的表象。⑥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2)用厘米量。(PPT课件出示例3的主题图)①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第1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教师专用]②论一论,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纸条的长度)③PPT课件演示测量纸条的过程。测量时,直尺上的“0”刻度与物体的一端对齐,另一端落在直尺上的位置数字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练习本的长度、宽度,铅笔的长度。⑤交流反馈。教师进一步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三、拓展延伸,实践应用(1)请学生拿出自己的文具盒,量一量你的文具盒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2)小组内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6厘米、8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辅导。(3)教师出示一把断了的尺子,没有刻度“0”,只剩下刻度“3”到刻度“10”,请学生想想办法,怎样用这把尺子量物体的长度。①让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测量物体的方法。②指名学生到讲台前用这把尺子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四、巩固练习教材第4页“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测量物体的长度,请同学们用手比画一下1厘米的长度,想一想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把物体的左端对准尺的哪里?怎么知道物体的长度呢?六、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二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设计多种活动,通过实践加深认识。当学生认识了“1厘米”和“几厘米”之后,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应用。我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关注他们的情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的角色由“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动学习,他们敢说敢做,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经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交流合作、自主探究出厘米的有关知识,个性得到了发展,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不足之处]这节课知识量大,头绪多,我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充分重视。[再教设计]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做到主次分明,井然有序地让学生参与到各种活动中。第2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4、例5及做一做,练习一第3~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4.培养合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1.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能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第1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教师专用]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米尺、折尺、卷尺、绳子、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1.复习提问:用手比画1厘米有多长,并说说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约是1厘米。2.量一量,文具盒的长、宽约多少厘米,桌子的长、宽约多少厘米。3.测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课。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米。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它的长度是1米。(板书:米可以用“m”表示)在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时,例如操场的南边到北边有多远,教室有多长,通常都是用“米”作单位。2.感知米的实际长度。(1)让学生观察米尺,说一说它的相邻两个刻度之间是多长?(2)让学生观察1米长的卷尺和1米长的直尺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的。(3)那么1米到底有多长呢?①同桌两人,一人伸直双臂,一人用米尺量,量出伸直的两臂的长度大约是多少。②用米尺比一比从地面到讲台的哪部分的高度是1米。③两个同学一组,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什么部位是1米。④用米尺在黑板上画1米长的线段。⑤用米尺量1米长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后比画一下,感受1米绳子的长度。(4)PPT课件展示生活中一些长度大约是1米的物体,让学生感知一下。3.认识米和厘米间的进率。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上面并排画出1厘米,指名学生到讲台上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提出问题: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二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教师出示折尺,伸直正好是1米,与1米的直尺相比,一样长。看一看这把折尺上有多少个1厘米。可以发现1米里面有100个1厘米。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把1米长的线段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板书:1米=100厘米。(PPT课件出示)4.用米量。(1)出示卷尺。介绍:测量很长的物体或者很远的距离时可以用卷尺。(2)用卷尺测量黑板的长,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分组活动)(3)汇报测量结果。(4)用卷尺量物体的方法:在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端开始,拿住卷尺一端,对齐要量物体的另一端,卷尺要放平拉直,再看另一端对应尺子的什么刻度,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3~5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五、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主要教学长度单位“米”,并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我从让学生量黑板的长这一环节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测量的过程中感受到用“厘米”作单位不合适,从而产生学习较大长度单位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看一看、数一数等活动,探索出1米=100厘米,最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明确测量长度的方法。第1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操作活动中出现了如下现象:一是有学生抽空玩,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二是学生活动过程中秩序有点乱。[再教设计]再教时要做到有序、有效地指导学生活动,还可以设计根据问题的解决来活动的过程。第3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教材第5~6页例6、例7及做一做,练习一第6~8,10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及画线段的方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线段的特征,会分辨线段。【教学准备】细线、直尺、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教师让学生拿出教学准备的细线,同桌相互比一比两根线的长短。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交流结果。教师请学生介绍是怎么比的,然后师生共同得出:先把细线的一端对齐,然后把线拉直,再看另一端的长短。教师小结:把细线拉直后,我们两手之间的一段细线就可以看成一条线段。(贴绳子)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认识线段。在黑板上画一条线段。课时教案[教师专用]二年级数学上·新课标(人)线段有的长有的短,说明线段是有一定长度的。为了表示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我们在画的时候要给它打上两个标志(在端点处画一短竖),用这个特殊的标志来表示它就是线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线段的特点:①直的。②有两个端点,而且可以量出长度。2.寻找线段。(1)教师让学生拿起数学书,让他们找一找数学书的哪条边可以看成线段,并说明理由。(2)小组讨论汇报,教师小结:数学书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每条线段的端点都在两端。(3)寻找身边的线段。还有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观察,考虑两分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补充说明:直尺的边可以看成线段,黑板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课桌的四条边可以看成线段,窗户的边可以看成线段……(以上回答需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3.数线段。教师用PPT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分别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讨论汇报。4.量线段和估线段。(1)量线段。让学生量一量教材第5页上面的线段的长度,并说一说度量的方法。教师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刻度0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2)估线段。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学生自由发表想法。学生通过用尺子度量,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小结:通常用厘米尺或米尺可以量出线段的长度。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先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准确的长度。另外,同样长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的比横放的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5.画线段。第1单元长度单位课时教案[教师专用]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学生尝试画出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指名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学生操作后汇报。小结画法:从尺的刻度0开始画起,画到3厘米的地方。三、巩固练习教材第5~6页“做一做”,“练习一”第6,7,8,10题。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老师和学生一起畅谈收获,并提出问题。五、布置作业《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本节课,我首先抓住线段的两个特点讲解;其次注意创设环境理解线段;最后师生讨论、互动。这样使学习方法多样化,学生养成合作交流的习惯。[不足之处]由于活动较多,教师放手较多,造成时间上的浪费较多,后面内容进行得较快。[再教设计]把课堂上的每分钟都设计到位,做到紧凑、有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地
本文标题:第1单元长度单位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课时简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02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