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问题解决4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问题解决(4)教科书第42~43页例4,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一第9~13题。1.知识与技能:体验从实际生活中收集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学会分2.一、创设情境,激情引入1.同学们去过长江三峡旅游吗?虽然有的同学没去过,大家也从自己查阅的资料中了解了有关三峡的知识,老师也搜集了一段美丽的三峡风光图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呈现美丽的三峡风光: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三张图片)2.3.教师出示信息: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度的1/2多2千米。揭示课题:解决问题(4)。二、探索新知1.(1)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2)(3)巫峡的长度等于西陵峡的二分之一再加2(4)巫峡长度减去2学生也许会收集到这样一些错误的信息:巫峡长度的两倍加上2千米2.西陵峡长度的1/2+2西陵峡长度的1/2=巫峡的长度-2千米(如果学生未提出就先不板出)3.请学生尝试根据第一种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通过小黑板或投影将板解:设西陵峡长x千米。1/2x+2=404.1/2x+2=401/2x+2-2=40-21/2x=38x=38÷1/2x=76答:西陵峡长76千米。5.引导学生归纳: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清楚所给的信息,找准等量关系,然后根据等量关系再列出对应的方程。三、发散思维1.请学生想一想,此题还可以怎样解答?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解答出现的问题,存在的困难,及时给2.方法1利用第二个等量关系式,列方程1/2x=40-2方法2用算术方法解答。(40-2)÷1/2或(40-2)×2注意:在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学生容易出现(40+2)×2或40×2-2等错误。第一种是有学生会机械地认为多2就是要加2,而忽略2千米是40千米这个量里多出的部分而不是西陵峡长度多出的部分,需要从40里减掉才能算出西陵峡二分之一的长度。第二种情况是学生题意理解不够准确,误认为2千米是2个40教学时一定要组织学生讨论、辨析,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弄清楚题里的数量关系。3.(1)本题是把西陵峡的长度看作单位“1”,单位“1”未知,不能直接用分数乘法,可以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这样解决问题比较容易,也(2)只要把题里的数量关系分析清楚,虽然单位“1”未知,也可以用……1.找出下(1)小华有邮票60枚,比灵灵的1/2还多8枚。灵灵有邮票多少张?(2)一张椅子40元,比一张桌子的1/3还少5元,一张桌子价格是多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2.课堂活动第2(1)先让学生与同桌之间说一说等量关系,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提示学生在用方程解决后可以在选择其他方(3)(4)五、课堂小结谈一谈自己在今天课堂上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1.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word2.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板书笔记】问题解决(4例4巫峡长40千米,比西陵峡长的1/2多2千米。西陵峡长多少千解:设西陵峡长x解法1:1/2x+2=40解法2:1/2x=40-2解法3:40-1/2x=2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由易到难地学习知识,让学生的心情平静到兴奋,促使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完成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融入自身,巩固所学。课堂教学、自然,真正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本文标题: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第8课时问题解决4西师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883850 .html